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他是开启了三国这个潘多拉盒子的人 可以说没有他就不会出现三国

Posted 谋士

篇首语:不亏待每一份热情,不讨好任何的冷漠。一旦攒够了失望,就离开。从此再也不见,友情如此,爱情亦如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他是开启了三国这个潘多拉盒子的人 可以说没有他就不会出现三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他是开启了三国这个潘多拉盒子的人 可以说没有他就不会出现三国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贾诩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说起三国的谋士,很多朋友能够想起很多名字,比如诸葛亮、贾诩、郭嘉、程昱、荀彧、鲁肃等等,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而在三国第一谋士这个称号的归属上,很多朋友的意见可能不一致,毕竟每个人的喜好和评价标注不一,尽管如此,很多人对于贾诩的智谋还是非常认可的。> >《三国演义》中有个印象深刻的情节,那就是刘备在跟关羽、张飞认识的时候,曾哭着说自己一把年纪了还一事无成,而刘备出道的时候已经27岁了,在现代也是有些晚的,更不要说在当时了,而贾诩出道的时候已经45岁了,如果按照刘备的感叹,贾诩岂不是不用活了,都已经不惑之年了才出道,不过贾诩并没有气馁,还是按部就班的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贾诩的角色总是在C位>贾诩最初出山的时候跟随的是董卓,对于董卓这个人,贾诩应该是没有什么好印象的,因此贾诩纵有天才,他也韬光养晦,并没有让求贤若渴的董卓发现,在追随董卓期间,贾诩并未献上任何一个计策。>有朋友说,你这个说法不对,董卓死了以后,贾诩曾经建议李傕、郭汜杀回长安,为董卓报仇,而且他们真的这样做了,开启了三国的潘多拉盒子,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如果贾诩真的是认可董卓的,不会不出一个计策的,只要有贾诩出谋划策,董卓也不会死,贾诩之所以劝李傕、郭汜打回长安,主要是为了自保。> >董卓当政期间,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性,强迫一批人为自己服务,而这批人在董卓死后,遭到了王允的清算,也就是不管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都杀掉,贾诩是不可能回西凉的,因此借李傕、郭汜之手打破这个僵局,但是却打开了三国的潘多拉,这或许是贾诩也没想到的,也证明了贾诩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C位出道。>贾诩的第二次出手则是为张绣出谋划策,这次的出谋划策也足以改变历史,张绣反叛了曹操,杀死了曹操最喜欢的大儿子曹昂,当然还有爱将典韦,试想一下,这两个人如果没死,会不会对三国的走向产生更大的影响。>虽然干了这么件大事,但是贾诩后续还是劝张绣投降了曹操,并且张绣也没有性命之忧,而贾诩自然也就成为曹操的谋士,跟随曹操之后,贾诩干了四件大事,第一件大事就是官渡之战的出谋划策,在众人都不看好曹操的时候,贾诩却非常淡定的跟曹操说,袁绍撑不了多久,曹公抓住机会便可取胜,果然如贾诩所说,曹操以少胜多,消灭了袁绍。>第二件事情就是给曹操献离间计,离间韩遂和马超,使得战争还没开打,已经产生了内乱,曹操适时出击,打败关中联军,可以说贾诩出的计谋可以说非常的到位,洞悉人心,直击问题的要害。>第三件事就是定下曹操的世子之位,三国的电视剧太对了,对于曹植和曹丕争夺世子之位的事情耳熟能详,当然最终胜出的是曹丕,这其中也有贾诩的功劳,鉴于贾诩的智谋,曹丕曾经问计于贾诩,贾诩没有给曹丕出什么主意,只是建议曹丕磨炼自己的心性,不违背孝道就行了,曹丕也听从贾诩的意见,采取了不争是争的态度。>曹操也曾经询问贾诩对于世子的建议,贾诩的做法更加聪明,贾诩闭口不答,当曹操追问的时候,贾诩说我在想袁绍和刘表,曹操哈哈大笑,在当年立曹丕为世子。> >第四件事情就是退隐,贾诩是中途加入曹操的阵营的,有张绣事件在前,曹操对贾诩并不能推心置腹,虽然很多事情上曹操会问计于贾诩,却并不是曹操的心腹,跟其他四个谋士不能比,于是贾诩采取自保策略,闭门自守,不与别人私下交往,他子女婚嫁也不攀结权贵,曹丕当上魏王也是如此,贾诩最终安度晚年,可以算得上三国谋士中的楷模了。>假如没有贾诩,三国会怎么样?>前文说到,贾诩劝李傕、郭汜杀回长安,固然是为了自保,但也同时开启了三国这个潘多拉盒子,其实董卓死后,东汉的局势还没有坏到军阀可以自立的阶段,当时的曹操还想做一个能臣,而汉献帝也是非常具有才干的一个人,皇帝也是还有部分权威的,后续可能权臣依然会存在,汉献帝有时间去运筹帷幄,汉献帝还是当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这个名头不靠任何人扶助,东汉也不至于会四分五裂。曹操迎汉献帝到许都,性质可就完全变了,到了许都,汉献帝的权威,衣食住行都靠的是曹操。>在《裴松之注三国志》,对于贾诩的蝴蝶效应也给出过精准的评价:>臣松之以为传称“仁人之言,其利溥哉”!然则不仁之言,理必反是。夫仁功难著,而乱源易成,是故有祸机一发而殃流百世者矣。当是时,元恶既枭,天地始开,致使厉阶重结,大梗殷流,邦国遘殄悴之哀,黎民婴周馀之酷,岂不由贾诩片言乎?诩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乱,未有如此之甚。>裴松之对于贾诩给李傕、郭汜出主意这件事情的评价非常到位,就是贾诩的这个劝说,才拉开了三国的大幕,可以说三国发生的一切都是从贾诩的这次劝说开始的,而贾诩这也是第一次出谋划策,便决定了东汉的命运。>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没有贾诩就没有三国,这也是为什么古代和现代人对于贾诩的评价很不同,古人评价贾诩多赞叹他的谋略,现代人也是如此,而贾诩对于国家的贡献都是持否定态度的,现代人由于是一个综合的历史观,因此关注的也多是贾诩的计谋,往往就忽略掉贾诩的不经意的劝说,开启了三国的历史,而贾诩近乎妖的谋略也让他在三国中有一席之地,最后还位列三公。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他被人们称为是三国中智谋最妖孽的人,可以说三国这个乱世就是他一手造成的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三国演义》中的六大谋士,诸葛亮仅仅排第二,第一名开启了三国乱世。>>第六名,鲁肃,他在小说中一直是个老实人的形象,为孙权出谋划策,很深重视,赤壁之战中,他说服孙权联合刘备一起对抗曹操

