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钟会为什么选择叛变

Posted 司马

篇首语:少年乘勇气,百战过乌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钟会为什么选择叛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钟会为什么选择叛变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再世张良的钟会为什么在匆忙之间会叛变呢?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三国时期的钟会出生在一个政治家庭,他的父亲是曹魏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书法家钟繇,钟繇在曹丕时期与王朗、华歆并称三公。>钟会出生的时候,钟繇已经是75岁的高龄了,钟繇老年得子,自然对这个儿子十分喜爱,对他这个儿子的生母张昌蒲更是宠幸得不得了,但张昌蒲身份只是个小妾,钟繇使出了浑身解数,休掉了原配,在死之前将钟会的生母张昌蒲扶正。>因为她母亲的身份,他妈妈没少受到家里人的欺负。钟会出生没几年,他的父亲就去世了。钟会与他母亲只能相依为命,他的母亲教会他读书识字,并抚养他长大成人。>>对此,长大后的钟会对他的母亲感情特别深,在她母亲去世后,他为此专门写了一篇关于他母亲的传记来回忆母亲的学识和教他做人的道理。并不顾当时世俗的反对,以正室的身份将母亲下葬。>小时候的钟会,特别地聪明,学东西非常快,又读了很多书,并很快小有成就,名声远扬。>年轻时候的钟会十分要强,性格倔强,也不服气谁。后来有一次,他去拜访当时的名士嵇康,嵇康正巧与友人在门前的大树下炼铁,头也不抬也不招待钟会,钟会站了好一会儿,自感无趣,就悻悻离去。>他准备走的时候,嵇康突然揶揄地问了他一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愤愤地答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虽然钟会没有说什么,但还是觉得嵇康瞧不起自己,觉得自己受到了羞辱。这也为后来促使司马昭杀掉嵇康埋下了伏笔。>除了读书,钟会还经常与司马师、司马昭兄弟、陈骞、陈泰等高官子孙们一起玩耍,应该说钟会与司马氏兄弟从小知根知底,互相还特别的了解。可能在那个时候,钟会尚未把司马兄弟当成自己的主子。>但高平陵的事变改变了钟会的一生,他也彻底地看清了形势,主动投靠司马师兄弟,这在当时也是很现实的选择。相比起夏侯玄等人来说,钟会并不是一个忠臣,他也没有没想过去当一个忠臣,而是见利而动,艰难地把从一朝儿时的玩伴突然变成君臣关系。>司马师在完成平叛毌丘俭之后,回师途中病逝于许昌,按当时魏帝的诏令是让傅嘏带领军队先行回朝,让司马昭留镇许昌,但政治上极为敏感的钟会看出这是个政治幌子,因为他深知魏帝曹髦绝不甘心当一个傀儡皇帝,他曾提醒过司马师说这个皇帝“才同陈思,武类太祖”。>钟会这时作为司马昭的腹心之臣,开始与傅嘏积极谋划应对,一边写信说明情况,一边簇拥着司马昭率领着大队人马往回赶,并在洛阳郊区扎下营盘,察看朝廷动静,魏帝曹髦果然泄气,见到大军压境,无奈之下只得下诏封司马昭为大将军,接管兵权,并统理朝政。>>正因为有着钟会这次的极大帮助,司马昭才安稳地接管了司马师的权力,因为这件事,钟会非常的得意,觉得自己特别了不起,自己要是追求起功名利禄来会特别的简单,便有些飘飘然了。>后又随着司马昭平叛诸葛诞,钟会更是一刻不离的为司马昭出谋划策,出力很多。这个时候,很多人就夸他是张良在世,计划的事从来都是言无不中。>钟会顿时声名大振,上至皇帝,下至群臣,交口陈赞。从此时起,钟会更是志得意满,逐渐对功名心越来越看重。>尽管司马昭对他非常地赏识,但肯定也察觉到了钟会性格的细微变化,虽然让他参与处理了很多朝廷的机密大事,但两个人在这时定是有了心理隔阂。