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清朝的大学士是个什么官职
Posted 宰相
篇首语:你对时间的态度,就是你对仅有一次生命的态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清朝的大学士是个什么官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清朝的大学士是个什么官职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带来的清朝的大学士是个什么官职?>古代皇帝统治天下,必须要依靠左膀右臂:宰相和将军。其中,宰相的作用要远远大于将军。毕竟将军只有在战争年代才能发挥作用,和平时期则无用武之地。但宰相则不然,无论战争与和平时期,宰相都必须辅佐皇帝制定国策与战略,并直接参与全面落实,事无巨细都需过问,堪称皇帝须臾不可暂离的助手。> >历代皇帝对宰相一般都非常重视,一个称职的宰相,不仅能让皇帝省心省力,还可以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然而从明朝开始,皇帝们为了加强集权统治,进一步强化皇权的权威,开始有意识削弱、淡化宰相群体。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对国家行政体制进行了重大变革,正式取消了沿袭数千年的宰相职位。> >没了宰相,但宰相的工作还必须有人来干,不然把皇帝活活累死都干不完。宰相体系,被全新的内阁大学士体系所取代。两者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宰相的岗位原来是交给一个人干,现在则是交给一群人干。原来归于一人之手的相权,此时被人为割裂,交由几个大学士分别负责。内阁大学士之间互相牵制掣肘,彼此监督制衡,皇帝从此无需担心相权再威胁到君权。>内阁大学士制度一经开始,深得皇帝们的重视,不仅明朝皇帝乐此不疲,清朝入关后,也原封不动照搬了明朝的内阁大学士制度。文臣武将们一旦得以进入内阁官封大学士,就意味着达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生巅峰,在普通人眼里,他们的地位与过去的宰相并无区别,因此入职内阁也通常被称为“入阁拜相”,大学士们也被尊称为“某相”,如康熙时期的大学士索额图被称为“索相”,明珠则被称为“明相”。> >不过,在皇帝眼中,大学士们也不过是一群俯首帖耳的恭顺奴才。一旦工作中有了失误,哪怕是微不足道的纰漏,也可能引发皇帝的暴怒,招来不测之祸。康熙时期的大学士熊赐履,对此深有感触。>熊赐履,祖籍湖北武汉,字青岳,号素九,清朝康熙时期朝廷大臣。熊赐履是顺治十五年进士,历任弘文苑侍读、秘书院侍读学士、国史院学士,是清朝著名的理学大家,也是一位底蕴极为深厚的儒学宗师,道德文章冠绝一时。> >康熙皇帝成长过程中,熊赐履多次充当他的经筵日讲讲官,向皇帝传授儒家思想和统治方略,对年轻的康熙一生产生过很大影响,被誉为康熙的帝师。康熙十四年,熊赐履升任武英殿大学士,入阁拜相。仅仅一年之后,他这个大学士就被康熙给撸了。>“票拟”是清朝大学士的基本职能之一,各地奏章送到朝廷,大学士先行审阅并写出处理意见,交由皇帝批红后再正式下发。票拟实际上相当于上谕或者圣旨的草稿,有着一套严格的缮写制度和保密制度,写成之后禁止任何涂改、私藏、毁弃或者携带出宫。康熙十五年的一天,熊赐履在缮写一道上谕草稿,内容是“陕西总督哈占题报获盗犯开复防等官”之事。熊赐履一不留神,写错一个字。> >熊赐履发现后大吃一惊,一旦被皇帝或同僚发现,必定会受到责罚。一时情急之下,熊赐履只得把整张草稿塞到嘴里,嚼碎后吞到肚子里。结果他的举动被人看见,并被上报皇帝。康熙十分生气,下旨彻查此事,熊赐履认为已经死无对证,一口咬定那张上谕草稿是同僚杜立德写错的。>经过一番调查后真相大白,熊赐履当即被撤职罢免,赶出内阁。虽然十余年后被再度起用,但终身未能再次进入内阁。伴君如伴虎,诚然是至理名言。外人眼中不可一世的大学士,其实很不好干,在皇帝眼中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奴仆。皇权的霸道与严酷可见一斑。相关参考
清朝唯一一个拥有实权又享有名号的官职,比军机处还要重要 政治制度和人类社会很多事物都有传承。清朝的大学士制度,就是沿袭了明朝旧有的规制。提起大学士,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乾隆朝时期的纪晓岚纪大学士,但是其
>清朝官职等级>正一品:【正国级】>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荣誉官职,相当于人大、政协之类的】>殿阁大学士【政治局常委】>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北京军区司令】>掌銮仪
说到清朝的总督,大家都知道权力很大,比如直隶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还有一个总督,不管地方行政,但重要性比地方总督还重要,这就是漕运总督。任何一个时代,要想统治稳固,没有粮食是万万不行的。尤其是明清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清朝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朝的心脏,紫禁城就需要有皇帝非常信任的人才能把守,也正是因为如此,北京的内城九座城门就非常的关键了,他关乎着皇帝以及皇室成员和诸多王公大臣的安
看过清朝影视剧的人大都对「”中堂”这个称谓很熟悉,和珅、刘墉、李鸿章等都被叫做「”中堂”,可见中堂并不是平庸之辈可以当得上,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内阁大学士,在清朝时期为正一品官员,所以被称为
明朝中期到清朝康熙前期,霸州一直设有「”兵备副使”这个官职。这是一个四品职位,明朝一直是由进士出身的担任。明朝末年的大学士,兵部尚书,追剿李自成,张献忠的统帅杨嗣昌,清朝初年任云南巡抚,吴三桂造反时被
清朝的“郡王”是什么地位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清朝的时候,官职跟爵位是两套完全不同的体系。如直隶总督、内阁大学士、知县,就属官职行列。郡王、亲王、贝勒、公爵、伯爵,便是属于爵位体系。清朝
“学士”原是掌管文学著作的官,唐代开始设置,当时由宰相兼管“学士”,就把宰相称为“大学士”。到了宋代,大学士的含义有所变化,“学士”中资望特别高的人,被称为“大学士”。明代,设大学士若干人,替皇帝批答
现在,我们常常能从一些清宫影视剧和诸多小说当中听到关于中堂大人这个称呼,那么,清代的“中堂大人”是个什么样的官职呢?中堂是一种官职名,在清朝六部中,各有尚书二人。一满一汉,大堂上左右对坐,而大臣如果以
宋朝时,岳飞因为平定杨么,被宋高宗加封为少保。因此,岳飞除了被称为岳将军外,又被称为“岳少保”。明朝时,于谦成功守住了京城,被皇帝加封少保。到了清朝时,出现了一个著名人物,他也被封了少保一职;这位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