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楚悼王死后,吴起为什么不另谋高就

Posted 楚王

篇首语:无私是稀有的道德,因为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楚悼王死后,吴起为什么不另谋高就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楚悼王死后,吴起为什么不另谋高就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吴起作为职业官僚,楚悼王死后为何不另谋高就?只因士为知己者死,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三家分晋,韩赵魏而成诸侯。>作为天下共主的周王室彻底衰弱沦为了不入流的小国,根本无力主导中原大地上的政治秩序,崛起的诸侯国各自扩张自己的领土,兵革不休,以强并弱,形成了战国七雄的竞争格局。>此时,社会制度也面临着重大变革。>以旧贵族为主导的奴隶制度面临土崩瓦解,以新兴地主阶级为主导的封建制度即将浮出水面,而加速这一过程的是诸侯国相继的变法运动。>而把这项运动推向顶端的是魏国的李悝变法,也正是因为李悝走在了时代浪潮的前面,所以他的大名被印刻在了春秋战国的历史上,也正是因为有了李悝的变法,魏国才能迅速富起来。>>在战国时期想要称霸,单单国家富裕还不行,还需兵强,因为对外征战,没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即便再富有,还是会被别人打的满地找牙。>此时的魏国是被眷顾的,当它缺少人才时,总会有合适的人冒出来,这次冒出来的人是吴起,魏国对外的战争,也正是有了此人的存在,才得以所向披靡、拓土千里。>但我们本篇要说的并不是吴起在魏国的成就,而是在楚国的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为何举步维艰?旧贵族盘根错节,有楚王支持也不行。>吴起作为职业官僚,楚悼王死后变法大业注定付诸东流,此时的他还有活路,为何不再另谋高就?只因士为知己者死。>此事我们还得从魏国的变法说起。>楚国不同于魏国。>自古变法者多流血,这是毋容置疑的,如果要找出变法道路上最大敌人的话,非守旧势力的阻挠莫属,一种社会制度的发展,就会成就一批既得利益者,变法的实质,就是要革掉这群人的特权。>李悝的变法在魏国能取得成功,除了魏文侯的支持外,另一个因素就是魏国是分晋而成为的新兴诸侯,魏国从立国到灭亡一共历经了9位国君,魏文侯排在第一位,也就是说李悝在魏国开始变法时,本国的旧贵族还并没有形成气候,李悝说变,魏文侯鼎力支持,变法这事就成了。>反观楚国,从立国开始一共历经了42位国君,支持吴起变法的楚悼王排在第33位,也就是说到了吴起在楚国变法的时候,楚国已经有了700余年的历史了,此时楚国的旧贵族早已成势。>景、屈、昭等大家族分散了楚王的权力,这在和平时期,或许因限制了君权,有利于政治的清明,但在战国时期绝不是好事,因为如果国家的拳头握不紧,就发挥不出力量,国家只能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对魏国心灰意冷的吴起,来到了楚国。>>吴起的变法逼自己上了绝路。>楚悼王是楚国为数不多的有理想有抱负的君主之一,他看着魏国的崛起和魏武卒的威力,也想在楚国进行变法,但是此时的楚国没有变法的人才,当他听说吴起到了楚国的时候,他立志用吴起一改楚国积贫积弱的现状。>此时的吴起已经不再风华正茂,楚悼王虽然早已听说吴起的大名,但事情还要一步一步来,于是他任命吴起为宛城太守,意思就是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结果吴起没有让楚悼王失望,在宛城吴起做得相当出色,仅仅一年,吴起坐上了他朝思暮想的令尹(丞相)之位(《史记》记载:居一年,王以为令尹)。>历史这位导演留给吴起的表演不多了,当上令尹的吴起立即在楚国开启了变法模式,在魏国吴起可以专心训练魏武卒,但是在楚国却不行,因为他缺钱,当然楚国并不没钱,只是旧贵族的蛀虫太多。>吴起就大大阔斧的拿旧贵族开刀,比如世袭土地只能三代就要交回国家,比如废除世官世禄制,比如精简政府机构,再比如把旧贵族迁到边远的山区进行大开发等等,这些措施对贵族来说,可谓是刀刀致命,但楚国面貌却为之一新,楚国自此迎来了短暂的国富兵强,只不过吴起也把自己变成了楚国所有贵族的敌人。>吴起的士为知己者死。>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了,这个消息对于吴起来说犹如五雷轰顶,因为他知道楚王活着时,自己可以专心变法,没人敢动自己,但楚王一死,自己就犹如砧板上的鱼肉,只能任人宰割了。>此时的吴起也清楚地知道,楚国的变法也随着楚王的死而终结了,如果此时吴起像在鲁国、魏国一样卷铺盖走人,那么至少不会有杀身之祸。>>但吴起并没有走,他选择了去送楚悼王一程,尽管吴起知道只要进了楚王的宫殿,那就十死无生,但吴起还是义无反顾的去了,因为在他的心里,楚悼王不单是他的领导,更是他的知己,因为楚悼王圆了吴起誓当卿相的梦想。>当吴起走进王宫的时候,旧贵族门布置的弓箭手早已就位,吴起倒也不含糊,被射伤之后,把腿就往楚悼王停尸的地方跑,结果弓箭手射杀吴起的同时,也射伤了楚悼王的遗体,这也是吴起的高明之处。>因为楚国的律法规定对于伤害大王遗体的人,要诛其三族,楚悼王儿子继位后,也正是依据这条法律,灭了七十多家旧贵族满门,足见吴起之威(《吕氏春秋》记载:吴起死矣,且荆国之法,丽兵于王尸者,尽加重罪,逮三族)。>吴起在楚国变法为何举步维艰?旧贵族盘根错节,有楚王支持也不行,经过几百年发育,楚国旧贵族早已在楚国尾大不掉,上可逼君王,下可鱼肉百姓,后来郢都被白起攻破,屈原愤而投江,亦和楚国旧贵族把持的朝政有着不可分开的关系。>>吴起作为职业官僚,他本不必为变法而牺牲,有了在鲁国、魏国为官而逃的经历,离开楚国去往他国,一样能继续发挥光和热,但楚悼王死后吴起为何不另谋高就,而选择了和楚王陪葬?>这是因为士为知己者死,吴起把楚悼王当成了知己,可以不顾及性命的知己,吴起从离开家时,就对母亲发了誓,不当卿相,不回卫国,吴起为了魏国奋斗了大半辈子,但一直没能实现理想,在楚国却轻松实现了,这势必会令吴起对楚王感恩戴德。>伴随着吴起的离魏,魏国再也无法压制西部秦国地崛起,伴随着吴起的去世,楚国的变法也随之夭折,出将入相的吴起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且创造了一个时代,人杰如吴起者,注定被历史所铭记。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楚悼王简介 楚悼王如果不死会怎样