>聪敏的钟会为了掩盖自己对权力的野心,一再高调地推脱司马昭赏给他的高官厚禄,想必他这么做不仅是让司马昭放心,同样也在等待一个机会。>随着曹魏外臣如王凌、毌丘俭,诸葛诞等相继叛乱而亡,夏侯玄、邓飏、李丰等曹魏内臣被剪除干净,司马昭的野心在这时可谓昭然若揭,钟会作为司马昭的心腹,自然心如明镜,做事也变得小心低调多了。>直到魏帝曹髦被司马昭杀害后,司马昭一时成为朝廷上下议论的焦点所在,臣弑君,臣还安然无恙,总会惹来很大的争议。>弑帝的最大推手贾充开始越来越受到司马昭的赏识,替代了钟会成为司马昭更重要的心腹智囊。>为了摆脱社会的舆论,转移国内的政治矛盾,也为了积累篡位的政治资本,司马昭就将眼光放在弱小的蜀汉国身上。他知道,蜀汉自从经过诸葛亮、姜维多次出兵,实力更加弱小,已经风雨飘摇了。>>他找来钟会商量讨伐蜀汉的事情,钟会当然知道司马昭的初心并不是真的一口吃掉蜀汉,而是为了谋取篡位的资本,获得更大的功绩来平抑国内的舆论。>十分聪明的钟会,主动请缨,接过伐蜀的重任。他觉得,伐蜀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就算不能一举拿下,也是获取功名的好机会,这恰恰也是他苦苦等待的最后机会。>在这之前,很多人就早已看穿了钟会的心思,如司马昭的夫人王氏就曾对司马昭说:“钟会见利忘义,喜欢制造事端,如果太抬举他,给他权力,他一定会作乱,不能给他很大的权力。”>邵悌也对司马昭说,今天派遣钟会带领10万大军去伐蜀,只有他一个人恐怕有点不放心,不如再派其他的人一起去。>知弟莫若兄,虽然钟会的功名、才智都远高于他的哥哥钟毓,但钟毓曾对司马昭就说,我弟弟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获取功名,但是很难收敛,不能让他拥有专断的权力。>可想而知,久在政治权利争斗中心的司马昭对授人以柄这点常识还是非常在意的,虽然他同意给钟会兵权去伐蜀,但从此时起,他和钟会的关系也远不如以前那样亲密了,开始对钟会有了戒备的心里。>不仅给钟会派遣了一个监军卫瓘,还分兵三路,当钟会攻入蜀地后,又派遣自己心腹贾充西据汉中察看形势。>在钟会和邓艾取得节节胜利的同时,司马昭赶忙让皇帝给自己加官进爵。此时的钟会犹如蛟龙入海,觉得该是自己建功立业的时候,他为了独掌兵权,诬陷一同进兵的诸葛绪懦弱不会打仗,抓了后送给司马昭处理。>蜀国投降后,又派卫瓘抓了邓艾父子,这时候的钟会终于掌控了二十万兵马的大权,开始有了非分之想,觉得自己经历了那么多事,都是算无遗策,论聪明才智,谁能比得上我?论对国家的重要贡献,又有谁能比得上我?>他又深知司马昭防备心太重,如今自己立了大功,功高盖主,司马昭难保不会对付他,再一想伐蜀这么随随便便就成功了,就算攻取天下也不是什么难事。开始志得意满,也不把司马昭放在眼里了。>他觉得凭他的才能,一样可以跟司马昭平起平坐,何必一定要屈居在他人之下呢?加上蜀地险阻,即使与司马昭争夺中原失败了,也完全可以跟刘备一样在蜀地称王称霸。>>司马昭虽然远在洛阳,但对钟会的所作所为从一开始就十分怀疑,等到听说邓艾谋反的事以后,就立马赶到了长安,等待事情的变化。>为此,他还专门给钟会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害怕邓艾不服从朝廷的诏书,已经派遣中护军贾充带领着步骑一万多人进入斜谷,屯守在乐城,我自己带领了10万的兵马在长安,说不定我们马上会再见面了。”>这是司马昭赤裸裸地威胁,意思是让钟会别做傻事。钟会看了书信后,不愿服输的他心里十分反感,他知道就算不谋反这样回去,也可能被人告发有谋反罪,害怕落个造反被杀的钟会,知道即使自己想不谋反也不成了,仓促之间,起兵造反,最终因准备不足而失败,自己也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钟会、邓艾一死,司马昭安心的多了,再也没有很有能力的反对者了。而他可以独占伐蜀的大功,让魏帝晋封自己为晋王,开始了司马师家族全面统治的时代。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钟会举兵叛变,司马昭为什么没有灭他全族

