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康乾盛世的集大成者乾隆,说中华语言,书中华文字

Posted 康熙

篇首语:遇到一些人,知道一些事,才能懂的理解与珍惜,才能看清自己的方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康乾盛世的集大成者乾隆,说中华语言,书中华文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康乾盛世的集大成者乾隆,说中华语言,书中华文字

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乾隆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如果我们不带历史偏见的来看乾隆皇帝,他的处世态度、执政理念包括治国业绩,都与康熙惊人地相似。执中而治,反对苛政,追求做一个完美的君主。在世俗的层面上展开一场精神炼狱,宽以待人,追求做一个完美的人。掌权时间长达六十年以上,继往开来,开创盛世。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乾隆是康熙的山寨版,甚至是山寨升级版,同时他也是康乾盛世的集大成者。> >在乾隆治下,大清王朝的面积无以伦比的大,版图超过汉朝和唐朝,仅次于十三世纪的蒙古帝国。大清周边有几十个国家拥护大清,同时承认大清对他们有宗主权,这是乾隆时期比其他时期强的一个地方。另外一个强悍之处是在经济上,康熙留给雍正的库存现银只有八百万两,而乾隆留给嘉庆的则有七千万两,是前者的近十倍。>同时还有近三亿子民,远超康熙六十一年的两千五百多万人口,中华黎民在乾隆治下生生不息(见《清实录》)。虽然乾隆的人口暴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清版图扩大所导致的,但毫无疑问,乾隆时期的大清是一个大国。同时大清向世界输岀价值观(朝鲜、日本等国一直效法大清的价值理念与价值判断),并拒绝当时世界上其他王朝与它平起平坐。> >通常来说,能否向其他国家输出价值观,以及是否拥有数目庞大的附庸国,这是大国的两大标志性符号。同时这也是乾隆开创盛世的最好证明。为多尔衮平反就体现了乾隆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现实担当。顺治当年曾将多尔衮削爵,撤出宗庙,开除宗室,追夺所有封典,籍没家产人口入官(见《清史稿·多尔衮传》)。>此后不久,他还下令将多尔衮的陵墓毁掉,并鞭尸示众,砍掉脑袋。这样一个骇人听闻的行为和先祖顺治联系在一起,乾隆认为这是大清历史的污点。可一百多年来,康熙和雍正因为种种原因不敢涉及此事,乾隆就觉得为多尔衮平反一事非他莫敢为。而且此一事件经过百余年的发酵或者说沉淀,其中的是非曲直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顺治当年骇人听闻的处理方式,对待一个皇父、开国重臣,处理起来如此不择手段,确实对大清的名誉有损,对大清的人心有伤。乾隆四十三年,乾隆正式为多尔衮平反昭雪,恢复原爵。乾隆的这个举动应该说是加分之举,因为他在以人为本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从顺治到康熙再到乾隆,一条向中华文明、文化致敬的道路清晰可见。>顺治陶醉于满汉文明的大融合,康熙身体力行,成为汉文明和西方文明中多个领域的学者。而乾隆更是集大成者,在位六十年,不仅是汉文明的学习者,也是汉文明的整理者、传播者。乾隆皇帝上守天道,下拜孔圣,说我中华语言,书我中华文字,奉行中华体制,奉养中华黎民。乾隆大力主持纂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乾隆集全国之力完成的项规模浩大的文化工程。参与者前后有4186人,时间长达二十年,这些文化界的精英们对各地图书典籍进行了一次全面地、系统地清理,选择重要的刻本、抄本,收录《四库全书》。对中华文明来说,这实在是继明《永乐大典》后功莫大焉的事情。>可以说是盛世之举,所谓盛世修书,乾隆也需要这样一项规模浩大的文化工程来对其盛世的确凿性加以证明。乾隆皇帝还是一名诗人,准确地说应该是汉文化诗人。乾隆和康熙一样,勤奋好学,是多个领域的学者,“诗人”二字,乾隆还是可以担得起的。乾隆一生喜爱作诗,据统计,他写的诗总计有42613首。>毫无疑问这是个惊人的数字,因为《全唐诗》所收的唐代2200多位诗人的作品,才48000多首。乾隆皇帝可谓以一人敌数千人,或者说他撑起了一个时代,起码在诗作数量上。也许我们可以质疑他写的42613首诗的质量,可以怀疑他是否请了人为其代劳。但我们不可以质疑的是他的诚心、热心,对中华文明的诚心、热心。>毕竟一个人诗写得有多好是不可求的,但是能写多少是可以追求的。《清实录·高宗实录》记载乾隆皇帝:每天余时,或作书,或作画,无他可娱,或作诗,或作画,往往作诗。而作诗最为常事,每天必作数首。”一个满族皇帝,对写汉诗如此孜孜以求,中华文明的魅力真是无坚不摧。除此之外,乾隆还是一个有名的文物收藏爱好者,清宫书画大多是他收藏的。> >乾隆皇帝每天临摹宋朝黄庭坚的书法,不过他写的字黄庭坚的字实在是谈不上形似。从现在存世的乾隆书迹看,他的字虽然点画圆润均匀,结体婉转流畅,但是缺少变化和韵味,并无明显的成就。但是乾隆对书法的热爱就像他对诗作的热爱一样,确实是疯狂的。因为喜爱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乾隆在差不多五十年的时间里,在这幅只有二十多字的残简上写满了自己的题跋。>总计达73处之多,完全淹没了王羲之的真迹,但是乾隆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很有与名家融为一体的意思。乾隆还是个画家,他酷爱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也许是鉴识水平太低,乾隆一直赏玩不已的《富春山居图》其实是一幅赝品。到后来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真迹出现时,乾隆却依旧认假为真,每天捧着假画赏玩不已。>在这幅假画上,乾隆先后题诗55处,那份热爱,依然虔诚。可以这样说,乾隆皇帝对中华文明的热爱是全方位的,也是不掩饰的。这是中华文明对一个王者的征服,这样的征服出现在盛世,有其象征意义,也有内在的历史逻辑在起作用。乾隆终究逃不过这样的历史逻辑,他似乎也不想逃,而是沉醉其间,沉醉在中华文明的巨大覆盖里,不能自拔。

