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李隆基为什么会重用毫无忠诚的安禄山

Posted 潼关

篇首语:那就是假话,所谓天才。勤奋的工作才是实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李隆基为什么会重用毫无忠诚的安禄山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李隆基为什么会重用毫无忠诚的安禄山

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安禄山15万军队轻松攻克长安 大唐王朝为何不堪一击,欢迎阅读哦~>755年11月,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从范阳起兵,打着奉旨讨伐杨国忠的旗号,起兵反叛唐朝。>安禄山有多少兵力?15万。当时唐朝有多少兵力?50—60万。然而,就在这种实力悬殊的情况下,安禄山军队一路南下,势如破竹,打得唐朝军队节节败退。仅仅一个月,安禄山军队就攻破了大唐王朝第二大城市、东都洛阳。第二年年初,大唐王朝都城长安的最后一道屏障又被叛军攻破。>面对咄咄逼人的叛军,唐玄宗李隆基被迫带着杨贵妃、杨国忠,以及部分皇族重臣,狼狈逃亡四川,开始了著名的“天子九迁”的第一迁。>都说唐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最强盛的阶段,唐玄宗又一手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为何在安禄山区区15万人马面前,大唐王朝显得如此不堪一击?>>二>安逸日子过得太久了!人们摇头叹息。>用《旧唐书》的话说,就是:“天下承平日久,人不知战,闻其兵起,朝廷震惊。”我们知道,唐朝自618年立国,到755年已经有137个年头了。除了唐朝初期几年,李渊、李世民父子南征北战,扫荡了王世充、窦建德等割据势力,其余130余年,国内基本没有什么战事,只有边境断断续续地进行着规模不大的对外战争。>百年无战事,这就意味着“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这就意味着老一辈的虎狼之将早已去世,新一代的年轻将领基本没有实战经验;这就意味着除了边防军外,从中央到地方的部队军纪涣散、腐朽不堪。>755年底,叛军攻打洛阳时,守城士兵看到城下漫山遍野的叛军,浑身直打哆嗦,甚至有胆小的士兵吓得失足从城墙上掉了下来。>与之相比,安禄山的军队一直镇守于北方边境地带,与突厥、契丹经常交战,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同时,安禄山蓄谋已久,准备充分,进展神速,每天能够推进60里。再加上安禄山治军严肃,军队战斗力很高,“禄山令严肃,得士死力,无不一当百,遇之必败。” 这样一来,唐朝军队根本就不禁打。>756年5月,南阳节度鲁炅率领10余万人,在枌河跟叛军作战,战斗的结果是:唐朝军队全军覆没,鲁炅只身逃脱,好不容易从枪林弹雨中捡回来一条命;>756年6月,刚刚被启用的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哥舒翰率领8万人出潼关抵御叛军。哥舒翰多年参与对吐蕃、突厥的作战,屡有胜果。但是,哥舒翰依然被叛军上了一课,全军覆灭,哥舒翰本人被活捉……>>三>国内的常规军队不禁打,边防军队去了哪里?>有唐一代,始终面临着来自吐蕃、契丹、突厥、奚族的威胁,因此在边境地带驻扎了不少边防军队。统领这些边防军队的就是节度使。安禄山本身就是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唐朝一共有10个节度使,统领了近50万大军。安禄山带走了15万,剩余差不多35万为什么不回来勤王?>一方面,这35万人镇守在漫长的边境线上,看起来多,实际上每个点上也分不了多少。如果将他们全部撤回勤王,外族军队趁虚而入怎么办?实际上,“安史之乱”发生后,朝廷曾经将对付吐蕃的军队抽调回去平叛,吐蕃军队趁虚而入,占领了陇右、河西大片地区。>另一方面,在交通、通讯极度不发达的唐朝,就算边防军收到勤王的命令,日夜兼程赶回中原,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几千里路程,难道说到就到了?并没有这么简单。>安史之乱发生之际,老将郭子仪正在老家为母亲守孝。朝廷将他“夺情”启用,任命他为朔方节度使,率领镇守朔方的边防军讨伐杀安禄山叛军。郭子仪治军有方,边防军训练有素,但他们与叛军接触时,也已经是756年的事情了。那时候,唐玄宗都已经逃往四川了,长安也落到叛军手中了。>四>>“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唐玄宗李隆基不是这样的硬气天子。>其实,在唐玄宗在位前期,颇有英明神武之相。他不但长得帅气,办事也干净利落、杀伐决断,不在当年的唐太宗李世民之下。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就是这样来的。>然而,随着年龄的增大,唐玄宗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他先后宠幸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重用对唐朝毫无忠诚度的安禄山镇守边境,最终酿成“安史之乱”的祸事,白白葬送了大唐盛世。>唐朝名将辈出,唐玄宗朝就有好几位,如王忠嗣、高仙芝、封常清等,都是久经沙场的百战之将,却先后被唐玄宗亲手扼杀。>当安禄山从范阳起兵后,唐玄宗惊慌失措,从战略到战术上都表现得极为幼稚。>以潼关之战为例。>756年夏天,安禄山叛军进攻潼关。此前,守将哥舒翰在潼关经营多年,将潼关防备得固若金汤,在叛军潮水一样的攻势面前屹立如山。由于叛军东进被张巡阻于雍丘(今河南杞县),南下又被鲁炅阻于南阳(今河南邓州),安禄山军队陷于腹背受敌的尴尬局面。安禄山一度想放弃洛阳、撤回范阳老巢。>>就在这时候,唐玄宗在杨国忠的煽风点火下,竟然要求哥舒翰离开潼关与叛军决战。哥舒翰多次劝说,唐玄宗一律不听,反而一再催促哥舒翰出关迎敌。哥舒翰无可奈何。高仙芝、封常清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啊。于是,当年6月的一天,哥舒翰“恸哭出关”,结果全军覆灭。>后来,诗人杜甫在著名的《潼关吏》中感慨:“谨嘱关防将,慎勿学哥舒。”其实,这应该归罪于瞎指挥的唐玄宗。