今天本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钟会叛变举兵造反,为什么司马昭没将其灭族?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作为曹魏权臣司马昭的头号“智囊”,钟会曾参与过平定毌丘俭、诸葛诞叛乱,并阻止过魏帝曹髦的夺权计划,故而深受主公

无组织者仍旧会出事 钟会的叛变功亏一篑

各时代的各级政府都很害怕下面人组织起来,因为松散的个体能力有限,一旦组织起来杀伤力就会大很多,比如黑社会。不过世事无绝对,无组织也一样可能出事。三国后期,魏国派邓艾、钟会两员大将出动大军,对以刘禅为核

无组织者仍旧会出事 钟会的叛变功亏一篑

各时代的各级政府都很害怕下面人组织起来,因为松散的个体能力有限,一旦组织起来杀伤力就会大很多,比如黑社会。不过世事无绝对,无组织也一样可能出事。三国后期,魏国派邓艾、钟会两员大将出动大军,对以刘禅为核

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魏国军事家,钟会为什么会叛变呢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钟会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国时期,蜀国的王平就曾经在延熙六年拜前监军兼镇北大将军统辖汉中军队。吴国孙亮曾派冯朝为监军使者,督徐州诸军事。那么曹魏方面的监军,又是如何的呢?

魏晋才女辛宪英生平简介 辛宪英是如何预言钟会将会叛变的?

  辛宪英是辛毗的女儿,羊耽之妻,辛敞之姐,大将羊祜的姑妈,魏晋时期有名的大才女,时人评价她是“女子之智识,有男子不能及者”。  辛宪英的才,不只是说她知书达理,更重要的还是指

历史人物 魏晋才女辛宪英生平简介 辛宪英是如何预言钟会将会叛变的

  辛宪英是辛毗的女儿,羊耽之妻,辛敞之姐,大将羊祜的姑妈,魏晋时期有名的大才女,时人评价她是“女子之智识,有男子不能及者”。  辛宪英的才,不只是说她知书达理,更重要的还是指她拥有极其敏锐的政治嗅觉

曹操这一招,几十年后坑死钟会,更把在魏国造反变成地狱模式

读三国历史,有个奇怪的现象。在魏蜀吴三国中,魏国是军队数量最多,兵源成分最杂的。然而,士兵叛变规模却最小。纵使有将领叛变,但是却无法携带军队一起叛变。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在三国末期,夏侯霸投降蜀汉可以说

曹操这一招,几十年后坑死钟会,更把在魏国造反变成地狱模式

读三国历史,有个奇怪的现象。在魏蜀吴三国中,魏国是军队数量最多,兵源成分最杂的。然而,士兵叛变规模却最小。纵使有将领叛变,但是却无法携带军队一起叛变。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在三国末期,夏侯霸投降蜀汉可以说

三国将领钟会为什么会选择造反反对司马家

钟会,三国时期的将领,谋士,是与王羲之齐名“钟王”的钟繇最小的儿子,出生于文人之家,自小受到良好的环境熏陶,从小便博览群书,他的聪明才智得到众人的赏识。但是他狭隘的气量害死了不少的能人志士,竹林七贤的

三国将领钟会为什么会选择造反反对司马家

钟会,三国时期的将领,谋士,是与王羲之齐名“钟王”的钟繇最小的儿子,出生于文人之家,自小受到良好的环境熏陶,从小便博览群书,他的聪明才智得到众人的赏识。但是他狭隘的气量害死了不少的能人志士,竹林七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