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陈桥兵变”赵匡胤兵不血刃登上帝位,他是怎么做到的

Posted 陈桥兵变

篇首语: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让青春更加光彩。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陈桥兵变”赵匡胤兵不血刃登上帝位,他是怎么做到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陈桥兵变”赵匡胤兵不血刃登上帝位,他是怎么做到的

“陈桥兵变”赵匡胤兵不血刃登上帝位,他是怎么做到的?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赵匡胤作为宋朝开国皇帝,他的登基方式却和其他朝代的开国皇帝有着很大的不同。赵匡胤在乱世中,还能兵不血刃成为一国之君,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周世宗驾崩后,年仅七岁的周恭帝继位,此后赵匡胤和石守信等人掌控了兵权。赵匡胤看准时机密谋发动兵变,逼迫周恭帝禅位,就这样赵匡胤和他的同谋里应外合,兵不血刃控制了开封,顺利替代后周建立了宋朝。> >“陈桥兵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兵变夺权事件。原后周殿前都点检(后周禁军统帅,军界一把手)赵匡胤在全军将士们的拥护下黄袍加身,顺利夺取后周政权,并建立了大宋王朝。历史上的兵变夺权事件基本都伴随着惨烈地流血冲突,然而“陈桥兵变”却成为了和平夺权的典范,整个过程只用时4天,期间仅发生一起极小规模的流血事件。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短短4天时间内究竟发生了什么。>960年正月初一,正在大家还沉浸在过新年的喜悦气氛中时,后周朝廷突然接到了一份紧急情报:辽国入侵。经过朝臣们的一番商议,最终由范质、王溥、魏仁浦三位当朝宰相拍板决定,派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率军出征,迎战劲敌。>关于辽国入侵这件事情,后来大家自然都知道是赵匡胤导演的一场好戏。当时后周京师有能力统领大军出征的只有两人,分别是赵匡胤和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韩通是一位资历丰富,极受先帝柴荣信任的老将。过去柴荣御驾亲征的时候,往往会留韩通镇守京师,保卫大后方。因此对开封的百姓而言,只要韩通在,大家就不会心慌,开封是离不开韩通的。赵匡胤正是料定了这一点,所以他知道能被授予权力带兵出征的唯一人选就是只有他了。>960年正月初三,赵匡胤统领大军北上,去迎战并不存在的辽国大军。在行军途中,赵导演手下的第一位演员出场了,他就是殿前司军校苗训。> >当军队一路向北行进的时候,精通天文占卜之术的苗训却突然站住不动了。只见他抬头望天,盯着太阳的方向观察,似乎那里有什么天文异象。苗训的奇怪举动立即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大家也纷纷抬头去看天上到底有什么奇怪的东西。这时,赵匡胤的资深幕僚楚昭辅突然喊道:“天上有两个太阳,下面的太阳正在驱逐上面的太阳,此乃一日克一日之像。”听到学识渊博的楚昭辅竟然表现地如此大惊失色,军中这些大兵们更是瞪大了眼睛去看怎么回事。很快,一些人就拍着胸脯说自己也看到两个太阳,而且描述地绘声绘色。另外一些人什么名堂都没看出来,但也不好意思承认自己眼拙,所以也跟着。于是,“一日克一日”的说法就迅速在军中传了开来。不过,此时大家并没有想到,这一幕子虚乌有的“天文异象”,其实是赵导演为晚上的“大戏”在做气氛铺垫。>当晚,赵匡胤率领大军行至离开封约四十里的陈桥驿后下令全军扎营休息。赵匡胤早早就把自己给“喝醉”了,然后进中军大帐睡觉,接下去发生的所有情节,他说自己一概不知。>不久,军中一群高级将领群情激昂地闯入赵匡胤身边的第一谋士赵普军帐中。大家一看到赵普就立即齐声喊道:“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此处太尉即指赵匡胤,他此时兼任检校太尉)作为这部兵变大戏的副导演,赵普心里明白这事有戏了。不过,在这些将领中,有的是赵普早已安排好的“演员”,有的则完全是被带节奏的“吃瓜群众”。“演员”都是自己人,自然没什么问题,但“吃瓜群众”变化无常,所以得小心行事。因此,赵普立即厉声斥责,将众人打发了出去。> >然而诸将们心里明白,兵变这种事情要么就别说,如果说出来了就一定要做。否则将来秋后算账,个个都不会有好果子吃。于是,这些将领们很快又来到赵普军帐中,这次大家就没那么文明了,各个手持白刃,看这架势似乎是只要赵普再敢反对,就先拿他来祭旗。赵普一看事情已水到渠成,只好“勉为其难”地答应了众人的请求。>当晚,赵普就派人连夜赶回开封通知“协助”韩通守城的赵匡胤亲信石守信、王审琦,让二人做好策应大军回师的准备。而众将则各自回营,向自己属下的将士们解释早上看到的“一日克一日”异象寓意着什么意思。当时的大兵们既迷信又没什么文化,因此对长官的说法自然深信不疑,很快大家就明白了一点:要变天了!>次日清晨,也就是960年正月初四,“睡”了一夜的赵匡胤走出中军大帐。然而,眼前的景象却让他“非常震惊”。只见众将手持白刃列于大帐两侧,看到赵匡胤后众人齐声高喊:“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赵匡胤这边大脑回路还没转过弯,赵普就拿着一件黄袍来到赵匡胤跟前,他也不跟赵匡胤废话,直接就把黄袍套在了赵匡胤身上。于是,赵匡胤在“莫名其妙”的情况下,就被众人拥立为皇帝了。> >不过,这个情节有一处很明显的破绽,成为了整个“陈桥兵变”大戏的唯一硬伤,那就是黄袍哪来的?要知道,黄色在古代是帝王的专用颜色,其他任何人都不得使用。按照赵匡胤和赵普的剧本,他们两人事先都不知道众将会逼赵匡胤当皇帝。可是,这时赵普却不知从哪找来一件精心准备好的黄袍,你说你没预谋?鬼会信吗?当然,此时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大家都已经和两位赵导演绑在一根绳子上了,所以也不会就这些细节问题去吹毛求疵。>于是,赵匡胤在离开京师一天后,又带着原班人马浩浩荡荡开了回来。此时的开封城已完全被赵匡胤的亲信所控制,因此赵匡胤的大军在没受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就占领了开封。当赵匡胤的手下将范质、王溥、魏仁浦这几位宰相“请”到赵匡胤跟前的时候,赵匡胤迅速发挥了一个“戏精”的基本素养。他呜咽流涕地对众人说:“吾受世宗厚恩,为六军所迫,一旦至此,惭负天地,将若之何?”几位宰相看着赵匡胤身边将士手中紧握着的大刀,“计无从出,乃降阶列拜”。>同日,后周世宗柴荣的遗孀符太后带着年仅七岁的小皇帝柴宗训躲进了天清寺,他们给赵匡胤留下了一份文件,那是盖着后周皇帝宝玺的禅位诏书。于是,中国历史开始进入了大宋王朝的统治时代。

