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姚思廉简介 唐朝初期三朝仕宦史学家姚思廉生平
Posted 史学
篇首语: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姚思廉简介 唐朝初期三朝仕宦史学家姚思廉生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姚思廉简介 唐朝初期三朝仕宦史学家姚思廉生平
(557—637),字简之,一说名简,字思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初期史学家。约生于梁末陈初,在八十岁左右去世。世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他随父姚察在陈朝灭亡后到隋朝做官,迁至北方,故两《唐书》中《传》称其为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县)人。> 祖父姚僧垣「少好文史」,还「医术高妙,为当世所推」1。曾多次治愈皇帝和王公大臣的疑难病症,得到赏赐颇多。名声也越来越大,以至于边地和外域都前来求医。僧垣「每得供赐,皆回给察兄弟」2。姚察、姚最兄弟就是靠这种较充裕的收入,游历求学,购聚图书,见闻日益广博。姚察十三岁时就显露出才华,「于宣猷堂听讲论难,为儒者所称」3。姚察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保持终生,即使在当了陈朝吏部尚书以后,仍大力寻求天下图书,遇到没见过的书即马上抄录下来。他聚书多达万余卷,并都阅读过1,为梁、陈、隋之际公认的著名学者。隋平陈以后,隋文帝杨坚也以能得到姚察而高兴,他对臣下说:「闻姚察学行当今无比,我平陈唯得此一人。」2姚察的著作很丰富,有《汉书训纂》30卷,《说林》10卷,《西聘》、《玉玺》、《建康三钟》等记各1卷,还有《文集》20卷,并行于世。此外,还有未撰成的梁、陈二史。> 这样的家学传统,对姚思廉有良好影响,少年时就喜好史学,不仅聪颖,而且勤奋学习,除了读书,再没有其他嗜好,甚至从不过问家人的生计状况。>相关参考
简介祖父姚僧垣“少好文史”,还“医术高妙,为当世所推”①。曾多次治愈皇帝和王公大臣的疑难病症,得到赏赐颇多。名声也越来越大,以至于边地和外域都前来求医。僧垣“每得供赐,皆回给察兄弟”②。姚察、姚最兄弟
《陈书》www.cha138.com记述南朝陈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唐姚思廉撰,含本纪六卷、列传三十卷,共三十六卷。是二十四史中卷帙最少的一部。姚思廉(557~637),本名简,以字行,雍州万年(今陜西
问姚思廉、魏征之事迹姚思廉,本名简,以字行,唐武康人。寡嗜欲,惟一于学。初仕隋为代王侍读,高祖定京师,府僚皆奔亡,独思廉侍。太宗时,累官鸿文馆学士,与魏征同撰《梁书》、《陈书》,拜散骑常侍,卒谥康。魏
姚璹姚璹,字令璋,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世宦,其祖父姚思廉官至散骑常侍。其父早逝,但这种不幸却给了他一个在弟妹之间显示协调能力的机会,使失去父权的家庭充满友爱和笑声。尽管没有严父棍棒的督导,姚璹没
《梁书》、《陈书》之概略《梁书》、《陈书》:《梁书》五十六卷,六本纪,五十列传;《陈书》三十六卷,六本纪,三十列传;唐姚思廉与魏征同撰。思廉承其父察,世为史官,其书独用古文,一扫骈俪之习。
《梁书》书影民国上海涵芬楼印本 《梁书》(汉语拼音:LiangShu;英语:LiangDynastyHistoricalrecords),二十四史之一,记述南朝萧梁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唐朝姚思廉著。含
1.求24史的简介作者1史记汉·司马迁1302汉书汉·班固1003后汉书南朝宋·范晔1204三国志晋·陈寿655晋书唐·房玄龄等1306宋书南朝梁·沈约1007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598梁书唐·姚思廉
《陈书》书影清乾隆刊本 《陈书》(汉语拼音:ChenShu;英语:ChenDynastyHistoricalrecords),二十四史之一,记述南朝陈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唐姚思廉撰,含本纪6卷、列传
《陈书》书影清乾隆刊本 《陈书》(汉语拼音:ChenShu;英语:ChenDynastyHistoricalrecords),二十四史之一,记述南朝陈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唐姚思廉撰,含本纪6卷、列传
《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