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明朝的镇守太监是什么
Posted 太监
篇首语: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明朝的镇守太监是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明朝的镇守太监是什么
明朝的镇守太监是什么?镇守太监有哪些职权?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明朝,镇守,本来是武官的职衔,“总镇一方者为镇守,独镇一路者为分守”。镇守都是总兵官担任,少数地区为副总兵,分守多系参将担任。明代各个边镇及省一级的地区都设有镇守总兵官。明朝皇帝对这些掌握一方一省兵马大权的总兵官自然是不能放心的,他们认为最便捷而又可靠的办法就是派其亲信的宫奴去监视,于是便有镇守太监的设置。永乐八年(1410年),“敕内官马靖往甘肃巡视”。> >马靖正式的名义虽是巡视,但赋予他的职权如同镇守,这大概是明代最早的镇守太监。到永乐后期,派往边地的镇守太监逐渐增多,但当时还只是“协镇”,如《明史》卷一五五《费瓛传》载:“永乐时诸边率用宦官协镇。”明仁宗朱高炽时,才有镇守太监的名称,当时太监王安即为甘肃镇守太监。宣德元年(1426年)宣宗以汉王反,遣指挥谭顺、内官黄让、内使陈锦助平江伯陈瑄镇守淮安。于是宦官又被派往内地镇守。> >英宗正统时,不仅边镇和内地省一级地区派遣宦官去镇守,甚至府一级地区也派遣宦官去担任分守。正统十二三年时,因浙江、福建发生叶宗留和邓茂七起义,朱祁镇就“简御史十三人与中官分守诸府”。“土木之变”以后,朱祁钰对镇守太监不仅不减撤,而且对宦官“各边防守之寄,益周于前”,如各方面有险要者,“俱设镇守太监、总兵官、巡抚都御史各一员”,人们称之谓“三堂”。除了镇守和分守以外,在全国的几个特殊地区还有守备太监的设置,计有风阳守备、天寿山守备和南京守备。> >凤阳是朱元璋的故乡,天寿山是除朱元璋外明朝历代皇帝的陵墓所在地。这两处守备除侦察当地的军政情况以外,更负担着护卫陵墓的责任,风阳的守备,还要管理禁锢于高墙内的犯罪宗室。南京称为留都,是明朝在南方的军事政治中心,因此南京守备的权势就更大。南京虽也设有六部九卿,但实际权力都操在守备之手。守备和镇守一样,原来也是武臣的职衔。永乐时规定:“南京守备一人,协同守备一人。> >南京以守备及参赞机务为要职,守备以公侯伯充之,兼领中军都督府事。协同守备以侯伯都督充之,领五府事。参赞机务以南京兵部尚书领之。其治所在中府,掌南都一切留守防护之事”。对这样一个仅次于京师的重镇。> >明朝皇帝当然不会单凭公侯伯去坐镇。仁宗朱高炽时,“命内官监太监郑和领下番官军守备南京”。明朝皇帝对南京守备太监是十分重视的,因为他的任务是“护卫留都,为三千里外亲臣”。他们的地位比守备南京的武臣要高,如在公堂上的座次,守备太监“据首席,而协同者为侯伯则上坐,都督则侧坐耳”。> >镇守太监的职权,原来主要是监察军事,在边镇上的固不用说,在内地也往往是为了镇压人民起义或平定地方藩王的反叛而采取军事行动时设置的。但当军事行动结束后,这些镇守太监依然留任下来。到后来各个边镇及省一级的地区普遍设置了镇守太监,这时其职权就突破了军事范围而干预地方刑名政事了。除担任镇守、守备外,宦官还被派遣充任矿监、税使,主管采办、织造等,帮助皇帝在经济领域里搜刮劳动人民。相关参考
戚老虎镇守北关为防止武将权重,明朝的传统是重文轻武,因此少有彪炳史册的武将,戚继光算是幸运的,得到了文官集团中有力人物的支持。谭纶是最早赏识他的文士之一。谭纶为进士出身,但勇敢善战,身为福建巡抚,还常
明朝太监刘瑾是怎么死的? 刘瑾是谁?大太监刘瑾是怎么死的?史书上记载刘瑾是处以凌迟,也就是千刀万剐,共行刑三天。刘瑾犯了什么罪要处以如此之刑呢?下面就来了解下明朝的宦官刘瑾吧! 刘瑾简介 刘瑾,
刘瑾,明代宦官。他与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合称“八虎”。他数次升迁,爬上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宝座。大太监刘瑾是怎么死的? 刘瑾,陕西兴平人。本姓谈。六岁
袁崇焕被杀到底冤不冤,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明朝末年,党争不断,即使是在明朝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明朝的党争丝毫没有减退,这也难怪明朝会走向灭亡。
冯宝是明朝嘉靖年间的达大太监,也是明朝有名的太监政治家。虽然是太监,但是他却对明朝的政治有着极大的影响,有“内相”之称。而这个影响,来源于有千古一相之称的“张居
王振是明朝哪个皇帝时期的大太监?王振是明英宗朱祁镇,明朝第六代皇帝的太监王振入宫后,宣宗皇帝也很喜欢他,便任他为东宫局郎,服侍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英宗皇帝。大抵昏君与奸佞之间都有一种很难言说的"缘分",
很多人都知道太监在进宫前都会净身,这也直接让这群男人成为了不能享受人间欢愉的一群男人,但是在明朝,这里的太监和过去的太监不同,过去的太监净身是需要全部剔除干净,然而明朝的太监在入宫之前净身时,都只是剔
明朝太监汪直是怎么死的? 汪直(15世纪-1487年),是明朝成化年间的宦官,广西桂平西北大藤峡人,瑶族。成化三年(1467年),以幼童身份被俘进宫,襄城伯李瑾、尚书程信督师招讨南蛮,汪
明朝太监汪直 明朝宦官汪直是历史上有名的明朝四大权阉之一,瑶族人。成化三年,南蛮作乱,宪宗皇帝派襄城伯李瑾、尚书程信督师前去招讨。扫平叛乱之后,俘虏了很多人,这些人被带回京师后分给了各个王侯们,小小
...条件下,阉割手术的死亡率是相当高的。明代天顺年间,镇守湖广贵州的太监阮让,一次精选了虏获的苗族幼童1565人,将他们统统阉割,准备悉数送呈朝廷。但由于手术太残酷及医疗技术条件太差,在阮让自阉割幼童到奏闻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