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中央财政彻底陷入泥潭 理财好手刘晏之死
篇首语:你可以忘掉苦难,但不能忘却艰辛;你可以忘掉伤疤,但不能忘却耻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朝中央财政彻底陷入泥潭 理财好手刘晏之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朝中央财政彻底陷入泥潭 理财好手刘晏之死
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五月,代宗得了重病,下诏让太子适处理政事。下诏的当晚,代宗就去世了,留下遗诏让皇太子灵前即位,又让郭子仪负责自己的治丧事宜。代宗在位总共十七年,改年号三次,享年五十三岁。太子适即位太极殿,这就是德宗。
德宗即位后,尊郭子仪为尚父,且加授太尉一职,并兼中书令;又封了朱泚为遂宁王,兼同平章事。两人虽然都居将相之位,实际上并不参与朝政,只有常衮经常在政事堂处理政务,每遇到什么事情,便代替两人签名。当时有个中书舍人崔祐甫,与常衮观点不一,屡有争论,常衮便想将崔祐甫挤出京城。
一次,因对一件小事情有不同意见,常衮便借题发挥,竟请求德宗对其加以贬斥,署名除了他自己,还包括郭子仪和朱泚两人。于是德宗将崔祐甫贬为河南少尹。之后,郭子仪与朱泚又上书说崔祐甫无罪,德宗奇怪他俩为何前后矛盾,便召来询问其中情由。二人才说以前两人并未签名,都是常衮自己为两人署的。德宗认为常衮欺君,将其贬为潮州刺史,然后将崔祐甫提拔为宰相,并且十分信任,几乎对其言听计从。
不久德宗下诏免除各地进贡的任务,为减少开销,规定不必另外供奉梨园弟子,并且宣布不准有人动不动就跑到朝廷来妄言祥瑞、粉饰太平;又将宫女放出,许其回家。凡是百姓有什么冤屈,都可以击鼓鸣冤,直到三司派人复审。这些举措很得人心,皇上的命令颁发到淄青地区,军中将士都说:“有明智的天子在上,我们还敢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么?”
平卢节度使李正己现在正好兼管这一地区,闻言也有些畏惧起来,派人向朝廷献上三十万串钱,以表示自己对皇上的忠心。德宗接到献礼后觉得接受不妥,不接受也不妥,便叫来崔祐甫商量如何处置。崔祐甫建议派遣使者慰劳淄青将士,就把这三十万串钱作为赏赐。德宗连连说好,马上照此行事。果然,李正己接到命令后,有那么一点点惭愧,但更多的是心悦诚服。
德宗初年的财政大权,主要由吏部尚书刘晏兼管,德宗还授他为左仆射。本来刘晏是与户部侍郎韩滉合管,但由于韩滉太苛刻,为众人所不容,后被德宗调出京城,担任晋州刺史去了。刘晏才能突出,头脑机智,善于变通,可谓曲尽微妙。唐朝自安史之乱开始,连年用兵,军需支出巨大,人民负担沉重,多亏朝廷起用了刘晏,能够巧妙地酌盈济虚,使国家财政不至于困乏。刘晏自己十分节俭,家里也没有什么仆人和婢女,而且平时办事十分勤快,不管遇到大小事情,都是立即处理,决不拖延,被后世认为是治事能臣、理财妙手。只是任职久了,权力几乎比宰相还要大,也免不了有人说三道四。
后来,崔祐甫推荐了代宗时期曾任吏部侍郎,后因是元载同党而被贬出京城的杨炎。杨炎与刘晏本来就不和,元载被杀,杨炎曾经被贬,当时就是刘晏定的罪。所以杨炎一担任同平章事,便感到时来运转,时时刻刻都在想如何报复。他看刘晏因为善于理财受宠,也在财政管理方面想出两大计划,然后告诉德宗,想以此试探德宗的真实想法。他的两大计划,一是请求将国家财帛都放在左藏储备,二是请求创行两税法。德宗觉得这两项制度都很不错,分别在全国予以施行。
杨炎看自己已经取得皇上信任,便进一步上书说道:“尚书省为国政重要部门,应该专职专任,不应再兼任其余职务。”于是德宗将刘晏所兼职务全部撤销,当然财政大权也撤销了。
至此,杨炎觉得自己是步步得手,索性将矛头明确直接地对准刘晏。原来,当德宗还是太子时,代宗曾经十分宠爱独孤氏,代宗刚刚即位即将其封为贵妃,独孤氏后来生了个儿子迥,曾被封为韩王。当时,宦官刘清潭等曾私下请求代宗立独孤氏为皇后,且多次说迥长得不同凡响,如何如何,企图改立太子。事情未及成功,独孤氏得病去世了,此事便搁置下来,但时为太子的德宗已是虚惊了一场。杨炎想要扳倒刘晏,就想在此事上做文章。
