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虞是谁?刘虞怎么死的?

Posted 刘虞

篇首语: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刘虞是谁?刘虞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刘虞是谁?刘虞怎么死的?

2、汉朝 刘虞是怎样的人?刘虞人物历史评价?

刘虞是谁?刘虞怎么死的?

刘虞(?-193年10月),字伯安。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汉光武帝刘秀之子东海恭王刘强之后。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汉室宗亲。他镇守幽州时为政宽仁,安抚百姓,深得人心。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当地的游牧民族,但由于与公孙瓒意见不合而产生矛盾,因而进兵攻击公孙瓒,兵败为其所执,惨遭杀害。

公元193年(初平四年),刘虞自己纠合十万人进攻公孙瓒。临行前,从事程绪劝阻,被刘虞斩首。刘虞告诉士兵:“不要多伤人,只杀公孙瓒一个就行了。”刘虞手下从事公孙纪,因为同姓而被公孙瓒厚待,趁夜跑到公孙瓒处告发刘虞的计划。当时,公孙瓒的部众都散布在外面,公孙瓒自觉不敌,本想逃走。结果刘虞的士兵不擅于作战,又爱惜百姓的房屋,下令不许焚烧城池,一时间竟攻不下来。公孙瓒于是召集精锐勇士数百人,顺风纵火,趁势突袭。刘虞遂大败,向北逃至居庸县。公孙瓒追击,三日城陷,抓住了刘虞,仍让他作傀儡管理州中事务。正赶上朝廷派使者段训来增加刘虞的封邑,让他掌管北方六州的事务。公孙瓒借机拜为前将军,封易侯,假节督幽、并、青、冀四州。公孙瓒还诬陷刘虞之前与袁绍合谋要当皇帝,胁迫使者段训将刘虞斩首,并送首级到京都,半路被刘虞的故吏尾敦劫走安葬。刘虞在北方很得人心,他死后百姓都痛哭流涕。

当初,刘虞以简朴著称,帽子旧了也不换,打上补丁再戴。等到他遇害时,公孙瓒派兵搜他的家,却发现他的妻妾都穿着很高档的服饰,当时人们因此怀疑他的简朴品质。

汉朝 刘虞是怎样的人?刘虞人物历史评价?

刘虞

刘虞,字伯安,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人,是东海王刘恭之后。刘虞自幼聪敏好学,年纪轻轻就精通五经,被乡民们推举为孝廉,不久,又被任命为幽州刺史,是当时最年轻的刺史之一。幽州一带和北方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毗邻,刘虞到任之后,精心治理,广种多收,各族百姓不愁吃穿,安居乐业,很拥戴刘虞。诸如鲜卑、乌桓、夫馀、秽貊等当时的少数民族,都一年四季给东汉王朝晋献贡品,以示臣服,没有一个少数民族敢骚扰北方边境。老百姓感其恩德,编着歌谣传颂赞扬刘虞。

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张角、张宝、张梁兄弟领导的黄巾大起义在河北一带爆发,势如破竹,力量强大,接连攻下冀州等郡城,严重威胁着东汉中央政权。汉灵帝为稳定民心,派刘虞为甘陵(国治甘陵,今山东临清东北)相,安绥抚慰百姓,他本人清廉俭朴,为下属树立了榜样,属吏也不敢胡作非为,因此颇有业绩,不久之后又被提升为宗正。

