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周公是怎么辅政的
Posted 礼乐
篇首语:知识是果树,知识的应用就是果树上结的果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周公是怎么辅政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周公是怎么辅政的
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周公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一场叛乱的爆发让刚刚建立又失去了开国之君的周朝动荡不安,幼弱的成王王位还未坐稳,就面临如此窘迫局面,实在是让人替他捏了一把汗。万幸的是,他叔父周公能够团结召公等重臣,并处置得当,通过三年的东征平息了“三监之乱”,让周朝恢复了稳定。因此,今天咱们就借着这份稳定期来说一说,周公是如何辅佐成王的。> >周公帮助成王代管朝政总共度过了七个春秋,在此期间,姬旦没有辜负武王的重托,实现了先王的遗愿,把周朝从立朝带向了兴盛。那在这七个年头里,周公到底都做了哪些事呢?咱们这就来看一看:>1、不避猜忌摄政临朝>周公的这个决定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提到过了,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虽然摄政的方式引起了不少人的猜忌,但也是周公的这一强硬的做法,让武王离世后的局面很快稳定了下来。>2、亲自率兵东征讨逆>平定“三监之乱”也是前面两篇文章中单独讲过的,只因这三年的东征确实也是周公辅政七年里的功绩,因此在这里还要稍微提一下。具体的内容如果有没看到前文的童鞋,就请劳驾往前翻看了,这里就不再重复了。>3、助成王再封诸侯>周公东征剿灭了诸如管、商、徐、奄、薄姑等诸侯国,空出来的土地,不可能都收归周朝王畿,这样做的话既不利于控制管理,也违背了武王以藩屏周的设想,因此势必要对这些土地进行新的敕封。周公为此特请成王再封诸侯,成王接受了周公的建议,不仅将东征打下的这些土地重新进行了分封,还把文、武两位先王时期的功臣后人再追加敕封了一遍。就这样,宋、卫、聃、唐(后改为晋)、楚等国获得了朝廷的分封,成为被周朝认可的诸侯国。由于日后笔者会对这些新封诸侯中比较重要的几个再续“建国录”,这里暂不多表,留待日后详叙。>4、监造东都洛邑>早在武王灭商立周之时,姬发就曾因为周朝王都丰镐远在西土,离中原地带过远不利于控制,从而日夜难眠。后来武王经过和周公商议,决定在洛邑(又写作雒邑)营建东都,用以加强朝廷对东部地区的管理,还把国家重器九鼎也搬到了这里暂时存放。可惜的是,武王由于操劳过度早早离世,没能看到东都的落成,周公作为他的弟弟,又是托孤之人,肯定要完成武王这个心愿。>正好三年东征胜利后,殷地不仅有大量的顽固殷民需要监管,并且这些人也是一股不小的劳动力。因此,周公把他们迁到了洛邑,一方面加强监管,一方面作为劳工来加快东都的建设。就这样,在周公的督造下,洛邑很快落成,为了表示东都的建成是在东征之后,取“完成周朝一统河山”之意,命名为“成周”。相对的,周朝的首都丰镐是王朝的宗祀所在,因此被称作“宗周”。> >5、与召公一起分陕而治>大家需要注意的是,所谓“分陕而治”可不是把陕西省分开来管理的意思,而是西周初期周公、召公辅佐成王管理王朝的一种方式。“陕”也不是今天的陕西省的简称,而是在河南三门峡内的“陕塬”。只因此地基本上就处在周朝当时所控疆域东西方向上的中心位置,所以周公与召公在此地立石柱为界,分而治之。>陕塬以西的地区由召公管理,主抓生产;以东的地区由周公执掌,加强军控。这样分工协作,使得管理更加平衡,既消除了周公、召公此前的一些芥蒂,也为东征及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而大家更为熟悉的“陕西”一名,正是因此而得名的。>6、完善礼乐为周朝治国之法>早在周文王时,周人就十分注重礼法,当时虞芮两国的纷争正是被周人之礼所打动而平息了。到了武王立朝后,仍然汲取了文王时期的办法,决定还以礼乐来教化管理国家。无奈的是,武王只是定下了礼乐治国的大方向,却没时间来落实。