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袁绍在历史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Posted 公孙
篇首语: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袁绍在历史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袁绍在历史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上的袁绍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物呢?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三国志当中这样来评价袁绍,绍鹰扬河朔然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袁绍这个人吧,很是特别。熟悉历史的朋友们大家都知道,袁绍的光芒一直被曹操所掩盖。比如在官渡之战当中袁绍逼走许攸,最终还是被曹操以少胜多赢得了战争。袁绍他还一直重用了贪杯误事的淳于琼,却不用智勇双全的张郃。袁绍他还把一代名士田丰给杀死了,袁绍这种无脑的行为简直是愚不可及。>>袁绍的这种无脑行为,就连是陈寿都看不下去了。在之前的项羽背范增之谋,以丧其王业。袁绍把田丰给杀掉了,他可是比项羽还笨啊。但是,袁绍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弱。否则的话,他怎么可能成为汉末最强的诸侯呢?袁绍他这个人喜欢交朋友,再加上他四世三公的家族背景笼络了一大批的人。>这也为袁绍日后打败袁术、公孙瓒,以及统一河北奠定了强大的基础。纵观汉末历史,袁绍其实是大汉帝国真正的掘墓人,同时袁绍还是士族政治时代的揭幕者。只可惜成王败寇,失败的袁绍注定就只能成为一个配角。袁绍早年献策,引董卓入京,间接导致后来的一系列腥风血雨。后来袁绍又打算一举歼灭曹操,却在官渡之战中惨败。>>袁绍打下来的地盘并没有在他手里丢失一块,袁绍的地盘处于四战之地,北面一直和公孙瓒在打,南面和袁术、曹操又分别有交战,袁绍能稳住局面并灭了公孙瓒,发展成为当时中国北方最大的势力实属不易。袁绍败于自己看不起下属,从而成就了郭嘉,若听田丰,沮授之言赤壁之战就不会发生。>最出名的当属田丰和许攸,袁绍听田丰的可自保有余,听许攸的可创立一番大业,可袁绍太懦弱无大智最终大败曹操。田丰,沮授,许攸,都堪称一流谋士。只是袁本初太矬!郭嘉对他的评价很对,袁绍多谋而无断,猜忌又狭隘!注定成不了大事。其实,小编觉得袁绍抓了一手好牌,自己打烂了而已。>>很多三国志中荀攸的话在演义被按在郭嘉身上。郭嘉就是一个性格很合曹操口味的谋士,并没有特别突出。至于说陈寿把法正比作郭嘉,我觉得是因为同一个原因,那就是曹操赤壁刘备夷陵都不听谋士劝而败了,并不是其他谋士看不出来。用斗地主的方法给大家举个例子,袁本初抓了二个王四个二三个A被曹操一条三到A的顺子打败了。相关参考
袁绍是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袁绍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
建安五年(200年),袁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建安七年(202年)五月,袁绍在邺城死去。袁绍虽死,袁氏集团的势力仍然存在。袁绍有三个儿子袁谭、袁熙、袁尚。袁绍的后妻刘氏宠爱袁尚,时常在袁绍跟前称赞袁
当与袁绍在官渡作战时,刘备被袁绍派往汝南(袁绍的本郡)一带活动,以扰乱曹操的后方。建安六年(201年),曹操打败袁绍后,亲自率军进击刘备,备逃到荆州,刘表令备屯驻新野,看守荆州的北门,以防曹操。从这时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本站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关于司马朗,你真的了解吗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司马朗(171-217),河内县文县人,东汉晚期的政治家,是“司马八达”之一。>当袁绍、袁术、曹操和孙坚忙于
东汉末年,袁绍在董卓执政后不久逃出了洛阳,召集兵马讨伐董卓,董卓见状,立刻丢下洛阳,带着汉献帝逃到了长安。当时的袁绍与韩馥一同商议,想要立当时是幽州刺史,同时也是汉室宗亲的刘虞为皇帝,却遭到了刘虞的拒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期,袁绍与公孙瓒为争夺冀州而开打的战争,为各地诸侯争夺地盘明显化的第一次会战。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年)冬,公孙瓒屯兵磐河,袁绍在界桥应战。此战之后双方仍然争战不断,如龙凑之战、巨马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期,袁绍与公孙瓒为争夺冀州而开打的战争,为各地诸侯争夺地盘明显化的第一次会战。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年)冬,公孙瓒屯兵磐河,袁绍在界桥应战。此战之后双方仍然争战不断,如龙凑之战、巨马
当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作战时,刘备被袁绍派往汝南(袁绍的本郡)一带活动,以扰乱曹操的后方。建安六年(201年),曹操打败袁绍后,亲自率军进击刘备,备逃到荆州,刘表令备屯驻新野,看守荆州的北门,以防曹操。从
袁绍,袁本初袁绍,字本初,东汉末年著名人物,历任中军校尉、渤海太守、冀州牧、大将军等职务。袁绍在东汉末年是个声名显赫、实力非凡的地方诸侯,曾先后参与并领导了诛杀宦官、讨伐董卓、诸侯混战等诸多事件。在东
演义中说了,袁绍在得知曹操发布的檄文之后,“乃聚麾下文武,引兵三万,离渤海来与曹操会盟”。按照常理,既然袁绍聚集了麾下的文武官员出征讨伐董卓,怎么可能不带上自己的得力武将?是因为颜良文丑另有要事?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