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安重荣生平简介与历史典故及评价
Posted 节度使
篇首语:孙竹新添绿玉枝,稚禽学习绕檐飞。动中会取归根意,雨过白云横翠微。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安重荣生平简介与历史典故及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安重荣生平简介与历史典故及评价
安重荣,小字铁胡,其生年不详,卒后晋天福七年(即公元942年),朔州人士(现山西朔州市)。五代时期后晋著名军事将领。 安重荣出身累世勋阀。祖父安从义曾任利州(今四川广元)刺史,父亲安全官至振武(治所在单于都护府,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马步军都指挥使。>安重荣臂力过人,能骑善射,曾担任后唐振武巡边指挥使。后唐清泰二年(935年),身兼太原尹、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三要职的石敬瑭在晋阳举兵反叛,为了扩充实力,取后唐而代之,派人暗地招纳安重荣。安重荣见后唐朝廷腐朽虚弱,尽失人心,败亡已成定局,便率领1000余名骑兵赶赴太原,投于石敬瑭麾下。清泰三年(936年),契丹主耶律德光册封石敬瑭为太晋皇帝。后晋国正止建立,安重荣被授为成德(治所在镇州,今河北正定)军节度使。>安重荣精明干练,处市决断,作为一个武夫,留意致道,勤于政务,每遇诉讼案件,亲临大堂明辩曲直,依法裁决。至于百姓徭役、课税、仓库耗羡等大事,他更是书必躬亲。这样,同僚及衙役们不敢贪赃枉法,胡作非为,镇州一带得以保境息民。>安重荣由一军卒起家,为时不久,即扬名显身,飞黄腾达。他目睹后唐末帝李从珂、晋高祖石敬瑭靠兵变得践帝位的事实,也滋长了谋权篡位之心,曾对别人说:“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安重荣平素倨傲跋扈,时有僭越之举,为当朝权贵所不容,心中常对此愤恨不已,只因羽翼未丰,时机未至而不敢贸然下手。>起兵背景>作为后晋王朝开国皇帝的石敬瑭,深知自己是在契丹主耶律德光的扶植下才登上帝位的。于是,石敬瑭拜年纪比自己小11岁的耶律德光为父皇,自己甘作儿皇帝。当时,以耶律德光为首的契丹统治者,对境内北边诸族横征暴敛,肆意抢掠,并胁迫各部落青壮年男子自备衣粮甲杖,扬言合力进犯中原。少数民族人民一则不堪于契丹巧取豪夺,严刑峻法的残暴统治,二则感到南侵出师不义,必遭失败,故不愿为契丹效命,他们中的吐谷浑、沙陀,突厥等部落首领纷纷携带部众老小、牛羊、车帐、辎重,跋山涉水,不辞艰险,投奔中原王朝。>黄河流域的党项、逸利、越利诸族部落首领也遣使送上契丹授予的委任状、诏书、旗帜等物,控诉在契丹奴役下的困顿劳苦之状,盼望后晋王朝联合诸部落,共同讨伐契丹,后晋割与契丹的幽云十六州的人民思归中原之心更为迫切。朔州节度使赵崇联台本城将校杀掉伪节度使刘山,也企盼回到后晋怀抱。安重荣对呻吟于契丹铁蹄之下的人民较为同情和支持,他招诱一些少数族部落进入塞北。耶律德光得知此事,立即责令石敬瑭,将这些人押送回辽,并要他严罚保护部民的官吏。>起兵原因>石敬瑭拿到耶律德光的圣旨,感到左右为难,因为安重荣手握重兵,态度强硬,如若惹怒、后果不堪设想。石敬瑭奈何不得安重荣,只好派供奉官张澄带领兵士2000余人,将已居住在并、镇、忻、代一带(今山西中部、河北西部一带)的少数族部百姓驱逐回原地,但少数族部的百姓去而复来,安重荣又将他们收留,安排妥当,顺势招兵买马,编冶甲兵,俟机发难。这时,石敬瑭接连传出圣旨,嘱咐安重荣对契丹依计而行,不论遇到何种情况,后晋君臣部需恪守成约,勤谨事奉。>安重荣此时对石敬瑭仍抱有一线希望,他上了一份洋洋千言的奏章,其中一一细述了辽境内反抗浪潮势如汹涌、各部落向往中原王朝、盼归之心似箭、有的部落冒险弃暗投明以及朔州节度使倒戈的情况。强烈要求后晋朝廷顺乎民情,乘势发兵,征讨契丹。如此,所有受契丹压迫的部落会群起响应,后晋必能胜券稳操,大获全胜,上可洗国耻,下可慰人望。>为了争取更多舆论的支持,安重荣又将奏章要旨书写成文,传阅于后晋文武大臣及四方藩镇,颇得朝野上下的理解与同情。石敬瑭阅毕奏章,见安重荣反形已露,坐卧不宁,他亲至邺都(今河北大名县西北),连下十道诏书劝谕安重荣,安重荣见石敬瑭一心卖国求荣,后晋危如累卵,前途黯淡,决心与他分道扬镳。>起兵叛乱>后晋天福六年(941年),石敬瑭北巡邺都,京城空虚。