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宁为梁上燕不为诗人妻 在古代诗人的妻子并不好做

Posted 司马相如

篇首语:没有道路直接通向成功,我们必须用自己的辛勤与汗水,来凝结这条漫长的道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宁为梁上燕不为诗人妻 在古代诗人的妻子并不好做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宁为梁上燕不为诗人妻 在古代诗人的妻子并不好做

在中国的历史中,千百年来,诗人们肆意的挥洒着自己的才情和抱负,他们弹剑高歌,他们饮酒赏花,所写的诗作化为历史长河中煜煜的珍珠。 与诗人们光辉灿烂的形象相比,他们的妻子往往是暗淡而模糊的一抹剪影。仿佛是袍角处的一朵暗纹绣花,人们看到时便夸赞几句美丽淑雅,看不到时就像它从未存在过。>>做诗人的妻子,苦楚或许总是比快乐要更多一些。>一、苏轼与王闰之>号东坡居士的苏轼何人不知?>即使记不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记不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总不会忘记西湖苏堤好风光与美食东坡肉。>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学造诣极高,词作豪迈大气,人是个乐天派,还生活趣味十足。相处起来想必一定很令人轻松愉快,但那只是对朋友而言。>作为妻子,作为与他一同生活、相互支持的人来说,他坎坷的一生难免带来动荡与辛苦。>王闰之是苏轼的第二任妻子。自成亲之始,无论是苏轼自请出京在各地任职,还是险些丧命的“乌台诗案”,以及日后新旧党之争导致的次次贬谪,王闰之都陪在他的身边。>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汝州、常州、定州、颍州、扬州、惠州、儋州……这一长串便是苏轼所去过的地方。>即使在交通发达的现代,舟车劳顿仍无可避免,而在古代必定会十倍百倍的艰辛困苦。>流离动荡之中,作为一家主妇的王闰之,她肩上的重担可想而知。不仅要操持家务,养育孩子,还要照顾整个家庭,照顾那个才华横溢却因直言动辄得咎的丈夫。>在《后赤壁赋》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见夜色美好,苏轼感慨“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人说自己网到了鱼,但不知酒该何处寻。>>幸而王闰之拿出了自己为苏轼常备着的一斗酒,否则这《后赤壁赋》恐怕会因为没有酒变成“欲游赤壁而不得”了。>王闰之或许没什么才情也不够聪慧,但的的确确是个贤妻良母。>苏轼心情不好时因小孩闹他而生气,王闰之劝说,怎么比小孩还痴,让他高兴点,又洗了酒盏给他倒酒。>同甘共苦,相濡以沫,苏轼定是敬她爱她的,就连苏辙也在她死后接连写了两篇祭文。>王闰之作为妻子作为母亲,实在是合格极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苏轼为结发妻子王弗写的悼亡诗,其语句精妙思念隽永,直到千年后也有人咏叹。>而王闰之当时又是何种心情呢?>倾慕丈夫的才华,感动于丈夫对堂姐的深情,在这些之外,一些无处可诉的酸涩与寂寥也如月下的潮水渐渐涌上心头。>二、元稹与韦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多么动人的诗,多么渣的作者。>民间经典爱情故事《西厢记》脱胎于元稹的《莺莺传》,一个张生对莺莺始乱终弃的故事,可怕的是其中的张生的原型被考证就是作者元稹,与表妹相恋却为前途将其抛弃。>被父亲做主下嫁的韦丛,是否知道眼前“性温茂,美风容”的郎君,曾经也用这样温柔的目光望着另一个女人呢?>但她们终归是不一样的。韦丛是高门贵女,父亲韦夏卿看重年轻且才华横溢的元稹,认为其之后会有一番作为,这才让女儿下嫁。>但无论将来前程如何,都无法掩去当下的生活艰辛。>韦丛屈身下嫁后安于贫苦生活,见丈夫没有衣服穿了便在箱子里找寻,经不住元稹的软言相求便拔下头上的金钗为其买酒。>曾经锦衣玉食的她对吃野菜豆叶也毫无怨言,还收集落叶添作柴薪。>元稹定是深为感动,娶来的贵女毫无高傲、虚荣脾性,反而大方贤淑,全心全意爱着一文不值的他,以他为重。更别说韦丛的娘家还能给他带来政治上的助力。>可这样一个可谓是理想妻子的韦丛,她过得快乐吗?大概很难吧。>为“崔莺莺”写诗几乎贯穿了元稹的一生,丈夫心中一直有对初恋情人的追忆,她又怎么会感觉不到。>那都是过去的事了,也许韦丛曾这样安慰过自己。>802年成亲,到809年7月韦丛去世,短短几年时间,她为元稹生了五个孩子,但最后只有一个女儿长大。>频繁孕产对她的身体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孩子们的夭亡也足以说明这一点。>对待这样一个为你拼命生下孩子的贤淑妻子,元稹不该更有良心一些吗?>可他没有。>韦丛去世的那年,元稹出使蜀地,与素有才名艳名的薛涛一见如故,两人诗文唱和,眉目传情。直到7月份元稹被调到洛阳,这件风流韵事才算是告一段落。>薛涛曾是乐伎,美貌且通音律善诗赋,艳名广播,元稹与她的一段情自然不可能默默无名。>文人将其视为风流雅事,但病榻上的韦丛当时又是怎样的一种万念俱灰。>或许元稹这样肆无忌惮也有岳父已经去世的原因在。>妻子依然贤淑,但娘家再无助力,自己又正是意气风发之时,与一位素有才名的奇女子交游并无不可吧?