为镇压黄巾起义、巩固摇摇欲坠的东汉政权,汉灵帝又派车骑将军张温率领军队讨伐河北的黄巾将领边章等。张温让乌桓族人组成的三千骑兵为先锋,进攻边章带领的黄巾军队,但是张温没有将粮草及时送到前方,乌桓人饥饿难忍,无心打仗,都叛变逃回到乌桓人聚居的塞北一带了。张温率领的后军在黄巾军的强烈攻势下,溃不成军,一路败逃,很快缩回洛阳。这时候,各地军阀眼看天下大乱,短时间内无法恢复太平,纷纷图谋起兵,割据地盘。原中山国(国治卢奴,今河北定县)张纯和原泰山(郡治奉高,今山东泰安东北)太守张举私下闲议,张纯说: “现今乌桓人叛逃,凉州一带又有黄巾军起义,朝廷没有力量前去消灭。听说洛阳又有一孕妇产下怪胎,一个身子长着两个头,人们传说这是汉王朝气数已尽、天下即将出现两个皇帝的征兆。如果你我同心协力,共率乌桓人起事,就可以建功立业,夺得天下,荫妻封子了。”张举一听有利可图,欣然应允。中平四年(187年),张纯、张举带领招募来的兵勇和乌桓人结盟,共同起事,首先攻打蓟城(今北京),很快就占领了蓟城。然后以蓟城为根据地,接连占领附近的一些郡县,每到一地都烧城池,掠百姓,先后杀死或俘虏了护乌桓校尉箕稠、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等,军队日渐壮大,发展到10万士兵,屯扎在肥如县(今河北迁安东北)一带。张举自称为“天子”,封张纯为“弥天将军安定王”,并往各个州郡送达信件,言称张举将代汉而立,汉灵帝应该让帝位于张举,才顺乎天意合乎民心,公卿大臣都要来肥如迎驾。张举又派乌桓峭王率领5万步骑兵,进攻青州、冀州,攻入清河(国治甘陵,今山东临清东北)、平原(郡治平原,今山东平原南),杀死许多官吏和平民百姓。一时间张举在北方占领大部分州郡,成为东汉王朝的心病,严重威胁着东汉政权。东汉王朝决定派军队讨伐张举,消灭叛乱。因为刘虞的威信一向很高,光熹元年(189),汉灵帝重拜刘虞为幽州牧,准备收复失地,一举消灭叛军。

刘虞到达蓟城之后,减收百姓赋税,招募军队,精心训练,在百姓中广泛树建威信,然后逐步展开攻势。首先采用攻心战术,派人游说乌桓峭王,陈明利害,使其退回塞外,不再为虎作伥,同时许重金悬拿张举、张纯。二张的军队本是临时凑集起来的,人数虽众,但各怀心思,听说东汉军队前来讨伐,纷纷逃跑,所余无几。张举、张纯阻挡不住,见大势已去,慌忙逃向塞外,未来得及逃跑的军队都投降了刘虞。张纯在逃跑的路中被其豢养的门客王政杀死,头颅被送到刘虞军中。这样,没有费多大力量,就收复了北方失地,刘虞名声鹊起。汉灵帝授予刘虞太尉之职,封为容丘侯。

就在这年,东汉朝廷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故。先是灵帝病死,少帝刘辩即位,接着是袁绍诛杀宦官,董卓的并州兵开进洛阳,废少帝,另立刘协,是为献帝。

董卓掌握了东汉中央政权,为笼络人心,扩张势力,派遣使者授予刘虞大司马之职,并晋封为襄贲侯。第二年,又下令让刘虞到洛阳,代替袁隗为太傅。可惜道路遥远,关山阻塞,使者未能到达。这时刘虞在北方率领军队驻防,粮响开支极大,惨淡经营,每年都要从青、冀两州借用赋税二亿多钱,才能供给军队。加之北方连年战争,许多土地都荒芜了,百姓到处流浪乞讨,终日不得温饱,田亩荒芜,民不聊生。刘虞采取有效措施,督促百姓进行农耕,广种粮食。两三年之后,老百姓都不愁吃穿,安居乐业,市场上谷才卖三十文钱一石。青、徐一带的百姓为躲避黄巾之难而逃向北方,投奔刘虞的有一百多万人。刘虞下令将他们收留下来,分给田亩土地,发给生产工具,备加安慰抚恤,使其安心生产,丰衣足食,他们都忘了自己是移民,不愿再回故土了。刘虞个人虽然身为封疆大吏,用度无虑,但仍十分节约,着布衣,穿草鞋,粗茶淡饭,很少吃肉。那些十分奢侈的富裕大户,看到刘虞尚且如此,也都再不敢奢侈浪费了。

当初汉灵帝派刘虞讨伐张举的同时,还遣公孙瓒讨伐乌桓叛兵,并受刘虞调遣。公孙瓒自幼聪慧,有勇有谋,乃北方名将,对受刘虞调遣颇有微辞,依仗手下又有班良将,自恃强大,不把刘虞放在眼里,放任部下侵扰百姓,情节十分恶劣。刘虞施政仁爱,爱护百姓,珍惜财物,俭朴率下,对公孙瓒的行径大为不满,因此,二人渐渐滋生隔阂,不能和睦相处。