安重荣致书山南东道(治所在今湖北襄樊市)节度使安从进,让他起兵造反以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安从进一起兵,安重荣立即率部响应。这一年,旱、蝗灾害严重,百姓困顿不堪,安重荣以抗辽相号召,很快聚集起饥民数万人扑向邺都,声言要觐见石敬瑭。>队伍行至宗城(今河北威县30里),与前来镇压的杜重威部遭遇。双方交战之紧要关头,素与安重荣有矛盾的赵彦之突然倒戈,奔降晋军。安重荣措手不及,大败而逃,其将士2万余人皆溃散,大部分冻饿、被杀而死,只有安重荣及10余名骑兵得以生还。他们用牲畜皮革做成铠甲,动员全城军民把守镇州城门。>杜重威派大军重重包围镇州。素日苦于后晋暴敛媚敌的镇州军民在外无援兵、内缺粮草的情况下奋力死战,拒不投降,重创晋军。后来,安重荣手下一将领被晋军所收买,从城西水碾门引官军入城,守城军民2万余人壮烈牺牲。安重荣又率领仅存的吐谷浑数百名骑兵退至牙城,并力守御,终因饥困力竭,寡不敌众而失败。安重荣被后晋军队俘获。石敬瑭下令将安重荣头颅砍下,装在一个匣子里,向“父皇”耶律德光报功,时为天福七年(942年)正月。>历史评价>石敬瑭为取得皇帝宝座,不惜出卖民族利益,认贼作父,对契丹称臣、割地、纳帛,无所不至,使中原百姓陷于水火之中。后晋文臣武将中唯有安重荣自恃忠心,旗帜鲜明地反对石敬瑭奴颜婢膝的投降政策,痛斥他饮鸩止渴的卖国行径,力所能及地保护北边诸族部民,遏制契丹人的狂妄野心,这种抵抗外族侵略的爱国心与民族气节值得后人称颂。相关参考
知名人物 黄金荣生平故事简介,黄金荣历史评价,黄金荣怎么死的?
黄金荣,字锦镛,是旧上海显赫一时的“三大亨”之首[1],1868年12月14日(清同治七年十一月初一)生于苏州。黄家祖籍浙江余姚,父黄炳泉原是余姚县衙门里一名颇有点名气的“捕快”。清同治年间被请到苏州
黄金荣(又名黄锦镛,1868年12月14日(冬月初一)-1953年5月10日),苏州人,祖籍浙江余姚,旧上海青帮头子,1920、30年代与杜月笙、张啸林并称“上海三大亨”,也是中国共产党“镇压反革命”
黄金荣(又名黄锦镛,1868年12月14日(冬月初一)-1953年5月10日),苏州人,祖籍浙江余姚,旧上海青帮头子,1920、30年代与杜月笙、张啸林并称“上海三大亨”,也是中国共产党“镇压反革命”运动的著名自白人物。黄金荣出生于苏...
(493—530),字天宝,北秀容(今山西岚县)人,契胡族,末年将领、权臣。早年,他袭父爵做契胡部第一领民酋长,是很有地位的部落贵族。后招兵买马,力量发展壮大,统治者笼络他镇压农民起义。于乱世中南
葛荣(?——528年)末河北首领,初为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西南)镇将,鲜卑族(魏制,镇将由鲜卑人担任,所以葛荣当是鲜卑族)。> 孝昌二年(526)正月,原怀朔镇兵鲜于修礼在定州左人城(今河北唐县
(?~312年),字彦先。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顾雍孙。末年拥护司马氏政权南渡的江南士族首脑。弱冠即仕于吴,吴亡,与陆机、陆云同入洛,号为三俊。拜郎中,转廷尉正,先后辟为王侯僚属。惠帝征为散骑
郭荣(547年—614年),字长荣,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市区西南)人,北周、隋朝重要军事将领,为北周统一北方和隋朝安定地方立下了汗马功劳。郭荣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郭荣的祖父郭智,北魏时期官至秘书郎、中
(?~前205年),秦末齐国狄县(今山东高青县东南)人,故齐王田氏宗族。秦末陈涉后,与其兄田儋在齐地响应,恢复齐国,为相国。公元前206年7月,自立为齐王,起兵反抗项羽。不久,项羽率大军讨伐齐国。
刘义康,字车子(公元409~公元451),彭城郡绥舆里人士(现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刘宋建立后,拜右将军,封为彭城王。宋文帝即位后,拜骠骑将军、散骑常侍
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彭城人士(现江苏徐州)。刘义庆自幼喜好文学、聪明过人,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备受礼遇。世说新语》一书刚刚撰成,刘义庆就因病离开扬州,回到京城不久便英年早逝。人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