>元稹也许是这样想的。>而韦丛的想法如何他并没有考虑过。>元稹的悼亡诗写得是真好,但死去的韦丛恐怕并不觉得丈夫是为自己而写——他可能只是陶醉于思念妻子的深情人设而已。>三、杜甫与杨氏女>杜甫在后世人的印象中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一位关心人民疾苦的现实主义诗人,作品语言沉郁顿挫,有“诗史”之称。>生前无诗名,到宋朝名声才到达顶峰。>而用最简单的一个字概括他的人生,那就是“惨”。再加一个字就是“穷”。>他科举落第,仕途失意,客居长安,安史之乱后更是颠沛流离。不用想,身为杜甫的妻子自然也不会有好日子过。>她是弘农县司农少卿杨怡之女,只知道姓杨,名字一概不知。>杜甫没有出过纳妾或者流连花丛的传闻,提到妻儿的诗也有不少。>“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其中一首《月夜》表达了双方的思念之情,语言清丽,深婉动人,与其他诗作有很大区别。>丈夫的忠诚,这大概是杨氏女唯一的安慰?>但她大概宁愿家里有钱到丈夫能纳妾甚至到处沾花惹草,也不愿意穷得饿死孩子。连最基本的生存保证都没有,谁还会顾忌其他的小事呢。>杜甫并没有常年在家,家里都是杨氏女操持,她嫁前生活应该也还不错,起码是官宦之女,可婚后却不得不在丈夫缺席的情况下撑起一个家来,可谓是辛苦至极。>杜甫困居长安多年,为生活接受了一个小官的职位,回家探望却在家门口听到哭声——孩子饿死了。>饿死了,竟然是饿死的,也不知杜甫是怎么有脸进的门。作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他太不合格了。>他满腹诗书,连科举都有信心去考,肯定觉得自己比农夫、工匠这些字不识几个的人要厉害多了,可他竟然无能到把孩子饿死。>杨氏女真惨啊,嫁了这样一个人。>杜甫是很会写诗,又爱国忠君,怜惜百姓,但对她的生活有什么用处?生前诗名未显,后世偌大的名气也不能变成填饱一家人肚皮的粮食。>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但绝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与父亲。>也许有人会说杨氏女之所以能被千百年后的人知道,正是因为她嫁给了杜甫,否则区区一介女流早就被淹没在了历史之中。>没错,是这样,但杨氏女真的稀罕被后人知晓吗?>当她抱着饿死的幼儿哭泣时,因茅屋漏雨彻夜难眠时,后世的名气与她何用。>如果可以的话,杨氏女或许更希望能安安稳稳地过一辈子。>丈夫没那么伟大也没关系,只要大家都能好好的,孩子也不会因为饥饿再也睁不开眼……>四、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与其他的诗人妻子相比,卓文君要有名得多。>当然,司马相如也不是诗人,准确来说擅于辞赋,是汉赋的代表人物。能够靠一篇赋博得汉武帝赏识得以觐见,又因另一篇赋收获官职,完全能想象到他高超的文学水平。>但因赋受赏是在娶卓文君之后的事情,他与友人临邛县令计划着夺取卓文君芳心时,正穷得一清二白,连工作都没有。>知道卓文君新寡,喜好音乐,而司马相如擅琴又一副好相貌,两人特地好好设计了出场方式。>卓家与另一富人见县令有贵客(即司马相如),便为他们举办酒宴,当天县令来了,客人们也来了,但司马相如却托病不来。>县令因他不来不敢动筷子,还亲自去请他过来,架子足够高后,司马相如再表现得十分勉强的样子,好像是没办法,不得不出席。>但出场时车马相随,人又雍容闲雅,很有排面。席上县令请他弹琴,他便弹了一首《凤求凰》,琴挑卓文君。>之后重金收买卓文君的侍者,令其传递爱意,当晚,卓文君便偷偷离家,和司马相如回了成都。>锦衣玉食的大小姐为了情郎过上了曾经从未想过的日子,拨弄琴弦、执笔拈花的手拿起了酒勺。>当垆卖酒之后,岳父承认了他们,于是司马相如变成了有钱人。>当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肯定也很有感情,毕竟那是位娘家有钱、有文采通音律的貌美才女,又对他一往情深,夜奔至他身边,还抛却脸面当酒肆老板娘。>但当他得到汉武帝赏识,自己平步青云后,这份爱情就不算什么了。新鲜漂亮的年轻女子那么多,纳妾自然提上了司马相如的日程。>“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卓文君写下《白头吟》给丈夫,幸好他最后回心转意了。>后世人称赞她智守婚姻,她的确也只守住了婚姻而已,爱情早已在司马相如有二意时便凋零了。>即使丈夫因为自己的才华与爱放弃了纳妾,但两人之间隔膜已生,卓文君也明白,这个男人不爱自己了。>“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真难啊。>夜奔归乡,他家徒四壁,卓文君作为巨富之女在此之前从未尝过贫苦是何种滋味,在爱情的调剂下她知道了,那是种酸苦味。>之后当垆卖酒拿面子来逼迫父亲承认了自己和司马相如的婚事,她或许对父亲有些愧疚,但也一定很高兴。>可直到得知他要纳妾时,卓文君才发现,当初的痛苦根本算不得什么。>她因为爱情勇敢,但爱情却悄悄逝去,但她只能噙着酸楚一直走下去>“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所以做燕子又有什么不好呢?夫妻二人>与诗人们光辉灿烂的形象相比,他们的妻子往往是暗淡而模糊的一抹剪影。仿佛是袍角处的一朵暗纹绣花,人们看到时便夸赞几句美丽淑雅,看不到时就像它从未存在过。>做诗人的妻子,苦楚或许总是比快乐要更多一些。>更多资讯请关注本站

