邵飘萍发文为改元点赞 孙中山最早使用“元旦”

Posted 孙中山 邵飘萍 元旦

篇首语: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邵飘萍发文为改元点赞 孙中山最早使用“元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邵飘萍发文为改元点赞 孙中山最早使用“元旦”

2016年的元旦,转瞬即逝。据考证,中国古代的新年第一天,多被称为元日,又称元旦、元朔、元春、元正、元辰等,那么“元旦”一词是何时被固定使用的呢?昨天,南京城市史研究者、江苏省近现代史学会会员胡卓然告诉记者,他近日通过搜集史料,整理出了“元旦”一词“诞生”的前后经过。原来,元旦是源自一个“改元”的构想。“而最初这个构想就是由孙中山提出的。”他告诉记者,第一个元旦的前夜,改元的决议就已经传达至南方各省。民国著名记者邵飘萍还以“元旦”为题,激情澎湃地发表评论,赞美了在南京通过的改元决议。

1911年12月31日“诞生”于南京

元旦作为称呼之一,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在多种称呼并列的漫长历史时期里,元旦的使用频率并不高。“到了清朝的时候,以‘元旦’作为新年第一天的记录才渐渐多了起来,并且成为了正式的用法。”胡卓然以《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为例,介绍道:“这里面有一份上谕:‘元旦朝贺,凡三品以上之大臣年逾七十者,不必随班行礼,俟百官朝贺后,朕回乾清宫,伊等至乾清门请旨。钦此。’”

而把公历的1月1日命名为“元旦”,研究界往往误认为源自1912年1月2日《临时大总统改元通电》中的“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该通电又有“订于阳历正月十五日补祝新年”的内容,更让人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元旦”一词的出现迟于1912年的1月1日,是后来补充追认的。

“实际上,通过历史档案的记录可知,公历元旦在此前的1911年12月31日已经‘诞生’于南京。于是,1912年1月1日作为第一个公历元旦,也是实至名归的。”胡卓然说。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之后,宣布独立的各省都督府派出的代表,于11月中下旬在上海组织了“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简称“各省代表会”)。12月12日起,代表们来到南京,在江苏省谘议局(旧址大楼在今湖南路省军区大院内)继续召开会议,开始为组织南京临时政府而努力。

奉天省谘议局派出的代表吴景濂,在其记录的《组织临时政府各省代表会纪事》里留下了当年农历十一月十二日(公历1911年12月31日)的一段会议记录:“经议决:自阴历十一月十三日起,即阳历元旦,改用阳历,以中华民国纪元,称中华民国元年正月一日。”(见该书1913年3月铅印本,第24页)上海《民立报》当时驻南京的通信员刘星楠,在其后来的记述《辛亥各省代表会议日志》里也记录了这一天会议的上述决议。

胡卓然说,这即是“阳历元旦”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

诞生第一天就从南京传到各地

就在1911年12月31日决议通过的当天,代行“大元帅”职权的黄兴从南京向上海的陈其美(时任沪军都督)、于右任(时任《民立报》社长)发出电报,公布了“参议院决议”(代理参议院)。与此同时,两份带有“南京”地名的通电《南京黄大元帅通电》、《南京参议院通电》也将“改用阳历”的决议发向革命党人控制的各省。

胡卓然表示,这其中,第二份电文尤其值得注意。“作为民国最早立法机关的南京临时参议院,在1912年1月28日成立之前,由各省都督府代表于1911年12月底开始短暂代理过职权,时称‘各省代表会代理参议院’。1911年12月31日在南京议决改用阳历,即‘代理参议院’最早通过的有法律意义的决议之一,也是最早从南京向各省发布的参议院文告之一。”

至此,在南京诞生的公历“元旦”一词,随之又在诞生的第一天,就传遍了国内十余个省份。

上海的沪军都督陈其美接报后,在12月31日当天随即发出通告宣布,“以本月十三日为阳历元旦”,并且在这份通告里,为次日在南京举行的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发出了日期上的预告:

“孙大总统即择于元年元旦就任,发号施令,与天下更始。”

“同样也是12月31日的这一天,民国时期著名记者、时任杭州《汉民日报》主笔的邵飘萍,在杭州看到从南京发来的公历元旦开始使用的讯息后,也紧急写出了题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的评论。”胡卓然介绍,这篇发表于次日首个公历元旦的《汉民日报》的评论,也是历史上第一篇把公历元旦写进标题的文章。该评论用热情洋溢的文笔赞美了在南京通过的改元决议。

孙中山最早正式使用“元旦”

