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孙策为什么跟孙权说外事不决问周瑜

Posted 外事

篇首语: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孙策为什么跟孙权说外事不决问周瑜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孙策为什么跟孙权说外事不决问周瑜

孙策为什么跟孙权说外事不决问周瑜?周瑜为何如此自信?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200年,孙策死于伤患,饮恨而终,时年二十六岁,一位年轻将领,没有战死沙场,却死于宵小之手,实在令人惋惜。>此刻的周瑜的内心是悲痛的,说好的建功立业,说好的名流百世,你却弃我先行,死去的那个人,不仅是他的主君,更是他的朋友、兄弟、亲人,你放心走吧,我将继承你的遗志,完成我们的伟业,这是两个男子汉之间的情义。>人在享受荣耀的时候,都期盼自己的亲人、朋友、兄弟在身边,为自己的成就自豪,可以说没有孙策,周瑜失去了一个可以生死追随的重要伙伴。>然而还有一个人更悲痛,江东孙家父子三人皆是英杰,孙坚、孙策,另一个就是孙权,历史上诸多名人都对孙权有过评价,最出名的莫过于同时代的曹操,和宋代的辛弃疾作的评价。>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孙策死了,孙权悲痛那是自然的,但是为什么说他更悲痛呢,江东的基业是孙权父兄,也就是孙坚、孙策两代主君拼杀下来的,眼见就要拱手送人,孙权岂能不悲。>当时的孙权,虽然已经体现出英明君主的品质,然而一无军功,二无政绩,都怨孙策命短,儿子也没长成,孙权成了孙家唯一勘当重担的人,孙权悲伤的是自己挑不起担子,没有军功,没有威信,面对的都是久经沙场的将领,和久经宦海的文臣,放在今天,还是个半大孩子,如何统御江东文武。>在新版三国电视剧中有这样一段,周瑜从鄱阳湖赶回奔丧,孙权以印玺相赠,实则是把江东基业交给周瑜,周瑜宁死不受,整装率领众将入见孙权,宣誓效忠,悲壮之声让人不禁流泪又热血上涌,江东有君臣如此,何愁大业不成。> >周瑜与孙权>这是英雄士的气节,乱世中面对名利、权势、江山的诱惑,董卓舍弃了,吕布舍弃了,曹操舍弃了,然而周瑜坚守了,这样的一个人是何等胸襟,还是《三国演义》里的那个周瑜吗?>且不说这段的真假,还是他们君臣之间的权谋试探,我偏向相信那一刻他们都是真诚的,因为相互猜忌的君臣,无法共同面对曹操的大军,在重压之下,人心是容易崩溃的,曹操压倒性的兵力优势,主张投降的臣子就为数不少,听完周瑜的剖析后,才下定决心,可见周瑜在孙权心中的重要性,只有君臣一心才能抵挡得住强敌,孙权对周瑜的器重与依赖,周瑜一生为孙家尽忠尽义都是不争的事实。>“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这是孙策在临终前对孙权忠告,可见孙策对此二人是非常信任的,也从侧面表现了周瑜在军中的地位之高,仅次于当时的孙策。> >手持羽扇的周瑜>正是因为这句话,在面对曹操大军压境时,是战是降,孙权迟迟未曾表态,直等到周瑜回来详细剖析当前局势,陈述利弊,几番开释方下定决心,与曹操一争雌雄,否则孙权南面称“孤”早已化作泡影。>此时的孙权,对以张昭为首的文臣是失望的,也正是听从鲁肃与周瑜之言,才有后来天下三分。碰巧鲁肃也是受周瑜举荐来辅佐孙权。>孙权的勇气有一半是周瑜赋予的,那么面对曹操八十万之众,江东不过数万兵马,周瑜的勇气又是从何而来。>有的人天生就具备勇气,多数人却是后天逐渐磨砺,在磨砺过程中一步一步的强大起来,可以肯定的是没有勇气的人是成不了事的。>周瑜的勇气来自于他的才学,自信,拥有的军队,还有英明的主君,和对战局的正确分析。>周瑜谙熟兵法,又兼统兵多时,早已印证胸中所学,自是相信自己的统兵之道,外加亲手训练的军队,虽少却精,他们的战力周瑜再熟悉不过。> >江左周郎>一个多才,事业有成,又长得好的人想不自信都很难,可以肯定的是周瑜自来是个自信的人。>没有英明的主君,面对如此强敌如何敢于与之一战,又岂会如此信任臣下,放任臣下放手去做。当年宋高宗赵构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君臣猜忌,最后成为阶下囚徒,就是最好的反例。>周瑜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正确剖析曹氏集团的军事实力,人数虽众却有诸多弊端。>知己知彼,岂能不胜。>在这里我看到的周瑜是一个忠义、勇敢、坦诚、有见识、有气节的英雄士。

