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魏征的主要成就 魏征的历史评价
Posted 明德
篇首语:知道如何活用知识最重要,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次之,拥有知识再次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魏征的主要成就 魏征的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魏征的主要成就 魏征的历史评价
魏征,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为敢于直言进谏,备受唐太宗信任,辅助唐太宗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称为“一代名相”,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 主要成就>政治>极言直谏>魏徵以直言敢谏而闻名,据《贞观政要》记载统计,魏徵向李世民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给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其次数之多,言辞之激切,态度之坚定,都是其他大臣所难以伦比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李世民问魏徵:“君主怎样能够明辨是非,怎样叫昏庸糊涂?”魏徵答:“广泛地听取意见就能明辨是非,偏信某个人就会昏庸糊涂。从前帝尧明晰地向下面民众了解情况,所以有苗作恶之事及时掌握。舜帝耳听四面,眼观八方,故共、鲧、欢兜都不能蒙蔽他。秦二世偏信赵高,在望夷宫被赵高所杀;梁武帝偏信朱异,在台城因受贿被下臣侮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死于扬州的彭城阁兵变。所以人君广泛听取意见,则宦官不敢蒙蔽,下面的情况得以反映上来。”>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首次出自《孟子·公孙丑上》。魏徵鉴于隋末人口流亡、经济凋敝、百废待兴的事实,力劝李世民偃革兴文,实行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休养生息政策,表现了他政治上的“致化”思想。李世民即位初,曾与群臣谈及教化百姓之事。李世民认为大乱之后,恐怕难以教化。魏徵则认为:“久安之民骄佚,骄佚则难教;经乱之民愁苦,愁苦则易化。”他举例说,犹如“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一样。他还批驳大臣封德彝的“人渐浇讹,故秦任法律、汉杂霸道,盖欲化而不能”的说法,认为商汤灭夏桀,周武王伐纣,“皆能身致太平,岂非承大乱之后邪!”他又进一步说:“若谓古人淳朴,渐至浇讹,则至于今日,当悉化为鬼魅矣,人主安得而治之!”>明德慎罚,惟刑之恤>明德慎罚,惟刑之恤是儒家思想,认为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德、礼、诚、信:一个明哲的君主,为了移风易俗,不能靠严刑峻法,而在于行仁由义;光凭法律来规范天下人的行为是办不到的。>历史评价>王珪:每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魏徵。>李世民:魏徵、王珪,昔在东宫,尽心所事,当时诚亦可恶。我能拔擢用之,以至今日,足为无愧古人。贞观之后,尽心於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徵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 为政者岂待尧、舜之君,龙益之佐,自我驱使魏徵,天下乂安,边境无事,时和岁稔,其忠益如此。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长孙皇后:尝闻陛下敬重魏徵,殊未知其故,而今闻其谏,乃能以义制人王之情,真社稷臣矣。愿公常保此心,莫移今日。喜闻公言,故令将物相赏。公有事即道,勿为形迹也。>常衮:武德贞观之间,有若魏徵、王珪、李靖、李勣、房玄龄、杜如晦等,扶翼大运,勤劳王家,尊主庇人,匪躬致命,咸有一德,格於皇天,缅然长怀,风烈犹在。>权德舆:我太宗文皇帝之有天下也,魏徵、王珪等危言正词,上裨大化,无疆之祚,实兆于斯。>独孤及:魏徵以王道佐时近“文”,爱君忘身近“贞”,二者并优,废一莫可,故曰文贞。>刘素:魏徵有大志,大耻小节,博通群书,颇明王霸之术。>更多资讯请关注本站>李绛:昔太宗之理天下也,房玄龄、杜如晦辅相圣德,魏徵、王珪规谏阙失,有温彦博、戴胄以弥缝政事,有李靖、李勣训整戎旅,故夷狄畏服,寰宇大安。相关参考
表扬李世民,其次肯定的就是。不论是李世民还是,因为共同对创造贞观之治做出了杰出贡献,君臣关系作为典范载入史册,千古流芳。> 性情耿直经国之才> 魏征,河北巨鹿人。魏征先是参加了李密的瓦岗军,后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的典故,乃唐太宗对魏征的最高评价”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以铜为镜的历史典故,出自《旧唐书·魏徵传》,是唐太宗李世民对魏征的最高评价。下面来和大家说说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唐代谏臣魏征对唐太宗的提醒,也是对自己要求。魏征一生节俭,生活清贫,宅无正寝,素褥布被,他没有妻妾成群而独善夫人,他没有花天酒地而独爱醋芹,他的妻子裴氏曾用征平生俭素评价自己的老
俗话说,劝酒不劝色。成就一桩好事可能需要很复杂的过程,而搅黄一件事有时只需一句话。按照通常的规则,一个男人有了花心,另一群男人往往假装不知或暗地怂恿,虽不想当牵线的红娘,但也不愿当棒打鸳鸯的法海,人们
俗话说,劝酒不劝色。成就一桩好事可能需要很复杂的过程,而搅黄一件事有时只需一句话。按照通常的规则,一个男人有了花心,另一群男人往往假装不知或暗地怂恿,虽不想当牵线的红娘,但也不愿当棒打鸳鸯的法海,人们
历史秘闻 被唐太宗视为镜子的魏征,死后竟被李世民砸了墓碑,为何会如此?
被唐太宗视为镜子的魏征,死后竟被李世民砸了墓碑,为何会如此?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名流千古的著名谏臣魏征,辅佐唐太宗李世民成就了贞观之治,他们二人可称得上是明君和谏臣的典范。在魏征去世以
被唐太宗视为镜子的魏征,死后竟被李世民砸了墓碑,为何会如此?
被唐太宗视为镜子的魏征,死后竟被李世民砸了墓碑,为何会如此?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名流千古的著名谏臣魏征,辅佐唐太宗李世民成就了贞观之治,他们二人可称得上是明君和谏臣的典范。在魏征去世以
唐太宗与既是君臣,又是朋友。没有唐太宗的贤明大度,就不会有的忠直;而没有魏征的忠直,唐太宗就少了一面文治武功的镜鉴。二人相互衬托,相辅相成。> 当初,魏征是唐太宗对手的部下,是唐太宗的爱材之心,
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李世民为什么要推倒魏征墓碑? 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 (一) 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发,东宫有个官员,名叫魏征,曾经参加过李密和窦建德的起义军,李密和窦建德失败之后,魏征
魏征简介,魏征是怎么死的? 魏征是唐朝时期人,字玄成,巨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也有说在河北晋州)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