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周培公为大清立下赫赫战功,最后结局如何

Posted 康熙

篇首语: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周培公为大清立下赫赫战功,最后结局如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周培公为大清立下赫赫战功,最后结局如何

崇祯五年,即1632年,周培公在湖北荆门出生。当时已是明朝末期,崇祯皇帝虽然励精图治,勤于政事,但是,在内忧外患之下,大明江山已是摇摇欲坠。>周培公自幼丧父,十岁那年,李自成率兵进城,母亲也在兵荒马乱中去世了。在这样的状况下,周培公只好自谋生路,不得不依附他人以维持自己的生计。但是,身世的悲惨,并没有让周培公的前程受阻。他一直坚持读书,不断学习,并胸怀大志,立志要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渐渐地,周培公凭借自己不俗的谈吐与高超的眼界受到了很多人的称赞。周培公的老师伍次友惊讶于他的才华,于是,便写了一封推荐信,把他推荐给了康熙皇帝。>这样的机会,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但是,才华横溢的周培公,却自有一股作为文人的傲气。在他看来,只有通过正式的科举考试步入仕途才是正道。于是,他将价值千金的推荐信弃如敝履,自信满满地步入了考场。没有想到的是,在试卷上周培公却忘了避讳康熙皇帝的名字。>这在古代,可是大不敬之罪。因此,周培公被赶出了考场,开始了以卖字为生的生活。好点的时候,所得的收入还可以勉强充饥,不好的时候就只能饿着肚子了。尽管如此落魄,周培公也没有拿着推荐信找康熙,反而在信的背面写了一支曲子。>之后,他就随手将这封信送给了一位来京告状的女子。>一次,康熙皇帝来到民间体察民情,恰好看到了这封信,于是,唤来周培公问话。当时,康熙皇帝穿的只是普通平民的衣服,并没有说自己是皇帝。但是,周培公根据康熙的言谈举止,很快便意识到眼前之人就是皇帝无疑了。> >于是,他抓住机会,说出了自己对当今时局的看法,然后,道出了康熙的身份。康熙皇帝听后,惊叹于他的满腹韬略,又听他道破自己的身份,更是觉得此人不凡。从此,康熙皇帝非常器重周培公,倚之为左膀右臂。>在蒙古叛乱之时,察哈尔王突然来袭,打了朝廷一个措手不及。而且,当时的兵士都排出去平定三藩了,京城空虚,康熙皇帝急得不知如何是好。而周培公则冷静地建议皇帝,想要让孝庄皇太后的旧部出动,用他们的实力来平定此次叛乱。>康熙皇帝在深思熟虑后,认为周培公的计策可行,并让他亲自率领这些人。孝庄皇太后的旧部,虽然,骁勇善战,但是,大多桀骜不驯,根本不把周培公放在眼里,甚至,公然违反法律,带头闹事。周培公见状,严肃地将几个带头之人依法处置,以起杀一儆百之效。>然后,他告诉众人,说:察哈尔王拥有数不清的财富,如果,将他打败了,那么,他的金银财宝就一半归国库,一半大家分。>在恩威并施之下,众人都听从周培公的命令,很快,察哈尔叛乱就被平定了。>周培公不但见识过人,而且,很有胆色。在吴三桂叛乱之时,他的旧部王辅臣在北方呼应,情况十分危急。康熙皇帝为了不让他们兵合一处,立即派大军征讨王辅臣。但是,领军的将军图海立功心切,想要用大炮将城墙轰塌。>然而,周培公认为,这样做虽然可以迅速平叛,但是,大炮威力巨大,一定会让很多无辜的百姓因此丧命。周培公看出王辅臣有左右摇摆的心思,决定亲自前去劝降。众人担心他的安慰,可是,他毅然说到:“劝降成功,那是我的福分;如不成功,我死而无怨。”>周培公面对王辅臣这样的悍将,毫无惧色,不卑不亢地为其分析了当今的局势。王辅臣思前想后,决定归降清朝。就这样,周培公凭借自己的胆识为清朝立下了大功,可是,功劳卓著的周培公,却受到了朝廷的猜忌。>如今大权在握的周培公,手中更有几十万的将士。所以,很多人向康熙皇帝进言,担心周培公会成为第二个吴三桂。> >康熙本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但是,听的多了,也不免心生怀疑,再加上,周培公的汉人身份,康熙决定将他调往盛京(今沈阳)。周培公虽然奉命前去,但是,这一去,却是十一年。这十一年来,康熙对周培公不闻不问。>十一年后,等康熙想要重新重用他时,周培公已经力不从心了。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所以,在向皇帝推荐了姚启圣和留给皇帝一副地图后,便驾鹤西去了。周培公在危难之际,临危受命,凭借自己出色的才能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他逝世后,康熙皇帝为他守了一夜的灵,可能,康熙也感觉,对他实在有些不公了。周培公一生写过不少诗,曾在当时广泛流传,他在陕西军旅时写有:>老去辞家事远游,幽年何故久淹留。燕关秦塞长为客,露竹蝉风早报秋。半壁灯昏人破梦,一声鸡唱月当楼。此时离愁添多少,不见归鞍到郢州。>晚年,他写有一首诗寄朋友、兵部左侍郎张可前,诗云:>青山作障水环洲,遥念名园花事稠。别后孤舟对明月,归来卧病又新秋。门无剥啄皆因懒,邑有流亡徒抱愁。何会与君重会面,晚风同上仲宣楼。>其实,历代的皇帝都一样,在他们心中,皇权永远是第一位,任何人都不得侵犯。康熙皇帝虽然不会轻易相信大臣的奏折,但是,他还是按照大臣的意愿,把周培公发配到了盛京,还是担心周培公会叛变,担心周培公会利用手中的权势,对自己构成威胁。>所以,康熙才会顺水推舟,贬谪周培公,让满族大臣与康熙自己都觉得合情合理,但是,周培公却悲剧了。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来都是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康熙是一代明君,他的气魄就如同历史上的勾践、刘邦一样,而周培公的结局,也与文种、韩信一样。>他们这些人,都不过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罢了。

