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如何评价高士廉 唐初宰相高士廉的故事

Posted 唐朝 高士廉 宰相

篇首语: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如何评价高士廉 唐初宰相高士廉的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历史如何评价高士廉 唐初宰相高士廉的故事

2、高士廉是谁?高士廉和李世民是什么关系?

历史如何评价高士廉 唐初宰相高士廉的故事

高士廉(575年-647年),名俭,字士廉,以字行,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唐初宰相,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隋朝洮州刺史高劢之子,唐太宗文德皇后舅父。

高士廉早年曾是隋朝的治礼郎,因受斛斯政牵连,被贬为朱鸢主簿,被交趾太守丘和委任为司法书佐。武德五年(622年),高士廉归唐,被任命为雍州治中,后协助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升任侍中,封义兴郡公。

贞观五年(631年),高士廉任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后奉命编撰《氏族志》,加封同中书门下三品。贞观十二年(638年),改封申国公,世袭申州刺史,不久又升任尚书右仆射。贞观十九年(645年),高士廉任太子太傅,辅佐皇太子监国。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高士廉病逝,追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文献,陪葬昭陵,后又追赠太尉。

唐初宰相高士廉的故事

高士廉去世后,唐太宗欲到高府哭灵。房玄龄极力劝谏,太宗道:“高公与我并非只有君臣关系,还有故旧、姻亲的关系,岂能听说他的噩耗而不去哭灵呢?你不必多说!”说完带领身边的人从兴安门出宫。长孙无忌正在高府灵堂,听说太宗要来,出门拦住御马,劝谏道:“陛下正在服用丹药,不能哭丧,为什么不为宗庙社稷考虑而自珍自重呢!而且舅舅临终遗言,不愿因自己的死,而让陛下屈驾前来。”太宗不听。长孙无忌跪在道中,流着眼泪执意谏阻,太宗这才返回东苑,望南痛哭。

历史如何评价高士廉

李世民:①高士廉涉猎古今,必术明达,临难不改节,当官无朋党;所乏者骨鲠规谏耳。②德范宏深,风猷远著,道高廊庙,望重勋贤。职在铨衡,穆九流而驰誉;位居端右,总百揆而腾芳。班职台仪,具瞻允集,忠谋令范,遇物必彰。造膝危词,类多宏益,瞻风力以齐轨,轶伊吕而长骛。

刘昫:高士廉才望素高,操秉无玷,保君臣终始之义,为子孙袭继之谋。社稷之臣,功亦隆矣;奖遇之恩,赏亦厚矣。

高士廉是谁?高士廉和李世民是什么关系?

   高士廉(575年——647年),名俭,字士廉,以字行,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唐初宰相,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

 
  高士廉的妹妹,高氏嫁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也就是说,高士廉是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的亲舅舅,而且,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的父亲早死,两人实际由高士廉抚养。所以说,高士廉相当于长孙二人的父亲,有养育之恩。
 
  而且,高士廉看李渊次子李世民啊,长得不错,才华也高,是个难得的贤婿,于是便做主将甥女长孙氏嫁给了李世民,也就是后来的长孙皇后。所以李世民还得好好地谢谢这个岳舅,给了他一个贤良淑德的皇后!
 
  为什么这么说呢?高士廉对长孙二人可不仅仅是养育之恩。他们的父亲早死,高士廉将妹妹接回家中,亲自对长孙二人加以教育,都说子不教父之过,从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出他的家教如何。因此长孙皇后的贤惠以及长孙无忌的智谋与高士廉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高士廉此人虽前期追随萧铣,但是降唐后,颇有功绩,尤其是在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上,武德九年,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矛盾加剧,高士廉与长孙无忌、侯君集等人日夜劝谏李世民,欲诛杀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后来,还亲率吏卒从监牢里释放囚犯,授以兵甲,组成临时的部队驰援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上,高士廉尽了自己的一份力,且史书有记载: 高士廉为人谨慎缜密,表奏皇帝的草稿一概焚毁,不使左右知晓。心思缜密,有点让小编恐惧,这种写完草稿就烧的行为,嗯……不是奸臣经常用的么?!但也正是由于这种缜密的为政原则,或许将将入了李世民的眼,不至于对长孙皇后的母家加以忌惮,反而恩宠待之。
 