从当年的史料可知,次日,即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从上海来到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晚10时,在位于两江总督府旧址的临时大总统府(今总统府)大礼堂内举行就职典礼,各省代表公推的景耀月致辞:“请大总统就职,宣读誓词。”“孙中山登台宣读完誓词的最后一句‘谨以此誓于国民’后,读出的结尾日期即‘中华民国元年元旦’。”胡卓然说。

宣誓完毕后,景耀月又捧出大总统印信交给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接印后,又取出《中华民国大总统孙文宣言书》开始盖印。这份宣言书文末的日期为“大中华民国元年元旦”,而大印就几乎盖在了“元旦”二字的位置。

这一天孙中山还颁布了《通告海陆军将士文》,勉励“上下军人,共励初心,守之勿失”。这份文告的文末日期也是“大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以上述在南京发布的文告为标志,公历元旦就此开始正式使用。胡卓然表示,1912年1月2日,孙中山致电各省都督,下令犒赏军队时,又将前一天称为“元旦”而写进了电文开头:“昨日元旦视事,军民鼓舞欢欣,忠卫民国,总统念军队之劳苦,用颁犒赏。”

1912年元旦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来不及进行正式的庆祝仪式。第一个公历元旦的国家庆祝仪式“贺年礼”,是1月15日在南京进行“补祝”的。《民立报》于次日(1月16日)报道:

“奉孙总统命令,于是日举行补祝元旦。今晨十时,总统府及各部行贺年礼,海陆军将校皆到,孙总统演说,勉励有加。并于是晚,在总统府大宴海陆军士数百人,以伸庆祝。”

相关参考

邵飘萍是好人吗?介绍邵飘萍生平及职业生涯

人物生平邵飘萍(1886年-1926年),原名新成,后改名振青,字飘萍。金华市人,祖籍东阳市(南市街道大联紫溪村人)父亲邵桂林是清末秀才,在家乡办私塾,一生耿直刚正,道德高尚,为乡人器重,但他却受到当

邵飘萍是好人吗?介绍邵飘萍生平及职业生涯

人物生平邵飘萍(1886年-1926年),原名新成,后改名振青,字飘萍。金华市人,祖籍东阳市(南市街道大联紫溪村人)父亲邵桂林是清末秀才,在家乡办私塾,一生耿直刚正,道德高尚,为乡人器重,但他却受到当

知名人物 邵飘萍生平故事简介,邵飘萍历史评价,邵飘萍怎么死的?

邵飘萍,名振青,浙江金华人。生于1884年11月1日(清光绪十年九月十四日)。他的父亲邵桂村是个教员。他弟兄共五人,其他四人都在家乡务农。邵飘萍幼年就特别喜欢读书,十四岁中了秀才。后来因受戊戌变法的影

邵飘萍是谁?邵飘萍怎么死的

邵飘萍邵飘萍(1886—1926),男,汉族,浙江东阳人,革命志士,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

邵飘萍是谁?邵飘萍怎么死的

邵飘萍邵飘萍(1886—1926),男,汉族,浙江东阳人,革命志士,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

民国时期著名报人邵飘萍生平 邵飘萍简介

邵飘萍(1886年10月11日-1926年4月26日),原名邵新成,字振青,号飘萍,学名锡康,后改作镜清。生于浙江省金华县,中共秘密党员,著名新闻工作者,1918年创办《京报》。被称为新闻界全才。早年

民国时期著名报人邵飘萍生平 邵飘萍简介

邵飘萍(1886年10月11日-1926年4月26日),原名邵新成,字振青,号飘萍,学名锡康,后改作镜清。生于浙江省金华县,中共秘密党员,著名新闻工作者,1918年创办《京报》。被称为新闻界全才。早年

张学良父子为何枪杀邵飘萍:邵飘萍怎么死的

...国近代著名记者、民国初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人邵飘萍遭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两天后,即4月26日凌晨,被张作霖枪杀于北京天桥,享年38岁。邵飘萍的死,无疑是中国新闻界的一大损失。86年后的今天,邵飘萍正直的报...

张学良父子为何枪杀邵飘萍:邵飘萍怎么死的

1926年4月24日,中国近代著名记者、民国初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人邵飘萍遭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两天后,即4月26日凌晨,被张作霖枪杀于北京天桥,享年38岁。邵飘萍的死,无疑是中国新闻界的一大损失

借新闻敲诈政府和百姓 揭秘报人邵飘萍私生活

在百年言论史中,很少有像邵飘萍这样的报人在离世多年,仍然被后人争论不已。在搜求和阅读有光邵飘萍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后辈报人或者学人对他评价极高,而同时代的报人却多有批评甚至不无诋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