>周公东征后,开始着手制礼作乐,逐步完善了礼乐制度,用礼来规范尊卑等级和各项行事之法,作《象》、《酌》等典乐来歌颂先王、教化民众,从而实现了武王以礼乐治国的设想。> >7、建立强大的军队来拱卫王畿>“三监之乱”的爆发让周公意识到,即使有众多姬姓诸侯作为王畿的屏障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周朝中央也需要有更强大的军队保护才能更安全。于是,周公筹建了“成周八师”和“西六师”作为王畿东西两边的守护,再配合丰镐都城内的虎贲之师,形成立体式防御体系。>还需要说明一点的是,除了上段提到的“成周八师”和“西六师”以外,在历史记载中还有个“殷八师”的部队。这个“殷八师”有很多种说法,有的说它就是“成周八师”,因为之前在殷地,后来又迁到成周,所以改了名。第二种说法是“殷八师”是由商朝遗民中选拔出来的,由周人做统帅,组成的一支部队,所以取名为“殷八师”。第三种说法是“殷八师”是卫康叔下属部队,由其统率监管殷地,所以得名。就笔者看来,在下更认可第一种说法,因此只说了周公组建了“成周八师”和“西六师”而未提“殷八师”也。>8、作《无逸》劝诫成王>周公在替成王代管朝政的同时,还不忘对这位年少天子进行培养,毕竟摄政是一时的,以后还是得由成王自己来管理朝政。为了能让成王成为一名优秀的天子,周公特意写了一篇名为《无逸》的文章呈送给成王阅读。>周公在文中以殷商如何从兴盛逐步走向衰亡为例,提到继位之君由于没有经历过立朝建国的艰辛,就像孩子不懂得稼穑之艰难,体会不到父母的辛苦一样,容易变得贪图安逸、不恤民情。希望成王能以此为戒,时刻记住不要纵情玩乐、不要贪图声色犬马,要时刻记着文王创业之艰难,勤勉于政务、注意体察民情,成为一名合格的一国之君。>就这样,周公用心辅政,帮助侄儿稳定了局势,让周朝逐步走向兴盛。七年之后,成王长大可以亲政,周公主动还政于天子,自己北面就臣,以另一种形式继续辅佐君王。相关参考
谈到霍光辅政的背景,有多个方面的背景,霍光是汉朝时期的一位大将领,因为之前皇帝是汉武帝,他统治时期没有正确的理念,只顾自己享受,还相信各种神仙等迷信,听信这些话就开始在国家里修建各种建筑,不仅花了许多
谈到霍光辅政的背景,有多个方面的背景,霍光是汉朝时期的一位大将领,因为之前皇帝是汉武帝,他统治时期没有正确的理念,只顾自己享受,还相信各种神仙等迷信,听信这些话就开始在国家里修建各种建筑,不仅花了许多...
姬发为什么安排周公旦辅政?姬发不信任姜子牙吗?本站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姜子牙作为辅佐周文王周武王建立周朝的大功臣,在《封神演义》当中虽然进行了神化,但是他的作用和功劳却的确是非常大的,如果
的一生:,跟随汉武帝近30年,是武帝时期的重要谋臣。汉武帝死后,他受命为汉昭帝的辅政大臣,执掌汉室最高权力近20年,为汉室的安定和中兴建立了功勋,成为西汉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政治人物、麒麟阁十一功臣第
前87年仲春季节,汉武帝在五柞宫病重。大臣霍光流着泪说:“如果发生不幸的事,谁应该继位?”武帝说:“你不懂得我把周公背负成王的图画赐给你的含意吗?我死后,幼子刘弗陵即位,你像周公一样辅政。”于是立刘弗
其实胜败就在一念之间!李密是幸运的,只因为宇文化及作出了一个愚蠢的决定。现在对于李密来讲,基本上算是完成了东都洛阳派给他消灭宇文化及的任务。完成这个任务后,下一步就可以进入洛阳辅政。长久以来,李密一直
其实胜败就在一念之间!李密是幸运的,只因为宇文化及作出了一个愚蠢的决定。现在对于李密来讲,基本上算是完成了东都洛阳派给他消灭宇文化及的任务。完成这个任务后,下一步就可以进入洛阳辅政。长久以来,李密一直
其实胜败就在一念之间!李密是幸运的,只因为宇文化及作出了一个愚蠢的决定。现在对于李密来讲,基本上算是完成了东都洛阳派给他消灭宇文化及的任务。完成这个任务后,下一步就可以进入洛阳辅政。长久以来,李密一直
周成王姬诵(公元前1055年—前1021年)。姓姬,名诵,周武王之子,是中国西周第二代国王,谥号成王。周成王继位时年幼,由周公旦辅政,平定三监之乱。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还命周公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