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十试不第的大才子,被宰相女儿看上

Posted 朝廷

篇首语: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十试不第的大才子,被宰相女儿看上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十试不第的大才子,被宰相女儿看上

今天本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罗隐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罗隐(833年-909年)唐末五代时期诗人。史载此人“貌古而陋”、“乡音乖刺”、"性简傲"。总结就一句话,罗隐长的又老又丑,一口听不懂的土话,性格孤傲。> >唐僖宗的宰相郑畋(tián)是个对诗歌非常热衷的人,他的小女儿端庄美丽,和父亲一样痴迷诗文。郑小姐偶然读到罗隐的《句》,一下被这首诗迷住了,终日都在念诵,最后闹起了单相思,想要嫁给罗隐。苦劝无效的郑畋干脆让女儿躲在帘子后面,看看罗隐到底长什么样。结果郑小姐只从帘子里朦朦胧胧远观了一下罗隐,便终身不再读罗隐诗了。>郑畋少女好罗隐诗,常欲委身。一日隐谒畋。畋命其女隐帘窥之。见其寝陋,遂终身不读江东篇什。>罗隐的父亲、祖父都曾做过地方小官,所以早年的罗隐对做官也是极其热衷的,从26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先后考了十几次,一直考到唐王朝灭亡,次次名落孙山,自嘲“十二三年就试期”。> >罗隐有才但性格狂放,这是他屡试不第的主要原因。一次偶然的机会,罗隐和当朝大臣韦贻范同乘一条船,罗隐兴致上来了,开始大声赋诗,船工提醒他说要小声,船上有朝廷官员。罗隐大怒道,“朝廷大臣有什么了不起?老子用脚丫子写的东西也比他们强!”从此,罗隐狂放不羁的名声整个朝廷都知道了。唐昭宗听说民间有个叫罗隐的人名气很大,想要把罗隐请到朝廷做官,立即有大臣搬出罗隐的《华清宫诗》劝阻,“也知道德胜尧舜,争奈杨妃解笑何”,一个连皇帝(唐玄宗)都敢讽刺的人,如何能留在朝廷做官?>所以,罗隐后来开始弃官从文,潜心研究道学。这时候罗隐的思想已经转变了,对功名富贵的得失看开了,写了《自谴》。里面有句诗想必大家都知道,那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据说如此洒脱的人生态度感动了后世无数酒鬼,今天你说了这句话了吗?

相关参考

吕洞宾成仙的故事 神话故事汉钟离十试吕洞宾

神话故事汉钟离十试吕洞宾: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在童年时就已经熟读经史,涉猎百家,学问相当渊博。可是,后来他一连考了年进士,却屡试不第,每次都名落孙山。于是他心灰意冷,看破红尘,浪迹江湖,做了一名道士。相传

吕洞宾成仙的故事 神话故事汉钟离十试吕洞宾

神话故事汉钟离十试吕洞宾: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在童年时就已经熟读经史,涉猎百家,学问相当渊博。可是,后来他一连考了年进士,却屡试不第,每次都名落孙山。于是他心灰意冷,看破红尘,浪迹江湖,做了一名道士。相传

历史人物 韦庄简介 唐朝时期花间派词人前蜀宰相韦庄生平

  (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曾任前蜀,谥文靖。>  早年屡试不第,直到乾宁元年(894)年近

为什么齐白石、郑板桥都想做徐渭的“走狗”

李如松用兵,深谙兵法,奇正相辅,在朝鲜大杀日寇,短暂的一生立下了赫赫战功。而这一切,与一个人分不开,这个人就是他的老师徐渭,明代三大才子之一。虽然徐渭是个神童,然而他却屡试不第,从20岁考到41岁,仍

为什么齐白石、郑板桥都想做徐渭的“走狗”

...渭,明代三大才子之一。虽然徐渭是个神童,然而他却屡试不第,从20岁考到41岁,仍然只是个秀才。事业上的失意让他在其他方面获得了巨大成就,比如他的绘画。要知道徐渭被后世称为书画家,这可不是浪得虚名。他开创了...

历史人物 左懋第的主要事迹 左懋第的人物生平 左懋第的人物简介

  中文名:左懋第  别名:左仲及,左萝石  国籍:明代  民族:汉族www.cha138.com  主要成就:宁死不屈,英勇殉国,被人民誉为“明末文天祥”  代表作品:《梅花屋诗抄》一卷,《萝石山房

历史人物 从唐朝女宰相墓被破坏,看上官婉儿一生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

在我国古代的历史上,出现了很多英明的君王,多数都是男性当权,他们大多数把国家治理的井然有序。然而也有女性统治者一样可以让国家成为民富国强的盛世。比如:在我们熟悉的唐朝就曾出现过三个比较有权利和影响力的

太平道创始人张角厉害吗

张角厉害吗张角可以从一个不第的秀才,一个平平凡凡的人,因为一些因缘际会,然后靠着自己的打拼成为了统帅几十万人的起义首领,能说他不厉害么?作为太平道的创始人,一派之主,能说他不厉害么?张角剧照太平道是张

历史秘闻 下联非常经典,你服不服

对联有很多种,如春联、喜联、寿联等,题材也很广泛,今天就以两个小故事的形式为大家分享对联中的“婚姻“题材,看看对联在婚姻中有何妙处。故事一、对联挽回婚姻唐代的麦爱新是个落魄的大才子,屡次科举不第,他的

历史秘闻 太监切下来的那话儿怎么保存

太监大多来自北京周边最为贫困的家庭,有的是自幼家贫,无力抚养,便被爹妈送进宫;有的则是业已成人,为了抚养家庭,走投无路,只好选择这条道路,像清末的老太监信修明,十年寒窗,却屡试不第,还考过水师学堂、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