相关参考

历史秘闻 宁为寒门妻不为侯门妾,揭秘宋朝的妻妾制度

你们知道宋朝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在中国的古代,为了保证后宅的安稳平定,也是要遵循着所谓的“一夫一妻”制。然而这个制度并不是像今天的我们一样,一个男人只能有一个女性配偶。封建社会中的一夫一妻,

诗人顾城杀妻悲剧的前前后后

   25年前的今天,1993年10月8日,朦胧诗主要代表人物顾城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杀死妻子谢烨后自杀。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作品译成英、法、德、西班牙、瑞

他是诗人中的渣男,对妻子很不好,却写下了这首最动人的闺怨诗

我们都知道,唐朝是传奇小说发展的巅峰,最著名的便是《李娃传》、《莺莺传》等名篇。在此之后的元和四年左右,坊间又有一篇《霍小玉传》,推动了唐传奇发展。这段传奇,是说长安名媛霍小玉与陇西书生李益的爱情悲剧

唐代的诗人李白拿一首诗竟可以换来一个妻子

要是放在现代,一首诗换来一个妻子,肯定是上头条了。唐代的诗人李白拿一首诗竟可以换来一个妻子,大家在不可思议的同时是不是还想知道这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诗歌,以及这位人妻到底是长什么样子的,现在跟着kk历史

不为刘备上客 张鲁为什么说宁为魏公奴

...占据汉中长达三十多年,后来投降于曹操。他曾说过:“宁为曹公奴,不为刘备上客。”,是什么致使他说出这样的话?他曾经是雄踞汉中的一带军阀,手下有不少能人志士,有哪些人呢,最后结局又是怎样?张鲁为什么说宁为...

诗人王维为何终身未续弦?

大唐诗人王维堪称完美男人,琴棋书画诗,样样精通,而且仪表堂堂,玉树临风。可以想见,这样一个好男人,在三十一岁,妻子去世后,找上门说亲的人,一定踏破了门槛,然而他竟终身未续娶。看看他的好友——大诗人崔颢...

历史人物 揭秘顾城杀妻事件导火索——顾城别恋英儿

  顾城杀妻事件简介:1993年10月8日,新西兰北部,中国大陆“朦胧诗”诗人顾城杀妻后自缢于一棵大树之下。顾城杀妻再自杀的前前后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顾城和妻子谢烨的结合  顾城生于诗人之家,197

历史典故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语出] 《北齐书·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鲍元550年,北朝东魏的孝静帝被迫将帝位让给专横不可一世的丞相高洋

不为刘备上客 张鲁为什么说宁为魏公奴

张鲁,东汉末年割据汉中的一带军阀,占据汉中长达三十多年,后来投降于曹操。他曾说过:“宁为曹公奴,不为刘备上客。”,是什么致使他说出这样的话?他曾经是雄踞汉中的一带军阀,手下有不少能人志士,有哪些人呢,

蝙蝠的蝠还可以组成什么词,蝙蝠的蝙和蝠还可以组什么词

蝙蝠的蝙和蝠还可以组什么词?谢谢。蝙组词:蝙蝠、蝙蝠扇、蝙蝠衫、红蝙蝠、蝙蝠不自见,笑他梁上燕蝠组词:蝠蛇蝙蝠不自见﹐笑他梁上燕蝙蝠衫蝙蝠扇盘翼蝠科燕蝠争蝙蝠的蝠还可以组什么词蝠组什么词:蝙蝠、蝠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