相关参考

宋太祖赵匡胤死后为何不愿葬在开封?

宋太祖赵匡胤是一名盖世豪杰,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兵不血刃地登上了帝位,统一了大半个中国。但奇怪的是,这样一位英雄的陵墓多年来却默默无闻,更为蹊跷的是,这位祖籍河北、定都开封的北宋开国天子死后竟然

宋太祖赵匡胤死后为何不愿葬在开封? 探秘

宋太祖赵匡胤是一名盖世豪杰,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兵不血刃地登上了帝位,统一了大半个中国。但奇怪的是,这样一位英雄的陵墓多年来却默默无闻,更为蹊跷的是,这位祖籍河北、定都开封的北宋开国天子死后竟然

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周皇帝为何没有起兵反抗

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期间没有发生惊天动地的战争,也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他几乎是兵不血刃地夺取了后周政权,轻松当上了皇帝。那么,当时的后周皇帝柴宗训,以及其皇族的其他势力,为什么没有起兵反抗赵

宋太祖曾用一招就将欺压百姓的官员改造为好官

宋太祖赵匡胤的韬略闻名古今,“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是他担任后周皇宫卫戍部队首长时发起的政变。赵匡胤导演了一场高超的行为艺术,兵不血刃地登上了皇帝宝座,领导着宋朝初期统一了大半个中国,史料显示他不仅治国

宋太祖曾用一招就将欺压百姓的官员改造为好官

...首长时发起的政变。赵匡胤导演了一场高超的行为艺术,兵不血刃地登上了皇帝宝座,领导着宋朝初期统一了大半个中国,史料显示他不仅治国有方,而且驭人有术。《石林燕语》里记载了一个经典故事:开宝八年(975年)十二月...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兵不血刃达成目标

杯酒释兵权的故事是发生在宋朝初年。赵匡胤是发动陈桥兵变当上皇帝的,统一天下以后,赵匡胤觉得手下的武将也有可能会出现自己这样的情况,也就是被部下拥戴黄袍加身。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赵匡胤导演了杯酒释兵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兵不血刃达成目标

杯酒释兵权的故事是发生在宋朝初年。赵匡胤是发动陈桥兵变当上皇帝的,统一天下以后,赵匡胤觉得手下的武将也有可能会出现自己这样的情况,也就是被部下拥戴黄袍加身。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赵匡胤导演了杯酒释兵

陈桥驿兵变

周世宗在位的时候,手下有个重要大将,叫赵匡胤。他是涿郡(今河北涿州)人,年轻时爱好练武,投奔到郭威部下,后来又跟随周世宗东征西战,立下了不少战功。周世宗对他非常信任,提拔他为殿前都点检,让他做了禁军的

历史军事 赵匡胤陈桥兵变与宋朝的建立

陈桥兵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兵变,这次近乎和平的兵变,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包括加强政治上的中央集权,推行重文轻武等一系列举措。但是陈桥兵变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完成了五代十国向宋朝的转化。陈桥兵变与宋朝

陈桥兵变,

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的典故陈桥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后周显德七年正月初一,久无战事的边境忽然传来了辽国大举进犯的消息,原来是北汉联合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