初平二年(192),冀州刺史韩馥、渤海太守袁绍及崤山以东一带的守将认为献帝年轻,被董卓挟持到长安,音讯难通,献帝是否还在不得而知,都认为刘虞是皇室宗亲,又是本族长孙,一致思谋推举刘虞为帝,建立政权,于是大家公推原来的乐浪太守张岐向刘虞提出此事。刘虞听张岐道明来意,厉声叱责道: “现在天下离乱,皇上被挟持到长安。我等深受皇恩,却不能为朝廷分忧,清雪国耻。你们都是州郡的刺史、太守,应该齐心协力,为朝廷分忧解难。可是你们不但不思出力,反而提出这种荒唐的主张,这不仅害我,而且误国啊!”坚决予以拒绝。韩馥又请求刘虞领尚书事,封拜诸将,刘虞仍然不听,并将信使斩首,以断众人之心。随后刘虞派部下田畴、鲜于银冒险从小路出使长安,面见汉献帝。汉献帝在长安被董卓挟制,终日思谋回归洛阳,但苦于被董卓严加防范,毫无办法,见到田畴、鲜于银,以为东回有望,不禁大喜。于是派刘虞的儿子侍中刘和取道武关、南阳,暗去幽州,令刘虞速带军队来长安保驾东归洛阳。

刘和领取圣旨,星夜进发,不想早被割据淮南的袁术得知,途经南阳地界时,被袁术扣住,软禁起来。袁术派人将此事报告刘虞,请刘虞派军和他一起向长安出兵,否则就不放刘和回去。刘虞轻信袁术,不听深知袁术为人奸诈的公孙瓒极力劝阻,派遣数千骑兵到南阳。公孙瓒大为不满,就暗中派人游说袁术执押刘和不放。果然,刘虞骑兵到达南阳后,袁术不仅不派兵一道去长安迎接汉献帝,反而继续扣押刘和,并收编了刘虞的数千骑兵。刘虞知道了事情真相,十分痛恨公孙瓒,二人的仇冤进一步加深了。后来刘和伺机逃离南阳,继续北进投奔父亲,不想到了河北地界,又被袁绍扣住。

公孙瓒和袁绍有旧仇,多次攻打袁绍军队,都被袁军打败,却不死心,仍不停地出兵。刘虞害怕公孙瓒穷兵黩武,危害百姓,担心他一旦得志,便不可制约,不服调遣,不允许公孙瓒攻打袁绍,并且减少供给公孙瓒粮草,使其有后顾之忧。公孙瓒因此更是恼恨刘虞,屡屡故意违犯刘虞军令,不断地骚扰百姓,多次掠夺刘虞送给北方少数民族首领的物品。刘虞制服不了公孙瓒,就向献帝上奏公孙瓒大肆掠夺臣民,违犯国法,请予免职。公孙瓒也同时上奏朝廷,说刘虞克扣军粮,虐待将士。二人这样多次上奏,互相诋毁。公孙瓒还在蓟城筑起高垒,防备刘虞进攻。刘虞几次宴请公孙瓒,以图和解,而公孙瓒害怕有诈,都称病不去。刘虞眼看公孙瓒力量日渐壮大,担心日久成患,危及自己,于是和手下将领、谋士商议讨伐公孙瓒,削其兵权。谋士魏攸认为,公孙瓒虽有过错,但罪不及伐,宜于和解,苦劝刘虞,于是刘虞勉强作罢。

不久之后,魏攸去世,没有人能再谏劝住刘虞。终于,刘虞在初平四年(193)冬天,亲率10万大军进攻公孙瓒。即将起兵,从事程绪脱去盔甲铁衣,跪在刘虞马前,以死相谏: “公孙瓒虽然有过错,但是尚未给其确立罪名,您不晓之以理,使其悔过自改,而突起大军进行讨伐,恐怕对国家不利,对百姓有害,更何况胜败不能预料! 现在宜于停兵进军,广造声势,威慑公孙瓒,他一定能悔过谢罪,这是不战而使其顺服的上策,请您明察,三思而后行!”刘虞听完大怒,认为程绪在出兵之时,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对出师不利,就将其斩首,以示决心。幽州从事中有一个叫公孙纪的,因同宗同姓倍受公孙瓒恩惠,颇为感激,偷偷地派家人将刘虞出兵的消息告诉了公孙瓒。等到公孙瓒得到详细情况,刘虞大军已将公孙瓒所在城池团团围住。公孙瓒军队都在外地驻防,城中兵少,深感害怕,自料难免一死。情急之下,准备掘开东面城墙逃走。刘虞的围城军兵,都是新招募的士兵,未经大战,一路抢掠,贪恋财物,纵火焚烧民房,不听命令,战斗力极差。公孙瓒在城内决心决一死战,便挑选出几百名精锐士兵,皆心腹嫡系,掘开城墙,勇猛冲出,又顺风放火,烧死刘虞兵卒。刘虞乱了阵脚,指挥不动,只好退却,一路大败,和亲信逃进居庸县。公孙瓒在后面紧追不舍,围住居庸县城,调来军队猛烈攻打,三天后攻破县城,刘虞及妻子儿女被活捉。公孙瓒将刘虞押到蓟城,没有杀他,让他负责一些文字事务。

