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汉武帝为什么要给卫青的儿子封侯

Posted 汉武帝

篇首语: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汉武帝为什么要给卫青的儿子封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汉武帝为什么要给卫青的儿子封侯

汉武帝为什么要给卫青的儿子封侯?封了之后又夺其爵位?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其实,在卫青还活着的时候,汉武帝就开始打击卫青后人了。>一开始,卫青是得到汉武帝极大宠爱的。卫青打了大胜仗,还没有班师回朝,汉武帝就高兴地把卫青的三个未成年的儿子封为侯。>要知道,当年刘邦曾和大臣们立过“白马之盟”,指出,如果一个人不是刘姓,就不能封王。如果一个人没有战功,就不能封侯。卫青的三个儿子,不但没有任何战功,而且还没有成年,汉武帝竟然就把他们封为侯,同时,每个人都是食邑1300户。> >(卫青剧照)>卫青是个明白人,知道汉武帝封他三个未成年的儿子为侯,对他的儿子们并不是一件好事。于是一回来,他就推辞。说他的儿子们无功,不能封侯。但是汉武帝不听,一定要封。>不过,没过多久,汉武帝都开始打击卫青的儿子们了。>当然了,功臣的后代,很容易就养成纨绔子弟的作风,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官二代”。“官二代”行为不检点,作风浮浪,受到皇帝的惩罚,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卫青的儿子们所受到的处罚,似乎并不是“官二代”的那些作为。>在卫青的儿子们被封侯第八年的时候,汉武帝就以“矫制不害”的罪名。削夺了卫青大儿子卫伉的侯爵。>“矫制”就是假传圣旨,“不害”就是没有造成什么危害。那么,卫伉究竟假传了什么圣旨?假传圣旨本来是大害,怎么会没有造成危害呢?因此,这个罪名实际上是非常可疑的。更为可疑的是,史书上并没有给出理由。既然是“矫制”之罪,为什么却不给出个理由呢?因此这就很让人不理解了。更有可能是这个罪不值一说,要是说出来的话,让大家看明白了,对汉武帝的形象有损害>除了卫伉外,卫青的两个儿子卫登和卫不疑在卫青活着的时候,也遭到了打击。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夺了卫登和卫不疑的侯爵。>削夺卫登和卫不疑的理由,是“酎金不如法”,也就是说,献给朝廷的“酎金”,成色不足。> >(汉武帝剧照)>如果说汉武帝打击卫伉,有些让人不明所以的话,他打击卫不疑和卫登,就明显是一种故意找茬了。>那么,汉武帝为什么要故意找茬打击卫青的儿子们呢?>我们知道,皇帝如果忌惮某个大臣,一般是这个大臣居功自傲。但是卫青恰恰相反,他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从不居功自傲。汉武帝封卫青的三个儿子为侯,而卫青加以拒绝,就是证明。>除此之外,卫青有一次得到了汉武帝一千的赐金,卫青当即把五百金赠送给了汉武帝最宠爱的王夫人。五百金是小事,但是这个行动,表明了卫青在讨好王夫人,也以此讨好汉武帝,这就是卫青不做大的证明。>另外,卫青也从来不“养士”。当时的“养士”之风很盛行,这是从战国末期传下来的一个传统。但是,当社会发展到汉朝这样一个大统一的朝代,依然还要“养士”的话,就很有嫌疑了。卫青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再加上他位高权重,因此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养士”。>可以说,一直到卫青去世,他都没有犯过什么错误,也没遭到汉武帝的打击。这在汉武帝的手下,是相当不容易的。> >(霍去病剧照)>那么,既然卫青那么谨小慎微,为什么汉武帝在卫青活着的时候,就亲自把他封给卫青儿子们的爵位给夺去了呢?>这实际上就是汉武帝的一种“驭臣之术”。他要对大臣随时保持一种高压的态势,让大臣任何时候,都不敢有非分之想。汉武帝任用过很多宰相,这些宰相都基本上都无一善终,就是一个证明。>毕竟卫青对于汉武帝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打击匈奴,还只能靠卫青,以及卫青的侄儿霍去病。汉武帝虽然忌惮卫青,却不敢把他给拿下。所以只能采用这样的办法,不断地对卫青进行敲打。>当卫青已经去世后,汉武帝对卫青家族就不客气了。尤其是在后来“巫蛊事件”发生后,卫青家族遭到了重大打击。《汉书》上说,“卫氏悉灭”。对这句话,后人有两种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在“巫蛊之祸”中,卫青家族被汉武帝悉数杀光。有人认为说的是“巫蛊之祸”后,卫青家族的势力全没有了。但不管是哪一种说法,都说明了汉武帝对卫青后人,给予了沉重的打击。

