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克孜族的毡房与土方 柯尔克孜族建筑

Posted 柯尔克孜族

篇首语:知识就是力量,时间就是生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柯尔克孜族的毡房与土方 柯尔克孜族建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柯尔克孜族的毡房与土方 柯尔克孜族建筑

2、柯尔克孜族姓氏与村屯究竟是怎样由来的

柯尔克孜族的毡房与土方 柯尔克孜族建筑

柯尔克孜族多数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其余分布在乌什、阿克苏、莎东、英吉沙、塔什库尔干等地,还有一部分居住在黑龙江省富裕县。柯尔克孜族逐水草而居,四季搬迁,转移牧场,其住房也是围绕着游牧和半游牧的生活而建造的。按季节和农牧业生产需要,这些住房可分为毡房和土房。

柯尔克孜族洁白的毡房,下半部为圆形,上半部为塔形,以象征白雪和他们的摇篮——绵延起伏的山峰。它比哈萨克族和蒙古族的毡房略高而顶尖,也同样具有冬暖夏凉、不存水积雪、拆装快捷、搬运方便的特点。

毡房主要由柳木、桦木、楸木制作的栅栏、支架、天窗架、门框组成。栅栏可伸缩,用4至5根木条,由骆驼皮条固定成菱形网格,一般的毡房需4至5块栅栏。支架撑条的多少决定毡房的大小,一般从40根到上百根不等。栅栏外面围上编有花纹的芨芨草帘,外覆白色围毡和篷毡,用织有花纹的毛织带绑扎。天窗顶部有一块活动的3至4平方米的天窗盖毡,在夜晚或风雨天时用毛毡绳拉动盖在天窗上,以防风遮雨。

毡房内的摆设布置十分讲究。地面多铺擀制压花的多色毡毯和补花、贴花、多色花的毛织毯。冬天,在毡毯上面还铺有牛、羊、马皮制作的方形皮毯,皮毯上面再铺褥子当座位。进门右侧由多色花纹图案的芨芨草帘隔成储藏室,放置餐具和食品,柯尔克孜族擅长养马,喜欢喝马奶,每家都有用整张羊皮做的酸奶筒,每天倒进新马奶,搅拌后就成了酸奶。

右后角的开列盖上面,挂一块直径1米左右的编织毛袋,内藏首饰等。毛袋前为年幼子女的铺位,上方挂一块绣花的丝毯或天鹅绒毯,外围围着绣花丝织围帘。进门正对面靠栅栏放置木箱和其他笨重物品,上面摆着被褥、枕头,前面则是客人的座位和铺位。

在农耕和半农半牧地区的柯尔克孜族人则住土房。土房的墙壁厚而坚固,有用土坯和生砖垒砌筑的,也有用黄土夯筑的,离牧区近的用草皮叠砌。土房多为长方形,也有方形的,平屋顶中央有个小小的天窗,夜晚或风雨天盖上活动的花毡盖或木板的窗木盖。开一扇或两扇门,门板外面挂芨芨草帘。门的对面墙上有两米左右的窗台式壁龛,放置被褥、枕头,上面盖着绣花的丝毯。房门左右墙上修有小壁龛,放置马鞍和平时用的小物件。室内左侧另搭炉灶,供土炕取暖。土炕面积与室内地铺相当,炕上铺有毡毯、竹席和芨芨草席。富裕人家的土房,还设有客房、厨房、储藏室。庭院里种花栽树,像果园一样。

柯尔克孜族姓氏与村屯究竟是怎样由来的

东迁后的黑龙江柯尔克孜族人为六个姓氏,即达本(吴)、额齐格(常)、嘎博韩(韩)、赛音德尔(蔡)、博勒特尔(郎)、格尔格司(司)、约在清末又从蔡姓中分离出来了刘姓。建国后,婚姻自由,并在政策上允许男女双方孩子随父姓或母姓可以自愿报姓氏,据2001年5月的调查,仅五家子民族村柯尔克孜族姓氏以达24个,其中除了原采7姓氏外、又增加了王、梁、何、范、宋、李、多、孙、秦、房、崔、,乔、钱安、郭、张、冷17个姓氏。

东迁后的柯尔克孜族,起初过着游牧生活,后来开始以姓氏为群体定居生活,逐步形成了三家子、班岱、三间房、查哈菜、雅州、五家子等村屯。

据《黑龙江舆图总册》记载,清朝“同治”三年(1864)在三家子屯有居民八户,这八户人家全部是嘎博韩姓氏(韩)柯尔克孜人,后来因马匹问题与附近的登克村达斡尔人发生矛盾,全部南迁15华里的五家子屯三家了屯从此消失了。

在清朝光绪年间,随着清朝封禁政策的废除,开始大片荒地招民垦种,南力一批汉族人涌入乌裕尔河南岸开荒种地,座落在乌裕尔河南岸交通要道的的班岱屯,[赛音德尔(蔡)姓氏],柯尔克孜族人全部北移到五家子屯和七家子屯,继续以牧业维持生计,而班岱屯现在发展为近上千人口的龙安桥镇所在地。

1928年前后,修筑齐黑(齐齐哈尔一黑河)公路和齐北.(齐齐哈尔一北安)铁路,人员流动量大,社会秩序混乱,土匪横行。三间房屯[额齐格(常)姓氏]柯尔克孜人无法生存,在这样背景下全屯举家搬迁,分别迁入五家子屯、七家子屯和依克明安旗的大泉子屯和小泉子屯。从此三间房屯就不存在了,但仍有遗址痕迹。

