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杜楚客为什么要执意辅佐一位新君

Posted 尚书

篇首语: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杜楚客为什么要执意辅佐一位新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杜楚客为什么要执意辅佐一位新君

家里已经有两位宰相,他不走寻常路,要独力辅佐一位新君,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唐朝杜楚客,出身于京兆杜氏家族,京兆也就是今天的陕西西安。他的曾祖杜皎和祖父杜果在北周任高官。杨坚建立隋朝后,他父亲杜咤任昌州长史,育有三子,老大被王世充所杀,老二杜如晦,老三就是杜楚客。>杜楚客这人,年轻时就有才气。史书上说他崇尚奇异节操,不得不说,他以后的作为确实证明了他是个不走寻常路的人。>>隋朝末年,二哥杜如晦投靠李世民帐下。王世充占据洛阳称帝,杜楚客和他大哥密谋起事,结果被告密,哥哥被杀,他自己也被关押。谁能想到告密的不是别人,正是他们的族叔杜淹。>杜淹这人虽有才学却向来热衷名利,他听说隋文帝杨坚喜欢重用隐士高人,就约上好朋友一起到太白山装模作样的隐居,被杨坚远远的发配到南方。后来又想尽办法做了王世充的吏部尚书,这样的人自然跟杜楚客兄弟三个互相看不顺眼。杜淹囚禁了杜楚客,可不是什么恻隐之心,他不给杜楚客饭吃,慢慢的折磨他,差点把杜楚客饿死。后来李世民收复洛阳,要杀死杜淹。杜如晦见到弟弟模样,也恨得不行,没想到杜楚客居然哭着为杜淹求情。杜如晦绝不同意,杜楚客说:“叔叔害死大哥,现在二哥又要杀死叔叔,一门之内,自相残杀,实在是让人心痛!”,杜如晦求李世民免了杜淹的死罪。杜楚客到嵩山隐居。>>贞观元年,杜淹任吏部尚书,成为宰相之一。他前后推荐四十余人,后来都成为知名官员。杜淹死后,杜如晦统领东宫兼吏部尚书,不久升尚书仆射,与房玄龄共同辅佐朝政,贞观四年病逝。李世民启用杜楚客为蒲州刺史。>>杜楚客自认有宰相之才,哥哥和叔叔都做到宰相,他心中早有打算,要独自扶立一位新君。后来太宗命他担任魏王府长史,拜工部尚书,杜楚客知道他的机会来了。太宗逐渐不喜欢太子李承乾,杜楚客就私下里替魏王李泰以钱财联络朝臣,鼓动朝臣上书太宗改立李泰为太子。然而他的行动瞒不过太宗李世民,事发之后,李世民因为杜如晦的功劳,免杜楚客死罪,最后他老死家中。

相关参考

历史秘闻 杜楚客,李泰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李泰最后的下场是什么?他的父亲是大唐太宗文皇帝,母亲是母仪贞观的文德皇后长孙氏。太子同母弟,高宗同母兄。他一生荣宠,享尽万般父爱,受到的种种逾矩宠爱,屡屡招徕朝臣的侧目,就连史官都不得不心生感慨。他的

冯玉祥因对郭松龄充满惋惜之情而执意辅佐盛世才

核心提示:郭松龄并无子嗣,但是他有—个外甥,名叫盛世才,当年还是一个学生,其生活及学习全靠郭松龄。郭松龄当年遇害后,盛世才生活无着,面临失学,曾写信向冯将军求助,冯将军慷慨解囊,一直供到他留学归来。后

历史秘闻 冯玉祥因对郭松龄充满惋惜之情而执意辅佐盛世才

核心提示:郭松龄并无子嗣,但是他有—个外甥,名叫盛世才,当年还是一个学生,其生活及学习全靠郭松龄。郭松龄当年遇害后,盛世才生活无着,面临失学,曾写信向冯将军求助,冯将军慷慨解囊,一直供到他留学归来。后

历史人物 宗楚客简介_新唐书宗楚客传_概括宗楚客的性格特点_宗楚客收贿赂

中文名:宗楚客别名:叔敖国籍:中国民族:汉主要成就:官至宰相,工于诗词代表作品:奉和人日清晖楼宴群臣遇雪应制、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宗楚客–唐代大臣  武后时,突厥沓实力吐敦降唐,部落迁居平夏,谣传吐

唐朝 宗楚客生平简介?宗楚客历史评价?

宗楚客宗楚客经历了武则天及中宗二朝,三次拜相,倚为武氏和韦氏的心腹,在两朝风云激变的社会政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在后期的政治斗争中,他的影子几乎无处不在。宗楚客,字敖叔。祖籍南阳(今属河南),他

历史人物 唐朝宰相、诗人宗楚客简介,宗楚客的名诗有哪些

人物生平官至宰相武后时,突厥沓实力吐敦降唐,部落迁居平夏,谣传吐敦反叛,京师震动。当时,宗楚客为兵部员外郎,武则天召见,咨问方略。宗楚客分析吐敦为人忠义和厚,不会轻易反叛,但其侄默子,颇为狡悍。素与吐

西汉富豪杨王孙为何执意要裸葬

中国人的死后归葬,自古有许多讲究。《礼记》规定:“衣足以饰身,棺周于衣,椁周于棺,土周于椁。”寿衣装饰遗体,内棺装殓逝者,外椁容纳内棺,黄土掩埋外椁。另外还有严格的“小殓”、“大殓”、“吊唁”、“出殡

解析彭玉麟为什么执意要杀李鸿章的儿子

彭玉麟为官清廉,刚正无私。对于彭玉麟为什么执意要杀李鸿章的儿子,史料记载李秋升危害百姓,而且他并不是李鸿章亲生的,而是侄子。因李鸿章特宠爱他所以就把他当成自己的儿子。而李秋升仗着势力,横行霸道,无恶不

曹操为什么要执意去追击挟天子西迁的董卓

且说,董卓为了躲避盟军的风头,接受李儒的建议,挟天子以迁都长安。曹操强烈建议盟军举兵追击,但其它各路诸侯无一响应。即使在此等情况下,曹操毅然决定率领家将前去追击。那么,曹操为什么要执意去追击挟天子西迁

为何李鸿章执意要建立北洋水师?

李鸿章可谓中国近代最重要的外交家。外国媒体甚至评论:“只知李鸿章,而竟不知有清朝廷。”然而,百年之前,有谁理解改革者李鸿章的情与难?改革正当时,又有谁理解改革的远见和彷徨?今日,我们《重读李鸿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