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詹才芳 陈锡联_詹才芳吃素_詹才芳为何只授中将

Posted 司令员

篇首语:我们要像海绵一样吸收有用的知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詹才芳 陈锡联_詹才芳吃素_詹才芳为何只授中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詹才芳 陈锡联_詹才芳吃素_詹才芳为何只授中将

中文名:詹才芳

国 籍:中国

出生地:湖北省黄安县高桥区黑石咀村

出生日期:1907年9月12日

逝世日期:1992年12月2日

职 业:军人

毕业院校:抗日军政大学

信 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参加了黄麻起义

  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

  参加了创建川陜苏区的斗争

  参加了川陜苏区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

  参加了强渡嘉陵江战役

  参加了长征

  开辟了唐河游击根据地

  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

  参加了湘赣战役、衡宝战役

代表作品:《盟军现形记》、《笑俘强敌十万》、《渗透战》

军 衔:中将(1955年)

詹才芳——开国中将

  排长、大队长、连长、营长、团政委、师政委、军政委、纵队司令员、军分区副司令员、军区司令员、军长等职。先后参加了黄麻起义、鄂豫皖苏区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 、创建川陜苏区斗争、川陜苏区反“三路围攻”、川陜苏区反“六路围攻”、强渡嘉陵江、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湘赣战役、衡宝战役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湖南军区副司令员、中南军区公安部队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2年12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9月12日,詹才芳生于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高桥区(今高桥镇)黑石咀村。7岁丧母,12岁丧父,少年失怙,与弟弟给人放牛为生。

  大革命时期

  1924年(民国十三年)春,詹才芳经人介绍到董必武创办的武汉中学当校工,开始接触进步思想,同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5年(民国十四年),詹才芳返回家乡投身农民运动,组织高桥区农民自卫军,任队长。

  土地革命时期

  1927年(民国十六年),詹才芳转入中国共产党。11月,带领农民自卫军参加黄麻起义,任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排长。后任黄陂县工农游击大队大队长,在木兰山一带坚持斗争。期间,他曾数次遇险,均机智勇敢化险为夷,被人誉称为打不死的“飞毛腿”。后游击大队编入主力红军,历任红11军第31师连长、营长、红1军第1师3团政治委员、红4军第10师30团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10月,詹才芳随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西征入川,参加创建川陜苏区斗争。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1月,詹才芳任红4军第12师政治委员。7月,任红9军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川陜苏区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和强渡嘉陵江等战役。后任红31军政治委员,参加长征,曾兼任川西第5纵队司令员。

  抗日战争时期

  詹才芳到陜北后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任1大队副大队长。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秋,詹才芳与大队政治委员胡耀邦率1大队挺进华北敌后办学,到河北灵寿县扩编为抗大第二分校,任分校先遣大队大队长。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詹才芳调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詹才芳仅率1个连到望都一带开展游击战争,开辟了唐河游击根据地。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詹才芳秋任冀热辽军区副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8月,詹才芳任冀东军区司令员,期间军区主力陆续调往东北,他积极组织地方武装,扩大部队,坚持斗争,在锦承铁路沿线开展破袭战,有效迟滞了抢占东北的国民党军。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詹才芳奉命率部赴东北,任东北民主联军第9纵队司令员,在当年8月发起的秋季攻势中,指挥部队夺取辽西杨家杖子、攻克朝阳等地,受到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嘉奖。后率部参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詹才芳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军军长,在第四野战军编成内进军中南,先后参加湘赣战役、衡宝战役等战役。

  建国之后

  新中国成立后,詹才芳任湖南军区副司令员,中南军区公安部队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顾问。是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共八大代表,中共十三、十四大特邀代表,中共第十二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92年12月2日,詹才芳在北京逝世,终年85岁。

相关参考

百万裁军后许世友曾叹不如死了好 被同僚怼讲疯话

 核心提示:中国军队裁军百万后,中央决定退居二线老同志一律不发军装,许世友曾向詹才芳发牢骚:“他妈的,活着也没什么意思,军装也不给穿,还不如死了好。”詹才芳将军劝之曰:“莫讲疯话哟!”本文摘

哪位中将的两位部下分别成国家主席和国防部长

核心提示:秦基伟后来成为共和国第七任国防部长,遇见此人都是毕恭毕敬,先敬礼,再握手。詹才芳资料图本文摘自:凤凰网历史,作者:大风号·陈冠任,原题:这个中将的勤务兵成了上将,两部下一成国家主席,一成国防

历史人物 莫文骅的军衔是什么

1955年授衔时,有好几位本该授上将,最后却降到了中将,比如王近山、徐立清、詹才芳、倪志亮,还有今天要说的这位莫文骅。>那么,莫文骅有没有资格授上将呢?应该说是有的,而且本来也打算给他上将,但因为一个

历史人物 陈锡联的奇事指的是什么事情?他的孩子却不尽人意

陈锡联其人奇事想必咱们早就有所耳闻,他个人的军事才能政治才能都可以说是一流的,这一点再新中国授军衔的时分就可见一斑了。就在这57位开国大将中,陈锡联也是其间的一位。一个人有这么高的成就必定跟他先进的思

历史人物 为什么说上将陈锡联老实忠厚

在“文革”时期,有一次军委开会批评张爱萍,张爱萍这个人我以前介绍过,有名的耿直性格,对安在他头上的罪名死活也不认。这时,旁边的陈锡联用腿碰了碰他,小声说:“你就承认算了。”>张爱萍瞪了他一眼,也不管别

历史人物 邓小平为什么说陈锡联没有野心,他的根据是什么

1976年4月中旬,主持中央工作的华国锋建议叶剑英参加一些中央的工作。于是,叶剑英又开始在公众面前露面了。重新进入权力中心的叶剑英,便成了许多老帅们扳倒“文革派”的期望。>>取代叶剑英掌握军权的陈锡联

历史人物 邓小平为什么说陈锡联没有野心,他的根据是什么

1976年4月中旬,主持中央工作的华国锋建议叶剑英参加一些中央的工作。于是,叶剑英又开始在公众面前露面了。重新进入权力中心的叶剑英,便成了许多老帅们扳倒“文革派”的期望。>>取代叶剑英掌握军权的陈锡联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韦编三绝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典故_韦编三绝的主人公是谁?韦编三绝的故事和意思编联竹简的皮绳断了多次。比喻读书勤奋。此外,“韦编三绝”也可指穿联甲骨的牛皮断了多次。本义不一定是穿联竹简。故事源自战国孔子。  成语出处和典故  

历史人物 姚喆简介_姚喆生平_姚喆绰号

中文名:姚喆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湖南邵阳横塘冲村出生日期:1908年8月逝世日期:1979年5月27日信仰:共产主义主要成就: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原名:姚秩章姚喆——开国中将  姚喆(190

历史人物 吴先恩沙坚_吴先恩 罗荣桓夫妇_吴先恩简介

中文名:吴先恩出生地: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箭厂河乡出生日期:1907年逝世日期:1987年职业:革命军人投身革命:1926年入党:1929年军衔:1955年被授予中将吴先恩——开国中将  吴先恩,河南省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