楚悼王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国君,他于公元前401年登基为君,在位期间任用吴起进行变法,让楚国很快就强盛起来了。然而,楚悼王的逝世将这一切戛然而止,如果他再多活几年会怎样呢?楚悼王简介>楚悼王(?—前38

历史人物 楚悼王的主要事迹 楚悼王的人物生平 楚悼王的人物简介

  中文名:熊疑  别名:熊类  国籍:中国(东周楚国)www.cha138.com  主要成就:任用吴起变法,富国强兵、平百越,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  楚悼王元年(公元前40

历史人物 楚悼王的子女 怎么评价楚悼王

楚悼王又名熊疑、熊类,是楚声王之子,楚声王被杀后他继承王位。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富国强兵,平百越、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使楚国成为当时强国。楚悼王的子女>熊臧,楚悼王长子,即楚肃王。>熊良夫,即楚宣

吴起变法为什么让楚国在一年内迅速崛起

吴起变法为战国初年楚悼王执政期间,立吴起为最高官职令尹,来执行楚国的政、法、军等多个方面的社会改革。楚悼王去世以后,该变法遭到了旧贵族的一众反对,最终告败,但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国力逐渐昌盛,甚至联

吴起变法为什么让楚国在一年内迅速崛起

吴起变法为战国初年楚悼王执政期间,立吴起为最高官职令尹,来执行楚国的政、法、军等多个方面的社会改革。楚悼王去世以后,该变法遭到了旧贵族的一众反对,最终告败,但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国力逐渐昌盛,甚至联

历史人物 如果楚悼王晚死20年的话,历史会不会有什么不一样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楚悼王如果晚死20年也许历史上就没有大秦帝国了,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生死病老是每个人都不能避免的问题,自古以来很多的帝王都想长生不老,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实现。但是如果

历史人物 楚悼王简介,楚悼王为什么谥悼

人物生平三晋威胁楚悼王元年(公元前401年),楚悼王即位时,国内外形势,已远非他的曾祖父楚惠王时的情景。最主要的变化是国外,三晋已经强大了,楚国处于一种被逼的窘境。楚悼王二年(公元前400年),三晋联

李悝变法与吴起变法哪个更早些

李悝变法和吴起变法哪个更早虽然两人的变法都是在战国初期,而且对各自王朝的发展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是吴起的变法要早于李悝。吴起变法是在楚悼王当权时期,楚国是老牌大国,是战国七雄中重要的力量,但是楚国政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人物·吴起

中国古代史·历史人物·吴起战国时兵家。卫国人。先为鲁国将军,大破齐军。继至魏,又大败秦军,任魏西河守,曾助李悝、西门豹变法。后遭到魏旧贵族排斥,投奔楚国。初为宛守,不久升任令尹,辅佐楚悼王实行变法。主

打击世袭贵族政治经济特权的运动 吴起变法简介

吴起变法的意义:公元前401年,楚声王子类立,是为楚悼王(前401-?81年)。其时,由于各国竞相改革成功,重又开始激烈的争夺。这时的争夺与春秋时期的争夺已明显不同,过去是争夺与国,旨在立威定霸;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