相关参考

世界历史 一个侍卫,对汉武帝说了3句话,立刻被拜相封侯

汉武帝是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一生文治武功彪炳史册,尤其是对匈奴的打击,打出大汉民族的威名。最难能可贵的是他有识人之明,卫青、霍去病等都是其发现并重用的人才。而下面这位,只是一个护卫,只因跟汉武帝说了三句

卫青有儿子吗?卫青有几个儿子?

  卫青是汉武帝时期名将,因在抗击匈奴上功劳显著,被汉武帝任命为大司马大将军,又封长平侯。  别看卫青后来地位尊贵,但他出身卑微,最开始只是平阳公主家的一位骑奴。后来他的姐姐卫子夫受到汉武帝宠爱,卫青

中国军事人物 霍去病

   十八封侯、二十为将的霍去病   汉武帝时代,同卫青并驾齐驱、建功北疆的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是卫青的外甥,少年时在

王朔一句话说出了真相 李广一生终不到封侯

当初,李广的堂弟李蔡和李广一起侍奉汉文帝,到景帝的时候,李蔡的功劳累积起来,已经做到二千石的高官。武帝的时候,做到了代相国。在元朔五年(公元前一二四年)被任命为轻车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攻打匈奴右贤王有

王朔一句话说出了真相 李广一生终不到封侯

当初,李广的堂弟李蔡和李广一起侍奉汉文帝,到景帝的时候,李蔡的功劳累积起来,已经做到二千石的高官。武帝的时候,做到了代相国。在元朔五年(公元前一二四年)被任命为轻车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攻打匈奴右贤王有

李广的儿子李敢为何要公然刺杀大将军卫青?

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年底的一天,长安城大将军府里传出了凄厉的叫声。“有刺客!”侍卫武士们奋勇跑去,惊讶地看到大将军卫青正和年轻的李敢扭打在一起。李敢手持利剑,卫青死死握住他的手,前胸有一处

李广的儿子李敢为何要公然刺杀大将军卫青?

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年底的一天,长安城大将军府里传出了凄厉的叫声。“有刺客!”侍卫武士们奋勇跑去,惊讶地看到大将军卫青正和年轻的李敢扭打在一起。李敢手持利剑,卫青死死握住他的手,前胸有一处

汉朝历史 李敢刺杀卫青原因

李敢为何刺杀卫青?而李广的儿子因为李广去刺杀卫青,这不得不让人千古哀叹,时期的三大名将在这一些列的纠葛中,归于尘埃。刺杀大将军案:李敢刺杀卫青原因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年底的一天,长安城大将

历史人物 卫伉,是卫子夫的侄子 平阳公主是其继母

人物生平幼年封侯卫伉生年不详,是汉武帝时期大司马大将军卫青的长子,他还有两个弟弟:卫不疑和卫登。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汉军十余万大军出征,长平侯卫青任车骑将军,率领众将分高阙、朔方、右北平三路征伐

历史人物 飞将军李广战功赫赫,却始终比不过霍去病

今天本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广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广、卫青和霍去病这三人可以说是汉武帝时期名将的代表,可是卫青霍去病平步青云,封侯自不必说,还一路升到了大将军大司马等要职。而一代名将李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