相关参考

立下汗马功劳周培公为何会落得发配边疆的下场?

周培公是清朝历史上的大臣,他一生为大清的安定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康熙王朝》播出之后,对于周培公的议论就一直不曾断过,那么历史上的周培公是怎么样的呢?他的功过又该怎么来评定呢?周培公是康熙时期的大臣,是

立下汗马功劳的周培公为何会落得发配边疆的下场

周培公是清朝历史上的大臣,他一生为大清的安定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康熙王朝》播出之后,对于周培公的议论就一直不曾断过,那么历史上的周培公是怎么样的呢?他的功过又该怎么来评定呢?周培公是康熙时期的大臣,是

历史人物 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唐名将郭孝恪,最后结局如何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郭孝恪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郭孝恪的个人经历,郭孝恪是唐朝初年的将领,许州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年少时有不同寻常的志向,但是父亲与兄

周培公简介 周培公怎么死的

  周培公剧照  周培公是清朝年间著名的大臣之一,为人低调不失文采,是当时难得的良将谋臣。周培公十分受康熙赏识。周培公虽被皇帝重用,但最终也难逃宿命,那么他最后是怎么死的呢?  周培公简介  周培公,

清朝全图是不是周培公绘制的?

2001年的大型古装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周培公。他得到康熙重用,屡建奇功。后被康熙调任镇守盛京。在临死之前周培公把一副清朝全图交给了康熙。周培公临死前交给康熙的大清图,

清朝全图是不是周培公绘制的?

2001年的大型古装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周培公。他得到康熙重用,屡建奇功。后被康熙调任镇守盛京。在临死之前周培公把一副清朝全图交给了康熙。周培公临死前交给康熙的大清图,

历史人物 《康熙王朝》中周培公送给康熙的大清《皇舆全览图》是怎么画出来的?

说到《康熙王朝》想必不少网友也多多少少的看过吧,电视剧很好看也掀起了已整整风潮,但是从现在再看这部电视剧就会发现有太多的问题了,就好比这其中的《皇舆全览图》了很多网友都说了这个图其实真的挺厉害的,但是

康熙那么烦姚启圣,为什么最后没有像周培公一样被贬盛京

康熙与姚启圣康熙王朝中,康熙一直对姚启圣是又爱又恨;但是最后收复台湾之后,为什么康熙没有杀了姚启圣,反而是赏了姚启圣一座行宫让其颐养天年,但是周培公却被贬到了盛京;最后忧郁而死!对周培公心有愧疚看电视

李光地与蓝齐儿 李光地和周培公之间的关系

  李光地  李光地官至文渊阁大学士,甚得圣上信任,一生为大清王朝做出不少突出贡献。多次遭众臣弹劾,但圣上均以其贡献保之。李光地与蓝齐儿,周培公和李光地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李光地与蓝齐儿  历史上

历史人物 康熙皇帝为什么要给周培公守灵呢

在康熙王朝中,有这么一个人物,他大破察哈尔、降伏王辅臣、大败吴三桂,最后却被皇帝和大臣打压,他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周培公。>>说起周培公,在康熙王朝中给许多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攻打察哈尔王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