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隋朝名将张须陀究竟做了什么事情 为何他不被历史待见呢
Posted 历史
篇首语:人生何适不艰难,赖是胸中万斛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隋朝名将张须陀究竟做了什么事情 为何他不被历史待见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隋朝名将张须陀究竟做了什么事情 为何他不被历史待见呢
还不知道:张须陀为何不被历史重视的读者,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翻看隋唐历史,在那个英雄名将如云如雨的时代,有这么一个人,却完全被历史埋没,这个人就是张须陀。隋末时期,可以说是张须陀一个人,撑住了隋朝那个即将倾覆的杨广朝廷,那个时候,放眼天下,无人可比。张须陀死后两年,杨广即被宇文化及杀死,隋朝接着就灭亡了。> >但奇怪的是,这么一个带着一群农民兵,长期以少击多,却战无不胜,护住了隋朝江山的名将,无论是正史演义,都不被人待见,原因是什么?>综合了张须陀的生平来看,他不被历史待见的原因,大致有其三,其二古今适用;>1、对杨广忠心。>在隋末那个风雨飘摇的时候,可以说,整个大隋朝廷要找出一个没有别样心思的,绝对忠诚杨广的,张须陀绝对是第一个。在杨广三征高丽期间,天下民不聊生,叛乱四起,而大隋朝廷内的高官显贵只是忙着争权夺利,讨好杨广,根本不管百姓的死活。只有张须陀像个救火队员般,无怨无悔的为杨广的天下扫灭盗贼,护民济世。> >相对其他如宇文化及,裴蕴等靠阿谀奉承,谋得高位的显贵来说,杨广对张须陀显得有点刻薄,张须陀早年在杨广的老子文帝时期,跟随史万岁去征讨羌族的叛乱时,便因战功被授仪同。后来又跟随杨素镇压汉王杨谅的反叛,积功加授了开府,开府仪同在隋朝文帝时期是四品的官禄,后来在杨广时期更是变为从一品。>但就这样的官禄,张须陀也只是做了个齐郡郡丞(郡丞是五品或从五品的官员,是一郡太守的次官)张须陀在任齐郡郡丞期间,剿灭盗贼无数,但官职一点没变,最后盗匪实在太多,一个齐郡郡丞管不过来,杨广才升张须陀为通守,兼领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通守不过是比郡丞大一点的官职,仍然属于太守的次官,还是杨广临时加的,隋朝官制中没有通守的官职,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更是兼职的官,盗匪如果剿灭了,这个官也就没了。> >如果实算张须陀的功劳,不说上柱国大将军,随便领个将军在外带兵剿匪是绰绰有余的,但直到张须陀死,他的官位也就是五品,哪怕死后杨广也只追封他一个郡守的官职。但张须陀是怎样对杨广的?到他战死的那一刻,他还仰天叹道:“兵败到了这种地步,哪还有脸面见天子呢?”>就这样一个死忠杨广的人,在大唐谋夺了杨广的大隋江山后,当然不会对其大书特书,不让张须陀遗臭万年,已经是张须陀的幸运了。>2、不善交际。>隋书中说张须陀性格刚烈,也就是说张须陀是个刚正的有原则的人,在隋末那个小人遍野的时期,可想而知这样的性格能有什么好的下场。从张须陀强要开仓放粮的事迹中可以看出,张须陀不是一个懂得为官之道的人,这样的人在当时的杨广朝廷,如果不是杨广需要他帮忙剿匪,估计张须陀早被朝中的权贵吃的骨头都不剩了。> >不过杨广虽然对张须陀刻薄,但某种程度上也对张须陀作出了保护,比如杨广叫人画了张须陀的画像传递入朝,这样就让那些权贵知道,张须陀是我杨广罩的,这也是张须陀能一直平安无事的原因。不过也因为这样,张须陀更容易惹人嫉妒,不善交际加上惹人嫉妒,这才是他官职一直不得提升的主因。>在隋末,张须陀估计除了和百姓亲近外,也就只有和杨广认识了,还是几年没见一面的那种认识。这样一个远离交际圈的人,自然不会有人对他感冒,而且在那些权贵眼里,张须陀也不过就是一个普通的官员,没谁会放下身段赶去巴结亲近他。为什么很多隋朝的显贵,在隋亡后仍然可以在大唐朝廷混得风生水起,这就是做人的魅力了。> >所以张须陀的交际能力,注定了他默默无闻的结果,在上流的圈子里,没谁愿意谈论这么一个无趣的人物,张须陀自然也就不可能像某些名将那样,获得什么死后殊荣的名声了。>3、屠杀“义军”。