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王安石出一绝妙上联,结果成千古绝对

Posted 上联

篇首语: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王安石出一绝妙上联,结果成千古绝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王安石出一绝妙上联,结果成千古绝对

关于王安石的事迹你知道多少?下面跟本站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北宋时期,王安石和苏轼是政治上的对头。不过,两人也都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大家,彼此惺惺相惜。王安石在和苏轼的交往中,曾经出了个绝妙上联刁难他,结果千年来都无人能对得好下联,这句上联也就成了“绝对”。>要说两个人是政治对头,其实也没有针锋相对那么夸张。当时,王安石担任的是宰相之位,苏轼的官职和他比起来还差了一大截。王安石主张变法,苏轼反对激进,两人在朝廷上就会杠起来。>但是苏轼是谁?天下闻名的大才子,会写诗,会填词,能作文,懂歌赋。王安石自己也是文学爱好者,对苏轼还是很欣赏。两人偶尔会在一块儿喝酒吟诗,切磋文章。王安石偏保守一些,苏轼就比较洒脱,还有些恃才傲物。> >有一次王安石在家中赏菊花,忽然来了灵感,就写了两句《咏菊》诗放在桌子上,因为想不出后面的句子,就暂时回卧房休息去了。这时,苏轼来找他,听说王安石正午睡,就在书房等待。他看到王安石写的诗,读了出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轼觉得好笑,他以前看见过菊花,菊花在秋风中即使枯萎了,也会留在枝头,从来没见过花瓣被吹得一地都是。所以苏轼认为王安石这老头胡说八道,决定嘲笑他一番。苏轼提笔,在那两句诗后面又续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王安石午睡醒来,苏轼已经因为有事而离去了,他看到苏东坡暗含嘲笑之意的续句后,觉得苏东坡观察不够全面。后来,两人政见不合,苏轼被贬到了黄州做团练副使的小官。王安石为他送行,故意出了个上联刁难他,说,你要是对得上来,很快就能回朝了。>苏轼听王安石吟道:“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原来,从苏州金阊门外,到一个叫虎丘的地方去,中间一段路叫“山塘”,大概有七里那么长,它中间又有一个地名,叫“半塘”。苏轼不久之前走过这段路,所以王安石出这句考他。苏轼想了半天,想不到什么好下联。>来到黄州后,苏轼心情不佳,常常就是和朋友一起喝酒解闷。又到了秋天,黄州的菊花盛开,苏轼与友人在后花园饮酒赏菊。忽然之间,风雨大作,菊花被吹得东倒西歪,金黄的花瓣散落一地。苏轼见状,大吃一惊,这才知道,不同地方的菊花是有差别的。>因此,他终于明白了自己只是井底之蛙,王安石才是见多识广。至于王安石给他出的那个上联,苏轼一直没想出能对得十分工整的下联。后人曾经用“九溪蛮洞,经过中洞五溪中”来对,但还是不够完美。那么,你能对得出更妙的下联来吗?

相关参考

县令出了一个上联,众人全都一脸懵逼,一才子立马对出千古绝对

明朝末年,苏州吴县来了一位新的县令,此人年过五旬,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称得上才华横溢,喜欢吟诗作对,尤其擅长对对联。有一天,县令带着下属在街上喝茶,顿时灵感大发,随口说出了一个上联,下属全都大眼瞪小眼

历史秘闻 县令出了一个上联,众人全都一脸懵逼,一才子立马对出千古绝对

明朝末年,苏州吴县来了一位新的县令,此人年过五旬,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称得上才华横溢,喜欢吟诗作对,尤其擅长对对联。有一天,县令带着下属在街上喝茶,顿时灵感大发,随口说出了一个上联,下属全都大眼瞪小眼

历史秘闻 上联:榨响如雷,惊动满天星斗!下联堪称绝妙

对联,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上千年以来一直受到了老百姓们的喜爱,逢年过节都会贴上几幅有寓意的对子,期待着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时至今日,对联依旧被广泛的运用在了人们的方方面面,也繁衍出喜联,挽

历史人物 王安石为了教训苏轼,出了一上联至今无人能对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本站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王安石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王安石和苏轼我们都很熟悉,北宋的一对冤家。虽然二人在政见上不合,但二人经常一起喝酒聊天,吟诗作对。>说政见不合,其实也不算,苏

世界历史 此千古一帝,不爱儿子爱孙子,结果果然没看错,其孙子成千古明君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但是历史上虎父生犬子的也不在多数,这其中就包括下面这位皇帝。不爱儿子爱孙子,后来孙子果然成为一代明君。这位就是发动靖难之役的朱棣,朱棣做皇帝后,立了长子朱高炽为太子,但是慢慢的朱棣发

老农出一上联,大臣一脸懵逼,身边的婢女却对出经典下联

对对联不只是文人才子的专属,有时朴实无华的老农和没什么学问的婢女也可以对出千古绝对,这大概就是对联最具魅力的地方之一吧!清朝时,发生了一件与对联相关的趣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朝堂大臣张英、老农和婢女。我们

历史秘闻 上联:寡妇门前是非多,不去为好!网友的下联超级经典

还有清朝的乾隆皇帝和大才子纪晓岚,乾隆虽说写诗不厉害,但是对对子可是有一手的,经常与纪晓岚切磋对联,不落下风。乾隆还出了一个上联:烟锁池塘柳。成为千古绝对,至今无人能对。这些人都是历史上的一些大人物,

隋炀帝的这2句诗鲜有人知,唐太宗改了3个字,结果成了千古名句

古人赞美帝王将相,常会用到一个词:兼资文武,或者文武双全。实际上这只是一句溢美之辞。人生一世,短短几十年,能在一个领域内精耕细作、有所成就,领先群侪,已经颇为不易,更何况是“跨界”发展。比如很多皇帝爱

明代一美女出了上联,谁人能对上便嫁给谁,结果却孤独终老?

古时候没什么休闲活动,平常大伙儿一块儿赏看花听听戏以外,基本上闲事可做。三五好友游山玩水,觥筹交错时做的数最多的就是说作诗作赋。更有文人墨客以诗会友,常在做学问上争高下,因而也是许多出色的诗作和楹联都

历史秘闻 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下联太经典,让人不得不服

千古绝对!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下联真是太经典了众所周知,我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且源远流长,而对对联事实上也是我国历史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说到对对联,相信大家都是不陌生的,因为每到新年来历之际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