相关参考

孙权要砍张昭的脑袋 烧张昭家的房子

对于张昭,孙权始终有一种复杂的感情,这不仅是因为那句“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这句话是《三国演义》的虚构,但并非没有历史依据。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五六月间,26岁的孙策被刺客刺杀,气

三国演义张昭的儿子是谁

张昭的儿子在小说《三国演义》一书中曾写道,孙策临终时曾经留下这样的话交给孙权:“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世不决问周瑜”。能和名满天下的周郎相提并论,张昭也决不会是等闲之辈。那么张昭的儿子们又是怎么样的呢?张

顾雍是个什么样的人 孙权为何选定顾雍为丞相

孙策临死向孙权交权时,有一句著名临终嘱咐,说是“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孙权虽然基本遵从哥哥遗愿,让周瑜总管军事和外交,对张昭也很尊重,却并未安排张任丞相:东吴第一任丞相是孙邵,孙邵

孙权为何选定顾雍为丞相?顾雍是个什么样的人

孙策临死向孙权交权时,有一句着名临终嘱咐,说是“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孙权虽然基本遵从哥哥遗愿,让周瑜总管军事和外交,对张昭也很尊重,却并未安排张任丞相:东吴第一任丞相是孙邵,孙邵

孙权为何选定顾雍为丞相?顾雍是个什么样的人

孙策临死向孙权交权时,有一句着名临终嘱咐,说是“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孙权虽然基本遵从哥哥遗愿,让周瑜总管军事和外交,对张昭也很尊重,却并未安排张任丞相:东吴第一任丞相是孙邵,孙邵

顾雍是个什么样的人 孙权为何选定顾雍为丞相

孙策临死向孙权交权时,有一句著名临终嘱咐,说是“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孙权虽然基本遵从哥哥遗愿,让周瑜总管军事和外交,对张昭也很尊重,却并未安排张任丞相:东吴第一任丞相是孙邵,孙邵...

孙策死后周瑜为何不被孙权重用

周瑜有几个细节,或许他自己没有注意,但在孙权心中,却可以能引起别的想法。当孙策死后,孙权奉命继任。此时、周瑜率军回吴奔丧。自古以来,带兵入城都是君主大忌,周瑜到底是想护卫孙权,还是要铲除孙权呢?估计从

历史人物 周瑜才能出众,为什么在孙策死后却得不到孙权的重用?

当孙策还在世的时候,他与周瑜不仅是非常好的朋友,孙策对他也是非常信任。孙策遭受袭击英年早逝,周瑜赶回来奔丧,他的心里一定也是十分痛苦的。然而后来,周瑜却总是得不到孙权的重用,这不得不让人疑惑,周瑜的才

历史人物 孙权死后周瑜为什么不是谋权篡位 而是甘愿辅佐孙权

对周瑜辅助孙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孙策和周瑜皆为三国时期的江东才俊,孙策起兵的时候,周瑜也曾散尽家财辅佐孙策。他们二人珠联璧合,最终打下了江东这一片土地。按道理,周瑜可以

周瑜为何甘愿辅佐孙权,不自立为王

原题目:周瑜为何甘心辅佐孙权,不自立为王?只是念及和孙策的兄弟情义?周瑜在“演义”中的形象并欠好,他被塑造成鼠肚鸡肠,轻易嫉妒的性格。但其实在真实的汗青中,周瑜是仅次于诸葛亮的大人物,在孙策开发“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