>这点更是致命,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对于站在正义的一方,推翻腐朽隋朝的大唐来说,张须陀对隋朝的忠诚无疑是反面的教材。和大唐同阵营的各路“义军”,可是被这个张须陀杀了无数,张须陀自然是屠杀“义军”的刽子手。>张须陀到底沾染了多少“义军”的血债呢?> >从杨广大业七年山东人王薄聚众叛乱开始,张须陀便剿灭了王薄的几万人,后来王薄联合孙宣雅、郝孝德聚集了十余万人,又被张须陀一战下来剿杀过半。随后裴长才、石子河聚众两万攻打历城,张须陀督军击败之,杀敌万余。大业九年,北海人郭方预聚众三万,与秦君弘等围攻北海,张须陀率领精兵闪电突袭,歼敌数万人。>当时齐郡左孝友带十余万人起兵反隋,被张须陀以“八风营”逼降,但左孝友部将解象等人流亡野外,拥众数万,后被张须陀一一剿灭。大业十年,又有卢明月率众十数万叛乱,张须陀以一万军击溃叛军,杀敌无数,卢明月仅余数百骑逃脱。张须陀在数年间还击溃剿灭无数的小匪小盗,如吕明星,帅仁泰,霍小汉等,在死之前与大敌瓦岗交战三十多次,无一败绩。> >以张须陀的战绩来看,他击溃击杀的“义军”没百万也有好几十万,这样一个血债累累的“义军屠夫”,难怪在张须陀死后,翟让等人想将他挫骨扬灰了,还想有什么好的身后名声?>并且在张须陀死后,天下“义军”可都是惊喜诺狂,纷纷扶额庆祝,好像天下一下子太平了一样。李渊起兵之初,为了招抚民心,历数杨广的罪状,连带杨广的走狗都在罪责之内,张须陀作为杨广的死忠,自然是无法幸免的,还好张须陀受齐郡百姓爱戴,才没遗臭万年。>综上几点,对于张须陀这样一个死忠杨广,不善交际,并且满手血债的“刽子手”,不被历史待见也就顺理成章了。相关参考
张须陀是隋朝时期的名将,担任过齐郡通守、黜陟讨捕大使等职,于616年战死在瓦岗军下,时年52岁,士兵们连哭不止,隋炀帝也伤心不已,后隋朝追赠他为金紫光禄大夫、荥阳郡守。张须陀生平简介张须陀(565年—
张须陀(565年—616年12月1日),字果,弘农阌乡人。隋朝大将。仁寿四年(604年),隋炀帝继位,并州总管、汉王杨谅因不满其兄即位,遂于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起兵反隋炀帝。张须陀又随并州道行军总管
张须陀(565年—616年12月1日),字果,弘农阌乡人。隋朝大将。仁寿四年(604年),隋炀帝继位,并州总管、汉王杨谅因不满其兄即位,遂于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起兵反隋炀帝。张须陀又随并州道行军总管
(565年—616年12月1日),弘农阌乡(今河南省灵宝市)人,大将。仁寿四年(604年),隋炀帝继位,并州总管、汉王杨谅因不满其兄即位,遂于晋阳(今太原市西南)起兵反炀帝。又随并州道行军总管杨素
张须陀(566年-616年),字果,南阳西鄂人。性刚烈,有勇略,少年时从史万岁讨西爨,因功授仪同,赐物三百段。隋炀帝继位后,汉王杨谅在并州作乱,张须陀从杨素平乱,加开府。大业六年(610年),张须陀担
张须陀(566年-616年),字果,南阳西鄂人。性刚烈,有勇略,少年时从史万岁讨西爨,因功授仪同,赐物三百段。隋炀帝继位后,汉王杨谅在并州作乱,张须陀从杨素平乱,加开府。大业六年(610年),张须陀担
假如有人问张须陀这人是谁?恐怕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吧。假如不是日本作家田中芳树的小说《风翔万里》,我估量也不会留意到此人物的。张须陀,弘农阌村夫,隋朝大将。曾先后跟从史万岁、杨素立下不少功劳,回来授开府。
这时候,瓦岗军出现已经五年了。五年里,瓦岗军象滚雪球一样,从最初的几百人发展到接近两万人。这么多人的吃饭是个大问题,即使按每个士兵每天一斤粮食,一个月下来也需要两三百吨。瓦岗军没有根据地,粮食供应全部
这时候,瓦岗军出现已经五年了。五年里,瓦岗军象滚雪球一样,从最初的几百人发展到接近两万人。这么多人的吃饭是个大问题,即使按每个士兵每天一斤粮食,一个月下来也需要两三百吨。瓦岗军没有根据地,粮食供应全部
每当我们说起隋朝,我们能想到的就是隋炀帝的荒淫无道,科举制度,大运河什么的,还有便是三次远征高句丽,却全部以失败告终。>也正是因为这三次远征导致国内消耗巨大,军力大为衰退,不满隋朝统治的乱军全都起兵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