某日,杨炎秘密拜见德宗,一边叩首一边流泪道:“皇上您其实是靠了宗社神灵,才得以免遭谗言。当时内侍早有计划,想要改立太子,刘晏其实就是他们的主谋。现在皇上虽已正位,但刘晏还堂而皇之地位居朝内,所以我不能不指出真凶,请求严肃处理。”
德宗本来对过去的事情已经忘怀,突然又被杨炎提及,不觉义愤填膺,立即就要逮捕刘晏下狱,还是崔祐甫从旁劝解,说:“事情本身不太确切,不应轻信,再说朝廷已对此进行赦免,更无理由追究既往。”朱泚等也上书营救,但德宗始终不能释怀,竟将刘晏牵连进其他罪行,将其贬为忠州刺史。
谁知杨炎却并未就此罢休,一定要置刘晏于死地,特地提拔自己的死党庾准为荆南节度使,秘密叮嘱他上任后想法除掉刘晏。不久,庾准向德宗报告,说刘晏对朝廷和德宗不满,并附上刘晏给朱泚的书信作为证据。杨炎趁机请求德宗要严明法纪,严肃查处,加上当时崔祐甫又已经去世,朝中无人相救,德宗竟不问虚实,就派人到忠州将刘晏勒死,然后再下诏赐他自尽,家属全部流放到岭南地区,株连好几十人。时在建中元年(公元780年)七月。当时的朝廷内外,中原上下,都为刘晏呼冤。只有杨炎心满意足,不留余恨了。
一个理财好手的死却最终确定了唐朝的衰败,中央政权再也无法有效震慑藩镇了,藩镇大乱的序幕徐徐拉开。
相关参考
安史之乱使唐王朝陷入了严重的财政危机之中。为了维持统治,摆脱危机,唐朝统治者中出现了一些整顿和改革财政的人才,其中最著名的理财家当推刘晏。刘晏(715—780),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人,年少
历史人物 刘晏简介_刘晏对稳定乱世的作用_刘晏的故事_理财好手刘晏
本名:刘晏别称:刘忠州字号:字士安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曹州南华主要作品:《咏王大娘戴竿》《享太庙乐章》《奏禁隔断练湖状》《遗元载书》主要成就:做出一系列重要经济改革官职:吏部尚书、同平
刘晏唐朝政府的财政状况,自安史之乱爆发以来,就处于极度窘迫之中。在这一形势下,刘晏受命于危难之时,勇挑重担,肩负起理财的大任,他夙兴夜寐,辛勤工作,为大唐帝国经济的恢复与振兴,殚精竭虑,成为唐代后期一
刘晏(715~780年),字子安,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人。据说,他自幼天资聪颖,刻苦好学,七八岁时就能诗善文,被誉为神童。开元十三年(725年),到泰山封禅,行至曹州行宫,看到了刘晏写的歌颂他的
刘晏刘晏是别名刘忠州,是唐朝宰相,也是著名的理财能臣,担任过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度支等使,著有《咏王大娘戴竿》《享太庙乐章》等作品。刘晏简介>刘晏(718年、715年或725年—780年),字士安。曹
俾斯麦是德意志帝国的首任宰相,也就是大家所称的铁血宰相俾斯麦,「铁」指锋利的武器,「血」指的是残忍的战争,他是德国的「建筑师和领航员」,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外交家,他卓越的贡献是结束了黎塞留所打造
唐末藩镇割据,已成乱局。中央政府当然不可能坐视不管任由下去。开元盛世的滋味还没享受尽呢,何况唐朝毕竟立国数百年,也并非一夕而亡。于是中央政府与地方藩镇之间的角逐就自然开始了。在这期间,出现了中兴之主唐
还不知道:“安史之乱”后唐朝的财政支柱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安史之乱”为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刘晏在“安史之乱”爆发后的第二年被任
美国陷入越战泥潭——越南战争爆发1961年5月14日,美国总统肯尼迪下令美军“特种作战部队”进入南越,发动了一场所谓“特种战争”,一场由美国人出钱、出枪、出顾问协助南越伪军进行的“反游击战”。其目的是
刘晏,是唐代著名的经济改革家和理财家,信奉道家。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县)人。 这个人不得不说,是个超级神童啊!还被后来的《三字经》列名,《三字经》中这样讲到,”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