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发誓不靠升官发财

Posted 清官

篇首语: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发誓不靠升官发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发誓不靠升官发财

   道光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一日,曾国藩在写给弟弟们的家信中说:

  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囊积金道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神明鉴临,予不食言。  发出这样一番誓言的背景,是入京为官的曾国藩以“学做圣人”作为人生目标,开始了艰苦卓绝的自我砥砺。道光二十年入京为官,不仅是曾国藩仕途上的起步,也是他一生自我完善的一个重要起点。  在唐鉴、倭仁等理学大家的影响下,在三十岁这一年,曾国藩立下了精研理学、“学做圣人”之志。然而“学做圣人”也是一份可怕的条约。签订了这份条约,就意味着一个人必须经由理学设定的路径,在生活中时时与“欲望”交战:“天理人欲,决不两立。须得全在天理上行,方见人欲消尽”。  明清两代的官场有一个特殊现象,那就是清官大部分都是理学家。比如明代著名清官薛瑄就以理学名世,他一生直节不屈,被称为“光明俊伟薛夫子”、“铁汉公”。他的名言是只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才是真正的清官。而另一清官海瑞则深受王阳明心学影响,强调心口如一、知行合一,终身活在天理与世俗的交战之中。  清代清官多出于康熙朝。著名清官陆陇其“笃守程朱”,被尊为清代理学第一。熊赐履、李光地两位清官,也都是著名的理学名臣。其它清官如张鹏翮、蔡世远、陈鹏年等无一不是理学精深之士。而康熙朝正是清代理学大兴之时。  这种现象自然并非偶然。薄俸制的精髓在于“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能塑造出这种不吃草的马儿的只有理学。因为理学家的快乐就在于与欲望为敌,用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苦来彰证意志的强大。我们看史书所载明清两代清官形象,实在令人鼻酸:  明代的著名清官轩倪“寒暑一青布袍,补缀殆遍,居常蔬食,妻子亲操井臼”;秦弘“廉介绝俗,妻孥菜羹麦饭常不饱”。  清代名臣张鹏翮 “居无一椽,食无半亩,敝衣布被,家计萧然……四壁空虚,一棺清冷,贫宦与老僧无异也”。  名臣于成龙因长年舍不得吃肉,只吃青菜,故得了一个绰号“于青菜”。辞世后,遗物仅有绨袍一袭,靴带二套,粗米数斛,盐豉数器,白银三两。  陈瑸官至巡抚,平时也不舍得吃肉,“其清苦有为人情所万不能堪者”,康熙当着众大臣称他为“苦行老僧”。  可以说,薄俸制造成了两个后果。一方面,由于传统社会一直没能建立起约束各级权力的有效机制,使薄俸制的荒悖,正如同“渴马守水,恶犬护肉”,因此官员们的整体腐化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但与此同时,薄俸制也培养了独特的“清官文化”,导致明清两代官员两极化发展。在贪风遍地的背景下,清官们前仆后继,如同数盏明灯,高悬在昏黑一片之下,成了王朝的点缀。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  曾国藩“学做圣人”是极为认真的。从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初一日立志自新之日起,曾国藩开始了“日课”,即工楷认真书写日记,细细检索自己这一天的一切言行,发现其中哪一点不符合圣人要求,就甄别出来,深刻反省。在有关曾国藩的数据文件中,我们没有发现任何一笔营求私利的记载,但困窘的生活确实使道学家曾国藩在京官生涯中不断为利心所扰,并导致不断的自我批评。  道光二十二年二月初十日,他的一段日记十分典型:  座间,闻人得别敬,心为之动。昨夜梦人得利,甚觉艳羡。醒后痛自惩责。谓好利之心形诸梦寐,何以卑鄙若此,真可谓下流矣!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十九日,曾国藩在日记中说:  两日应酬,分资较周到。盖余将为祖父庆寿筵,已有中府外厩之意,污鄙一至于此!此贾竖器量也。不速变化,何以为人!  立志成为圣人的曾国藩,却心心念念相着借祖父的生日多收点份子钱。并且因为即将到来的祖父生日宴会,未雨绸缪地加大了社交力度。这其实不能说明他本性如何贪婪,只能说明清财政制度是何等扭曲,一个遵纪守法的官员要面临何等巨大的经济压力。也可以反衬出今天的公务员生活是何等幸福。  正是理学提供的“意志万能”理论,支撑着曾国藩在无比肮脏的官场中超拔流俗,抵御住了种种诱惑。可以说,京官初期打下的理学基础,是曾国藩一生保持清节的关键所在。  本文摘自《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张宏杰 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2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只有一个“穷”字

曾国藩在给九弟曾国荃的家书中说:“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耻,以宦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章明鉴临,予不念言。”意思是说,我以当官发财为耻,以当官贫穷为荣。我

鉴宝专家不靠谱

鉴宝专家不靠谱?4.3亿的国宝级文物,被说成赝品鉴宝专家是一个很风光的存在,依靠一眼辨真伪的本事,频频现身于鉴宝节目。按照马未都的说法,真正的专家都是在博物馆里。另,马未都尖锐的指出,电视节目上的鉴宝

历史秘闻 简直太不靠谱了

在民间有两个决胜负的方法很流行,一个是剪子包袱锤,另一个是抓阄。反正老百姓也没什么大事儿,图的就是个乐呵,谁输谁赢都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一旦上升到“国家”这个量级,这两个方法就显得很不靠谱了,因此土豪发

简直太不靠谱了 他的状元竟是“抓阄”抓出来的

在民间有两个决胜负的方法很流行,一个是剪子包袱锤,另一个是抓阄。反正老百姓也没什么大事儿,图的就是个乐呵,谁输谁赢都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一旦上升到“国家”这个量级,这两个方法就显得很不靠谱了,因此土豪发

是不靠谱的标签 《鹿鼎记》康亲王的遮羞布

康亲王是谁呢?来普及一下先。康亲王简介:爱新觉罗·杰书(1645年—1697年),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曾孙,礼烈亲王爱新觉罗·代善之孙,镇国公爱新觉罗·祜塞第三子,清朝宗室、重要将领,为清代六大亲

关羽如何不靠武功实现从武将到“武圣”的蜕变

  中国古代名将成千上万,关羽作为一个兵败身死的武将最后却被尊为“武圣”,靠的不是“武功”,而是“文治”,是其自身体现出的&ld

如何不靠死记硬背学好初中的生物、地理、历史、政治

一、《生物》(试验修订必修)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第一册包括绪论和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等五章;第二册包括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生物与环

不靠养子靠养孙也照样能 ”逆天改命”

清朝的时候,在厘定后宫妃子的级别与地位时,除了要考虑其家族背景以及受皇帝宠爱的程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便是「”母以子贵”。这个「”母以子贵”,可以是「”母以亲子贵”,怡亲王胤祥的生母敬敏皇贵

历史人物 盘点三国不靠谱的五位老爹,间接创造了三国乱世的父亲

三国乱世,是我国古代一段非常特殊的分裂时期,在这段历史进程中,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件,让后人们印象深刻。>从现代的角度来重观三国史,不难发现,三国乱世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源于五位不靠谱的父亲,今天就来盘点

古代的亲子鉴定不靠谱 “滴血认亲”摆乌龙

在一些戏曲和武侠小说里,常提到一种检验父子关系的方法“滴血认亲”,这种方法有道理吗?滴血认亲记女人们曾经有个盛世,耍足威风,她们住在洞子里,把男人赶出去,晚上需要的时候,把精壮的男人叫进来,天亮再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