建国初期国家为了进行空军投弹演习,选定查哈莱屯(达本姓氏)为中心的投弹场;1952年政府决定查哈莱全屯动迁,这时查哈莱已有30余户柯尔克孜族和蒙古族住户,他们分别迁入齐齐哈尔市,富裕县的塔哈乡,吉斯堡小西屯、杜尔门泌屯、十五里岗子屯,友谊争的五家子屯,富海乡的七家子屯,查哈莱从此作为空军训练基地。现在仍有遗址。

建国以后在农村开展农业合作化,办起互助组,采取“换工插犋”,雅洲村柯尔克孜族(大部分是达本姓氏和额齐格姓氏)因经营农业生产技术差距太大,很难互助。为此,全部搬到五家子村和七家子村了。

从而柯尔克孜各氏族、各姓氏之间界线逐步打开。人口出现了向五家子村和七家子村集中的趋势。

七家子村,建国后为富裕县富海乡属辖:1960年归属省国营富裕牧场第九生产队。现有柯尔克孜族30余户150人左右,占全村(队)22%。五家子村现为富裕县友谊达斡尔、满族、柯尔克孜族民族乡,也是黑龙江省唯一的柯尔克孜民族村,现有柯尔克孜族47户276人,占全村子人口的49%。

值得关注的是在2005年5月下旬俄罗斯联邦哈卡斯共和国国立大学的民族学专家维克奈里61布搭纳耶夫教授四人等和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胡振华教授与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方面有关学者在联合考察黑龙江柯尔克孜中发现了黑龙江柯尔克孜族的姓氏同哈卡斯人的部落氏族有相吻合的地方。

黑龙江柯尔克孜族吴(达本)、郎(博勒特热)、常(额奇格)斯(格尔格司)、蔡(赛音得尔)五姓在哈卡斯人中都有与之相对应的部落氏族名称,这一发现成为黑龙江柯尔克孜族研究历史研究中的一个可喜突破,并有一定学术研究价值。

相关参考

柯尔克孜族人口与分布是怎样的

柯尔克孜族主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边陲,生活在帕米尔高原东部、天山南脉与昆仑山北陂之间。中国柯尔克孜族的人口,1949年仅有66000多人。五十年代后,柯尔克孜族的人口增长较快。至1990年人口

柯尔克孜族的萨满教遗俗 柯尔克孜族习俗

柯尔克孜族大多数人生活在牧区,生活与畜牧业息息相关,羊群每年是冬季产崽,经过整整一个冬季,储备的草料即将用净。春夏季节是羊群成长的季节,每年春季的降雨往往决定着牧场草势的长成,而牧草长势如何直接影响着...

柯尔克孜族的萨满教遗俗 柯尔克孜族习俗

柯尔克孜族大多数人生活在牧区,生活与畜牧业息息相关,羊群每年是冬季产崽,经过整整一个冬季,储备的草料即将用净。春夏季节是羊群成长的季节,每年春季的降雨往往决定着牧场草势的长成,而牧草长势如何直接影响着...

柯尔克孜族信仰 柯尔克孜族有何宗教信仰

  柯尔克孜族信仰柯尔克孜族有何宗教信仰  历史上,柯尔克孜人最早信仰萨满教。约在公元10世纪柯尔克孜人的意识中还充满着崇拜自然神的宗教观念,主要是水神和草神。这跟当时柯尔克孜人(时称黠戛斯)以游动的

柯尔克孜族古历史简介 柯尔克孜族历史

柯尔克孜族是中国的古老民族之一。汉文史籍首先著录柯尔克孜先民的是《史记》,称之为“鬲昆”。后来的史书又作“隔昆”。东西汉时期多称“坚昆”,魏晋至隋朝称“结骨”、“契骨”、“纥骨”、“护骨”,“黠戛斯”

柯尔克孜族语言文字简介 柯尔克孜族文化

柯尔克孜语属阿勒泰语系突厥语族,有皆盖、特斯开两种方言。词汇的多源性是柯尔克孜语的一个特点。皆盖方言是柯尔克孜族现代书面标准语和文学语言的基础。皆盖方言因受哈萨克语影响,畜牧业词汇较丰富,有较多的哈萨

柯尔克孜族音乐简介 柯尔克孜族音乐

柯尔克孜族音乐分为两类:一是有歌词的配曲;一是没有歌词的演奏曲。史诗、叙事诗、民歌等一般都有配曲。配曲是表现歌词内容的,内容变化,配曲亦随着变化。如《玛纳斯》的配曲,演唱到英雄玛纳斯出生时,配曲曲调则...

柯尔克孜女子头饰 柯尔克孜族的工艺美术

柯尔克孜族还具有独特风格的工艺美术,其中尤以刺绣、编织最为着名。柯尔克孜族妇女擅长刺绣,她们在头巾、枕头、被面、衣袖边、马衣以及悬挂的各种布面装饰品上绣出各种的精致花纹,其中有花卉、飞禽、走兽和各种几

克孜尔石窟

1961年,国家已把故宫、敦煌莫高窟、克孜尔石窟等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宫与敦煌,人们早已耳熟能详,可是,有多少人知道龟兹,知道克孜尔石窟呢?1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的新疆,各地方势力

柯尔克孜族有哪些名人

  柯尔克孜族有哪些名人?柯尔克孜族名人大盘点  伊斯哈克拜克·木农阿吉  新疆乌恰县人,幼时曾就学于经文学校,1925年去苏联求学,开始接触革命思想。回国后因宣传革命思想被捕入狱,出狱后便投身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