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张弘靖简介_张弘靖列传_张弘靖的诗_唐代大臣张弘靖

Posted 节度使

篇首语: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张弘靖简介_张弘靖列传_张弘靖的诗_唐代大臣张弘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张弘靖简介_张弘靖列传_张弘靖的诗_唐代大臣张弘靖

本 名:张弘靖

字 号:字元理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职 业:藩镇节度使、宰相、书法家

官 职:太子少师、卢龙军节度使等

爵 位:高平县侯

张弘靖–唐代大臣

  张弘靖,字元理,雅厚信直。少以门廕授河南府参军,调补蓝田尉。东都留守杜亚辟为从事,奏改监察御史里行,转殿中侍御史、内供奉。留守将令狐运逐贼出郊,其日有劫转运绢于道者,亚以运豪家子,意其为之,乃令判官穆员及弘靖同鞫其事。员与弘靖皆以运职在牙门,必不为盗,坚请不按。亚不听,遂以狱闻,仍斥员及弘靖出幕府,有诏令三司使杂治之,后果于河南界得贼。无何,德阳公主下嫁,治第将侵弘靖家庙。弘靖拜表陈情,具述祖考之德,德宗慰抚之,不令毁庙。又献赋美二京之制,德宗嘉其文,擢授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迁兵部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知东都选事;拜工部侍郎,转户部侍郎、陜州观察、河中节度使;拜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吴少阳死,其子元济擅主留务,宪宗怒,欲下诏诛之。弘靖请先命吊赠使,待其不恭,然后加兵,宪宗从其议。寻加中书侍郎平章事。盗杀宰相武光衡,京师索贼未得。时王承宗邸中有镇卒张晏辈数人,行止无状,人多意之,诏录付御史陈中师按之,皆附致其罪,如京中所说。弘靖疑其不直,骤于上前言之,宪宗不听,竟杀张晏辈。及田弘正入郓,按簿书,亦有杀元衡者,但事暖味,互有所说,卒未得其实。又杀张晏后,宪宗欲遂伐承宗。弘靖以为戎事并兴,鲜有济者,不若亻并攻元济,待淮西平,然后悉师河朔。宪宗业已北讨,不为之止,然亦重违其言。弘靖知终不听用,遂自陈乞罢政事。俄检校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太原节度使。行未及镇,果下诏诛承宗。弘靖以骤谏不行,宜用自效,大阅军实,请躬讨承宗。诏许出军,不许自往。俄而魏博、泽潞悉为承宗所败,有诏赏其前言。弘靖即间道发使恳喻承宗,承宗因亦款附。旋征拜吏部尚书,迁检校右仆射、宣武军节度使,时韩弘入觐之后也。弘靖用政宽缓,代弘之理。俄以刘总累求归阙,且请弘靖代己,制加检校司空平章事,充幽州、卢龙等军节度使。

  弘靖之入幽州也,蓟人无老幼男女,皆夹道而观焉。河朔军帅冒寒暑,多与士卒同,无张盖安舆之别。弘靖久富贵,又不知风土,入燕之时,肩舆于三军之中,蓟人颇骇之。弘靖以禄山、思明之乱,始自幽州,欲于事初尽革其俗,乃发禄山墓,毁其棺柩,人尤失望。从事有韦雍、张宗厚数辈,复轻肆嗜酒,常夜饮醉归,烛火满街,前后呵叱,蓟人所不习之事。又雍等诟责吏卒,多以反虏名之,谓军士曰:"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军中以意气自负,深恨之。刘总归朝,以钱一百万贯赐军士,弘靖留二十万贯充军府杂用。蓟人不胜其愤,遂相率以叛,囚弘靖于蓟门馆,执韦雍、张宗厚辈数人,皆杀之。续有张彻者,自远使回,军人以其无过,不欲加害,将引置馆中。彻不知其心,遂索弘靖所在,大骂军人,亦为乱兵所杀。明日,吏卒稍稍自悔,悉诣馆,请弘靖为帅,愿改心事之。凡三请,弘靖卒不对。军人乃相谓曰:"相公无言,是不赦吾曹必矣,军中岂可一日无帅!"遂取朱洄为兵马留后。朝廷既除洄子克融为幽州节度使,乃贬弘靖为抚州刺史。未几,迁太子宾客、少保、少师。长庆四年六月卒,年六十五。