相关参考

唐朝安禄山是怎么样得到玄宗李隆基赏识的?

安禄山,是“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旧唐书·安禄山传附子庆绪传》谓“禄山父子僭逆三年而灭”,到宋人欧阳修等编《新唐书》则把安禄山列入《逆臣传》中。史学家从来把“安史之乱”称为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禄

安禄山调戏杨贵妃,杨贵妃安禄山之间各种风言风语流传,李隆基为什

杨贵妃安禄山之间各种风言风语流传,李隆基为什么不在乎?笔者觉得这其实就是一些人杜撰出来的谣言,若是安禄山跟杨贵妃之间真的有点什么,恐怕安禄山早就被李隆基给杀了,哪里还会有命能够活到后面发动安史之乱的时

唐朝安禄山是怎么样得到玄宗李隆基赏识的?

安禄山,是“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旧唐书·安禄山传附子庆绪传》谓“禄山父子僭逆三年而灭”,到宋人欧阳修等编《新唐书》则把安禄山列入《逆臣传》中。史学家从来把“安史之乱”称为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禄

“靠山”的“山”原指安禄山

人们一般把有后台的人说成是有“靠山”,这个典故是如何来的呢?“靠山”这个俗语出自安禄山篡唐的故事。唐玄宗李隆基非常宠信胡人的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竟要升他为宰相。右相杨国忠知道后,便向皇上进谏不要重用野心

历史军事 唐明皇李隆基落荒而逃

却说唐玄宗李隆基晚年逐渐昏愦,内有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当道,外有安禄山这样的狼子野心之辈横行,终于酿成了安史之乱这场大劫。如果李隆基也和太宗、高宗一样,活到五十来岁就“嘎嘣”了,肯定也能算得上历史上少

杨贵妃给安禄山 ”洗三”,不害羞吗

在唐朝时期,整个氛围都是比较开放的。所以唐朝的服侍也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开放的一个朝代,而且上层人物之间的关系也是极度复杂。比如杨贵妃和唐玄宗李隆基之间的关系,杨贵妃本来是李隆基儿子李瑁的媳妇,在被李隆基

李隆基竟落荒而逃 安史之乱中的落魄王孙

却说唐玄宗李隆基晚年逐渐昏愦,内有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当道,外有安禄山这样的狼子野心之辈横行,终于酿成了安史之乱这场大劫。如果李隆基也和太宗、高宗一样,活到五十来岁就“嘎嘣”了,肯定也能算得上历史上少

李隆基竟落荒而逃 安史之乱中的落魄王孙

却说唐玄宗李隆基晚年逐渐昏愦,内有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当道,外有安禄山这样的狼子野心之辈横行,终于酿成了安史之乱这场大劫。如果李隆基也和太宗、高宗一样,活到五十来岁就“嘎嘣”了,肯定也能算得上历史上少

历史人物 李隆基为什么给杨玉环报仇?原因是什么

你们知道杨玉环被人逼死,李隆基为何不给她报仇?原来是惧怕此人!,接下来本站小编为您讲解>公元756年,安禄山先后攻破了洛阳、潼关,逼近长安。李隆基惊慌失色,只能跑路,不过他但还是演了一出戏。他先是命令

历史人物 唐玄宗李隆基的退休生活过得如何

在历史长河中,李隆基这个人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公元756年,唐天宝十五年,长安被安禄山叛军攻陷,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一干人等,向西南逃去。一路上禁军哗变,杨国忠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