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里面除了名字都是假的 揭秘真实包公

Posted 包公

篇首语: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戏里面除了名字都是假的 揭秘真实包公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戏里面除了名字都是假的 揭秘真实包公

历史上的包拯脸是黑色的吗?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老百姓对于清官的渴望和拥戴是永远不会变的。因为清官是一心为民,不徇私情的,也是老百姓的贴心人。在中国古代清官并不多见,而在这些无数不多的清官里最着名的,最让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就是北宋的包拯了。提到包拯人们头脑中就会立刻浮现如“铡美案”、打龙袍、铡包勉等一系列民间故事,同时头脑中就会立即浮现出一张黑漆漆的脸,以及额头上的一弯月牙的黑面包公的形象。那么包拯的脸是黑色的吗?额头上的月牙又是怎么来的呢?

尽管包拯在民间家喻户晓,但在正史中的记载比较简略,生平主要事迹载于《宋史·包拯传》。在包拯传里并未提到包拯的外貌,但记载了他的一些事迹和性格特征。包拯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从一个七品知县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最终做到枢密副使,相当于现在的副总参谋长。他严峻刚正,敢于直谏,同时又两袖清风,不徇私情。不过在当时包拯的影响力还不算大。直到明朝出了一本名曰《包公案》(又名《龙图公案》)的书,包拯的事迹才在民间广泛流传开来,同时因为这本书的描述以及后世戏剧舞台上的塑造的包拯形象,那个“黑脸包公”才在老百姓中根深蒂固。

既然在《宋史》里并没有记载包拯的外貌,而且在安徽合肥的包公祠里包拯的写真像也并非黑脸带月牙。可见包拯的黑脸完全是小说中的虚构,以及戏剧脸谱的魅力。那么为什么要把包拯的脸“抹黑”呢?其实这也有历史的依据。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形形色色的人老百姓可能不知道他们的事迹,但有个朴素的判断,就是黑脸的都是好汉,白脸的都是奸贼,比如说曹操就被民间描绘成“白脸奸臣”。

包拯之所以是黑脸是因为他的铁面无私,所谓的“铁面”自然不可能是白脸了。

《宋史·包拯传》载: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胡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这段话可以看出包拯是个极其严肃之人,让他一笑比黄河水清都难,同时包拯的刚毅廉洁妇孺皆知,以至于有人想搞“潜规则”之类的歪门邪道都不好使,因为有他在那挡着,因此那些坏人遇见他就像遇见阎罗一样。这些都是包拯铁面无私的证据。所以在中国的戏曲舞台上,像包拯这种刚直到极致的人就要涂上如黑炭一般的脸谱,这样的“脸谱化”也得到了民间的认可。

那么包拯额头上的月牙又是怎么来的呢?据《中国传说故事大辞典》说,月牙是因为包拯出生时因脸黑而被其父扔掉时被莲叶杆锯伤。《中国地方风物传说选》则说是他是父亲扔掉时被月牙型的马蹄踩伤的。总之就是一块疤痕。这个月牙的开口也有讲究,京剧大师裘盛戎擅长演包公戏,据他说包拯额头上的月牙“开口朝右是老包阳间审案,朝左则是包大人用游仙枕下阴曹审案的时刻。”当然这也只是戏剧舞台上的表现。

实际上包拯额头的月牙和他的黑脸一样只是寄托了人们的一种愿望。以皓月当空来比喻“包青天”,希望为官者头上都有这一弯月牙,都能像这弯月牙一样清正皎洁。

因此在包拯的形象里能够感受到老百姓对于好官的期盼渴望,因此他们才这样喜欢和爱戴包拯。经过民间改造后的包拯无论形象还是事迹都和历史上真实的包拯相去甚远。和宗教典籍里描述的教主一样,都是被美化到极致的人物。但这也正是底层百姓最真实的声音,希望为官者都像包拯,如他那样一心为民。这也说明谁为老百姓办事,不仅会被老百姓记住,也会被历史记住而流芳百世。谁祸害老百姓,也会被历史记住而遗臭万年。

而包拯就是这样流芳百世,堪为后世领导干部楷模之人。他的一生正如他唯一的一首诗《书端州郡斋壁》写道的那样:“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相关参考

秦人是商人后裔,烽火戏诸侯是假的

清华简是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的简称,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它全部是秦始皇焚书以前的写本书籍,关键内容还顶级。除了《尚书》和类似《系年》的编年体史书之外,近2500枚清华简中还有类似《国语》的国别体史书

这才是真正的八旗铁骑,电视上的号衣大斗笠是假的

现在满天飞的辫子戏,里边的清军官兵,除了将领有得一身像样的绵甲穿上之外,其余的士兵和基层军官,都是清一色的号衣和马甲,身前身后一个圆圈子,写着「”兵”或者「”勇”,拎着牛尾刀,披着号衣,戴着大笠帽或者

历史小说 他还原真实宋代,原来被视为正义化身的神剧,一切都是假的…

京剧《赤桑镇》出自于清代小说《三侠五义》,大概的内容是,包青天从小父母双亡,由嫂子吴妙贞扶养长大,吴妙贞的儿子叫做包冕,当时担任萧山县令,担任公职期间贪赃枉法,被人检举后,由包青天审案,他查明真相后,

三国历史 别再被三国演义骗了,三国真实的赤壁之战,下面这些都是假的

  以五万抵抗七万兵力,人们普遍认为赤壁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例属实,但双方兵力对比并不十分悬殊。  双方兵力悬殊不大  赤壁之战,曹操究竟有多少兵力?曹操自己说八十万,那是虚数。古今史学界无一认同此

三国历史 别再被三国演义骗了,三国真实的赤壁之战,下面这些都是假的

  以五万抵抗七万兵力,人们普遍认为赤壁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例属实,但双方兵力对比并不十分悬殊。  双方兵力悬殊不大  赤壁之战,曹操究竟有多少兵力?曹操自己说八十万,那是虚数。古今史学界无一认同此

秦少游与苏小妹的爱情都是假的不过为满足幻想

秦少游与苏小妹的故事传唱至今。世人之所以得知秦少游与苏小妹的故事,源于明代学者冯梦龙所写的《苏小妹三难新郎》,故事里面的男女主角正是秦少游与苏小妹。从古至今,世人都喜欢看才子佳人的故事。冯梦龙写完《苏

秦少游与苏小妹的爱情都是假的不过为满足幻想

...,源于明代学者冯梦龙所写的《苏小妹三难新郎》,故事里面的男女主角正是秦少游与苏小妹。从古至今,世人都喜欢看才子佳人的故事。冯梦龙写完《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后,大家对秦少游与苏小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话...

还原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 唐伯虎点秋香是假的

唐伯虎何曾点秋香“六如遗墨——唐伯虎书画精品展”正在辽宁省博物馆展出。说起唐伯虎,民间传说和影视作品中演绎的形象是:“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三笑点秋香”、“家有九美”等。8月21日和22日,记者两次来

揭秘关羽墓出土青龙偃月刀竟然是假的?

早先,有人传言关羽墓出土了青龙偃月刀,引起国内网友轰动,不过事实证明,这个消息是假的,关羽墓里根本没有青龙偃月刀,而且,考古人员和一些古学专家也明确的表示,这是一个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在真正的历史中,关

揭秘关羽墓出土青龙偃月刀竟然是假的?

早先,有人传言关羽墓出土了青龙偃月刀,引起国内网友轰动,不过事实证明,这个消息是假的,关羽墓里根本没有青龙偃月刀,而且,考古人员和一些古学专家也明确的表示,这是一个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在真正的历史中,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