  元和初,王承宗阻兵,刘总父济备陈征讨之术,请身先之。及出军,累拔城邑。总既继父,愿述先志,且欲尽更河朔旧风。长庆初,累表求入朝,兼请分割理之地,然后归朝。其意欲以幽、涿、营州一道,请弘靖理之;瀛州为一道,卢士玫理之;平、蓟、妫、檀为一道,请薛平理之。仍籍军中宿将,尽荐于阙下,因望朝廷升奖,使幽、蓟之人,皆有希美爵禄之意。及疏上,穆宗且欲速得范阳,宰臣崔植、杜元颖又不为远大经略,但欲重弘靖所授而省其事局。唯瀛、莫两州许置观察使,其他郡县悉命弘靖统之。时总所荐将校俱在京师旅舍中,久而不问,朱克融辈仅至假衣丐食,日诣中书求官,不胜其困。及除弘靖,命悉还本军。克融辈虽得复归,皆深怀觖望,其后因为叛乱。初,总以平、蓟、妫、檀请薛平,于分裂之中尤为上策,而朝廷不能行之,竟致后患,人到于今惜之。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张弘靖仗着自己读了点书就瞧不起士兵,后被士兵反叛杀死

唐朝宪宗年间,朝廷中有一名官员叫张弘靖,他为人圆滑无比,谄上欺下,却深受朝廷器重。没过多久,他竟被朝廷任命为幽州节度使,代替了前任节度使刘总。>幽州的百姓以为来了一个好官,急着要一睹张弘靖的尊容。但是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目不识丁的故事

  目不识丁,指连一个字也不认得,形容人不识字或没有学问。出自《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其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定语,构成主谓结构。历史上曾有关于目不识丁的争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钱可通神的故事

  典故:唐朝父子担任宰相的不少,祖孙三代都担任宰相的则只有张延赏家一例。在唐朝,张家号称“三相张家”,张延赏的父亲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名相张嘉贞,张延赏本人是唐德宗时期的宰相,他的儿子张弘靖是唐宪宗时

历史人物 张柔的张柔的生平简介_张柔的事迹_张柔和张弘范是什么关系

本名:张柔字号:德刚所处时代:中国金末元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涿州定兴(今保定市定兴县)主要成就:复建保州城官职:荣禄大夫,河北东西路都元帅封爵:昭毅大将军、安肃公、蔡国公谥号:武康→忠武墓葬地:保

历史人物 张彦远中国唐代画家、绘画理论家生平简介

张彦远(815—907年)中国唐代画家、绘画理论家。字爱宾。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人。出身宰相世家,高祖张嘉贞、曾祖张延赏、祖父张弘靖皆担任过宰相。曾任舒州刺史、左仆射补阙、祠部员外郎、大理寺卿。家藏

唐代著名政治家万古良相李德裕为何被贬崖州

李德裕从小就勤奋好学,长大之后,胸怀大志,但他不喜欢参加科举考试。年轻的时候凭借家族的功绩任校书郎一职,后来被河东节度使张弘靖看上聘任为掌书记。李德裕不管任什么职位都兢兢业业,容不得自己有半点马虎。后

唐代著名政治家万古良相李德裕为何被贬崖州

李德裕从小就勤奋好学,长大之后,胸怀大志,但他不喜欢参加科举考试。年轻的时候凭借家族的功绩任校书郎一职,后来被河东节度使张弘靖看上聘任为掌书记。李德裕不管任什么职位都兢兢业业,容不得自己有半点马虎。后

万古良相李德裕为何被贬崖州 李德裕简介

李德裕从小就勤奋好学,长大之后,胸怀大志,但他不喜欢参加科举考试。年轻的时候凭借家族的功绩任校书郎一职,后来被河东节度使张弘靖看上聘任为掌书记。李德裕不管任什么职位都兢兢业业,容不得自己有半点马虎。后

万古良相李德裕为何被贬崖州 李德裕简介

李德裕从小就勤奋好学,长大之后,胸怀大志,但他不喜欢参加科举考试。年轻的时候凭借家族的功绩任校书郎一职,后来被河东节度使张弘靖看上聘任为掌书记。李德裕不管任什么职位都兢兢业业,容不得自己有半点马虎。后

历史人物 张弘范简介,张弘范简介

  张弘范  张弘范(1238—1280),字仲畴,祖籍河北易州定兴,元初汉人世侯张柔第九子,元朝著名的军事家、统帅。  张弘范少承家训,文武兼备。中统初年,张柔致仕,张弘范之兄张弘略袭职任顺天路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