相关参考

康熙乾隆两大皇帝执政相似却也大不同 康乾盛世

将乾隆与康熙比,会发现很多相似但又区别巨大的地方。康熙帝举行博学鸿词科考试,乾隆也举行博学鸿词科考试;康熙帝南巡6次,乾隆帝也是南巡6次;康熙帝搞文字狱,乾隆也搞文字狱;康熙帝与民同乐,举办千叟宴,乾

东巴语言和文字有何历史 纳西族文化

东巴文化是纳西族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放射出璀璨光芒的瑰宝。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罕见的“活着的原始象形文字”,用这种文字书写成的两万余册东巴经籍,是关于纳西族古代

康乾盛世包括雍正吗,为什么说康乾盛世,中间的雍正呢?

为什么说康乾盛世,中间的雍正呢?1、康乾盛世又名康雍乾盛世、康雍乾之治、康乾之治。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同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该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

康乾盛世“康乾”社会比明代大倒退

“康乾”社会比明代大倒退满清入主中原,造成社会大倒退。游牧民族的陋习、农奴制的烙印,随处可见。野蛮的“圈地运动”更严重地破坏了中华全国的生产力。社会上一片“主子、奴才”的令人厌恶的喳喳声。推行愚民政策

为什么说乾隆盛世拉开清朝大崩溃序幕

乾隆盛世拉开清朝大崩溃序幕乾隆盛世的功绩是创造了空前的政治稳定,养活了数量空前的人口,然而,这一时代给中华民族精神造成的永久性创伤,远大于其成就。在盛世的假面之下,大崩溃已拉开序幕。《英使眼里的盛世》

为什么说乾隆盛世拉开清朝大崩溃序幕

  乾隆盛世拉开清朝大崩溃序幕  乾隆盛世的功绩是创造了空前的政治稳定,养活了数量空前的人口,然而,这一时代给中华民族精神造成的永久性创伤,远大于其成就。在盛世的假面之下,大崩溃已拉开序幕。  <英使

为什么说“康乾盛世”是自欺欺人的鼓吹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乾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1793年农历八月十三,经过万里海途的颠簸,英国使臣马戛尔尼终于在热河避暑山庄,如愿见到了80岁的乾隆皇帝。只不过此时的马戛尔尼很

为什么有人说 ”康乾盛世”是个笑话

康熙、雍正、乾隆一直是影视剧常用的题材,一般来讲,影视剧中会把皇帝演绎得极为英明神武、仁慈爱民,然而事实是这样的吗?很多人都认为,其实「”康乾盛世”只是过誉了,此时的大清人口增长非常快,疆域面积也更大

历史人物 19岁嫁66岁乾隆,因为赏赐被吓死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循贵妃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说到乾隆,公众相对都比较熟悉,在继承父亲雍正及祖父康熙盛业基础上,开启中华两千年封建历史的最后一个盛世,即康乾盛世。然而历来人们都对乾隆颇有争议,

为什么说“康乾盛世”是弥天大谎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康熙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从康熙中叶起,清朝出现了相对繁荣的局面,到雍正、乾隆年间,清朝国力达于鼎盛。这段时期,其时间跨度130多年,是清朝统治的高峰,但是,很多人也认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