揭秘:三国荀为什么自杀

荀为什么自杀?这个问题的答案,三国里并没有给出。荀是一个何等聪明的人,在看到曹操送给他的空盒子后,荀为什么自杀?难道这个空盒子里面另有玄机?接下来就详细介绍下荀为什么自杀。荀(163-212年),字文

”造币狂人”王莽,一生4次强推币制改革,最多一次发行28种货币

在希腊神话中,统领宇宙的天神宙斯,曾经赐给世界上第一个女人潘多拉一个神秘的魔法盒子,并且还要求她千万不可以打开。就像叮嘱一个女人千万不要把某事说出去一样,宙斯这种行为,显然是「”怂恿”潘多拉打开魔盒。

前半程英明神武而后半程荒唐无度,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多变人生

有句话说得好:"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后浪风光能几时,转眼还不是一样。"李存勖就是那个"后浪",推倒了朱梁政权这个"前浪",可惜自己也跟着死在沙滩上了。安史之乱后,潘多拉盒子被打开,藩镇割据

历史秘闻 这个人要是不死,小日本根本不敢入侵我国,抗日估计有他就够了

大家都知道,我国经历了整整14年的时间,才将日军从我国彻底的赶出去,整个二战的时间都没有我国抗日战争的时间长。可以说抗日战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最痛苦的时期。因为日本当时的武器比我国要先进很多,而且日军

三国历史上的低调名将杜预为何说他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在三国里,这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杜预这个人物,可为什么说他这个低调的人才是三国里最大的人生赢家呢,原因或许是因为他终结了三国的历史。三国后期的时候,司马家族已经掌握了曹魏的政权。在整顿了之后,曹魏决定讨

曹操给荀空盒子真正含义是什么

曹操给荀空盒子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荀喝了曹操的毒酒,中毒身亡。关于荀的死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曹操因为给了荀一个空盒子,荀看见后明白了曹操的意思,让他自裁,于是自杀身亡。荀画像荀是曹操的谋士

三国历史 三国时期让诸葛亮都自叹不如的人,他是谁

诸葛亮,在三国时代是笑傲群英的奇才,能让诸葛亮高看的是委实不多。然而,有一个却不在此列,诸葛亮不但对其非常的看重,还费尽心思将其拉龙至刘备麾下。那么这个人是谁呢?这个让诸葛亮由衷地公开称赞说这个人比自

历史人物 如果华佗没有被曹操杀死,他就真的可以治好曹操的病吗?

三国时期的华佗,一直以来都被人们认为是古代医家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人物,他的医术也被传得神乎其技,只是可惜他的医书基本上都没有流传下来,因此他究竟能有多厉害,那时候的医学发展到了什么地步,也只能从其他书中

三国历史 周厉王与曹操是开启政治间谍活动的鼻祖

我国历史上最早搞特务监视臣工,臣民的是人是,周朝的第十代国君姬胡这个大王呢!就是周厉王,他为了禁止臣民对他诽谤,从卫国找来个巫人,让他四处打探,发现谁在背后说他的坏话,立即报告,这个巫人就是充当的特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