  高士廉正如他的名字一般,品德高尚,后世留有一篇文章《高士廉以德处世》,其中有记载:“蜀人朱桃椎者,淡泊为事,隐居不仕,披裘带索,沉浮人间。窦轨之镇益州也,闻而召见,遗以衣服,逼为乡正。桃椎口竟无言,弃衣于地,逃入山中。士廉下车,以礼致之,及至,降阶与语,桃椎不答,直视而去。士廉每令存问。桃椎见使者,辄入林自匿。近代以来,多轻隐逸,士廉独加褒礼,蜀中以为美谈。”
 
  就是讲蜀中有一个隐士叫朱桃椎,死活不愿意当官,窦轨到任之后,听说了这个人,说后就召见他,把衣服送给他穿,逼迫他做乡正官。朱桃椎始终一句话不说,把衣服扔在地上,逃入山中。高士廉到任后,用礼节招他来,等到他来到,走下台阶跟他说话,朱桃椎不回答,直直地看着他后离开了。高士廉常让人问候他,桃椎见到派去的人,就入林自己藏匿了。近代以来,官员多轻视隐居不做官的人,唯独高士廉对朱桃椎施加赞扬礼节,蜀地的人把此事作为美谈。
 
  高士廉的温和有礼可见一斑,他的死也颇让李世民伤心,甚至想亲自吊唁他。高士廉于贞观二十一年病死,时年七十二。 当时太宗刚刚饮服“药石”,闻讯马上整装要亲临看视。但是长孙无忌死活不让,说:舅舅临终前嘱咐了不能让您看视,且“饵石临丧”是医家大忌,劝了半天才把药性正发作的太宗皇帝劝回宫去。
 
  小编没研究过丧葬制度,但是感觉皇帝应该不能亲自吊唁臣子,所以当无忌阻拦的时候太宗说那是舅舅,无忌说不过他才把服金石药抬出来……

相关参考

唐朝历史 揭秘:高士廉是谁

高士廉(575年——647年),名俭,字士廉,以字行,渤海县(今河北景县)人,唐初宰相,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高士廉的妹妹,高氏嫁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也就是说,高士廉是长孙无忌和长孙

历史人物 高士廉是谁

   高士廉(575年——647年),名俭,字士廉,以字行,渤海县(今河北景县)人,唐初宰相,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   高士廉的妹妹,高氏嫁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

高士廉是谁?高士廉和李世民是什么关系?

   高士廉(575年——647年),名俭,字士廉,以字行,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唐初宰相,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   高士廉的妹妹,高氏嫁右骁卫将军长孙

高士廉是谁?高士廉与李世民有关系吗

高士廉(575年——647年),名俭,字士廉,以字行,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唐初宰相,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高士廉的妹妹,高氏嫁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也就是说,高士廉是长孙无忌和长

高士廉是谁?高士廉与李世民有关系吗

高士廉(575年——647年),名俭,字士廉,以字行,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唐初宰相,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高士廉的妹妹,高氏嫁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也就是说,高士廉是长孙无忌和长

历史人物 高士廉简介 凌烟阁功臣高士廉怎么死的 高士廉的妻子后代

  姓名:高士廉  国籍:唐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渤海蓨县  出生日期:575年www.cha138.com  逝世日期:647年2月14日  职业:北齐宗室之后、唐朝宰相  主要成就:主持编撰

高士廉是怎么死的 唐初宰相高士廉生平简介

高士廉(575年-647年),名俭,字士廉,以字行,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唐初宰相,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隋朝洮州刺史高劢之子,唐太宗文德皇后舅父。高士廉早年曾是隋朝的治礼郎,因受斛斯政牵连,被贬为

高士廉是怎么死的 唐初宰相高士廉生平简介

高士廉(575年-647年),名俭,字士廉,以字行,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唐初宰相,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隋朝洮州刺史高劢之子,唐太宗文德皇后舅父。高士廉早年曾是隋朝的治礼郎,因受斛斯政牵连,被贬为朱鸢主簿,被交...

以德处世才高望重 唐朝宰相申公高士廉

高士廉是唐朝初年的宰相,出生于575年,原名为高俭,士廉是他的字。高士廉原先是隋朝时期的官员,后来被贬。在武德五年的时候,他归附了唐朝,担任雍州治中。后来,他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功劳,被提升担任侍中,又被封...

以德处世才高望重 唐朝宰相申公高士廉

高士廉是唐朝初年的宰相,出生于575年,原名为高俭,士廉是他的字。高士廉原先是隋朝时期的官员,后来被贬。在武德五年的时候,他归附了唐朝,担任雍州治中。后来,他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功劳,被提升担任侍中,又被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