汉献帝在长安并不知刘虞被擒之事,派使者段训到幽州加封刘虞,督领北方六州。又拜公孙瓒为前将军,封易侯,节度幽、并、青、冀四州军队。公孙瓒趁此机会,在段训面前诬陷刘虞和袁绍结盟,欲自立为帝,背叛朝廷,胁迫段训将刘虞斩首于蓟。然后把刘虞首级送往长安。刘虞亲信尾敦听说,为报刘虞厚待,在半路上将首级劫走,与其身体缝合一起,草草安葬。

刘虞一生俭朴,衣服旧了,缝补之后仍穿,在幽州一带的老百姓中威信很高。他死后,公孙瓒的士兵搜查他家,见他的妻妾们个个都穿着豪华的丝绸,奢侈至极。人们又对他的节俭产生了怀疑。

相关参考

田畴与曹操是什么关系

?田畴是东汉末年的一名隐士,也是一名学者,一开始曾经在刘虞的手下做事,刘虞是当时的幽州牧,之后在曹操经过幽州地界的时候投了曹操,之后便一直在曹操手下做事,曾经两次因为有很大功劳而被曹操授予封亭侯,两次

袁绍、韩馥为何拥立刘虞当皇帝?刘虞因何拒绝

公元191年,袁绍、韩馥等关东诸将商议,公推幽州牧刘虞为帝,以对抗控制汉献帝的董卓。可是,这一提议却找到了刘虞本人的强烈反对。刘虞疾言厉色的对袁绍的使者说:“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国耻。...

田畴与曹操是什么关系?田畴是个什么样的人

田畴是东汉末年的一名隐士,也是一名学者,一开始曾经在刘虞的手下做事,刘虞是当时的幽州牧,之后在曹操经过幽州地界的时候投了曹操,之后便一直在曹操手下做事,曾经两次因为有很大功劳而被曹操授予封亭侯,两次

三国刘虞十万雄兵为何打不过公孙瓒几百人

刘虞此人,是汉末忠臣,在他担任幽州刺史、幽州牧其间,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当时,幽州文官自然以刘虞为首,可是武将却以公孙瓒为首。本来,公孙瓒要接受刘虞的节制,尤其是公孙瓒的军需供应要倚仗刘虞。因此,两

袁绍、韩馥为何要拥立刘虞当皇帝?

公元191年,袁绍、韩馥等关东诸将商议,公推幽州牧刘虞为帝,以对抗控制汉献帝的董卓。可是,这一提议却找到了刘虞本人的强烈反对。刘虞疾言厉色的对袁绍的使者说:“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国

东汉末年袁绍、韩馥为何要拥立刘虞当皇帝?

公元191年,袁绍、韩馥等关东诸将商议,公推幽州牧刘虞为帝,以对抗控制汉献帝的董卓。可是,这一提议却找到了刘虞本人的强烈反对。刘虞疾言厉色的对袁绍的使者说:“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国耻。...

东汉末年时期袁绍为何要拥立刘虞当皇帝?

公元191年,袁绍、韩馥等关东诸将商议,公推幽州牧刘虞为帝,以对抗控制汉献帝的董卓。可是,这一提议却找到了刘虞本人的强烈反对。刘虞疾言厉色的对袁绍的使者说:“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国耻。...

东汉末年袁绍、韩馥为何要拥立刘虞当皇帝?

公元191年,袁绍、韩馥等关东诸将商议,公推幽州牧刘虞为帝,以对抗控制汉献帝的董卓。可是,这一提议却找到了刘虞本人的强烈反对。刘虞疾言厉色的对袁绍的使者说:“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国耻。...

袁绍、韩馥为何拥立刘虞当皇帝?他又因何拒绝

公元191年,袁绍、韩馥等关东诸将商议,公推幽州牧刘虞为帝,以对抗控制汉献帝的董卓。可是,这一提议却找到了刘虞本人的强烈反对。刘虞疾言厉色的对袁绍的使者说:“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国耻。...

袁绍、韩馥为何拥立刘虞当皇帝?他又因何拒绝

公元191年,袁绍、韩馥等关东诸将商议,公推幽州牧刘虞为帝,以对抗控制汉献帝的董卓。可是,这一提议却找到了刘虞本人的强烈反对。刘虞疾言厉色的对袁绍的使者说:“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国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