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隋朝遗产养肥李世民

Posted 历史人物

篇首语: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隋朝遗产养肥李世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隋朝遗产养肥李世民

  「 」,是令中国人永世怀想的一个伟大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人民安居乐业,歌舞升平,皇帝温良慈善,百官恪尽职守,米缸里装的是吃不完的小米,田地里生长着绿油油的蔬菜……总之,这样一个近乎于传说中的美好时代,是由唐太宗 一手创造出来的,所以他在中国皇帝排行榜上,理直气壮地占据了首位。但这一切,却只不过是一个骗局。>  隋文帝初登基时全国人口400万户,隋炀帝登基时已达890万户,以一户6口计,全国人口不下5000万,这个数字大约直到唐玄宗时才达到。隋开皇九年已垦田地1944万顷,大业中期已垦田地5585万顷。但唐天宝十四年才垦田地1430万顷。隋炀帝登基时就有890万户,而唐太宗直到驾崩才有380万户,国力差距可以想见。>   时政府在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贞观十一年,监察御史马周对唐太宗 说:「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 已灭亡了20年,隋文帝已经死了33年,可那时的粮食布帛还未用完。1969年在洛阳发现了一座隋朝粮仓——含嘉仓遗址。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内探出259个粮窖。其中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由此可见隋朝的富裕与强盛。>  纵观历史,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首先,隋唐更替,其间的战争使人口减少约2000万以上,战争结束,人少地多,人心思安,这是「 」产生的最重要原因;其次,隋开创了大运河以及科举,大运河的劳民导致隋灭亡,但这些却促成了「贞观之治」的产生。开创大运河,利在当时,功在千秋。>>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纵然是真的有什么「贞观之治」,那也是隋朝的功劳。>  到了唐高宗李治的时候,忽然有一天,李治心血来潮,问户部尚书高履行:去年全国增加了多少人口?>  高履行回答说:去年的人口增长,同往年一样,还是15万户。>  李治又问:那咱们国家,现在有多少人口呢?>  高履行道:380万户。>  李治掐指一算:嗯,现在有380万户,贞观之治一共是23年,每年人口增长15万户,23年的增长人口数目就是360万户……不对啊。难道贞观之治刚刚开始的时候,人口总数不过是20万户?>  高履行道:反正也差不了多少。>  李治有点醒过神来了:大隋开皇年间,有多少人口啊?>  高履行回答:当时的户口总数,是870万户。>  李治大惊:你是说隋唐改朝换代时,把全国人口几乎杀光了吗?李治寻思了半天,又问道:那隋开皇时,生产的粮食有多少?>  高履行道:当时的粮食,足够870万户吃50年。>  李治大惊:当时有这么高的生产力吗……我明白了,贞观之治,就是带着不足十分之一的人口,狂吃人家足够50年吃的粮食……>  关于这段对话,在《资治通鉴》中写得明明白白,即使我们把这段话打上八成的折扣,也能得出这样的结论:隋唐之战,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是恐怖到了极点——天底下的老百姓,几乎要被赶尽杀绝了,余下来的人口,尚不足大隋开皇年间的十分之一。而大隋时代抓革命,促生产,生产出来的足够全天下人食用50年之久的粮食,就构成了 贞观之治的经济基础。>  退一万步说,就算是大唐贞观年间的人口并没有少到如此恐怖的程度,那也不可能达到隋开皇年间的50%,而这就意味着,隋帝国时代已经为他们准备了足足100年的粮食。>  总而言之,史家通过这段记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秘密:「贞观之治」与李世民没太大关系,任何人,哪怕是让隋炀帝再回来,也同样会在如此稀少的人口基础之上,坐享「之治」的社会福利。>

相关参考

最抠门的传奇皇帝,全国盛行破烂装,养肥了旧货市场

抠门到底是好是坏?抠门一词来源于一个土财主,他爱财如命,据说连去寺庙进香都贪的把寺庙门口的金粉扣下来据为己有,这也就有了抠门这个词汇,抠门的意思是说小气到不舍得给门加个把手,每次进出都要用手指去抠门缝

他是世人眼中的明朝奸臣,实则是皇帝养的一头猪,养肥了就要杀

在我国古代封建王朝之中,大臣干政的事情不少出现,这是古代封建制度的一种弊端,在明朝时候,朱元璋为了保住大明朝的江山社稷,杀掉了胡惟庸废除了丞相,从此胡惟庸成为了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但是这种弊端还远远没

隋朝若惜公主嫁给李世民 其实另有其人

隋朝若惜公主嫁给李世民,众所周知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后宫中有着一位隋朝公主,但是这位公主并不是若惜,而是另有其人,那么她到底是谁呢?下面就让小编来详细介绍下真正嫁给李世民的隋朝公主,对此有兴趣的可以进来了

为了遗产隋炀帝也是蛮拼的 娶了小三还打胎

...,滥用民力,致使民变频起。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覆亡,也把自己导向了不归路。跟他老爹隋文帝比起来,这风格还真差了几条街,话说回来,隋文帝那么一个好皇帝,怎么就那位子给了这么个儿子呢?这主要因为...

隋朝并非二世而亡,陏共有八位皇帝,有一位活得时间比李世民长

众所周知,秦朝和隋朝是历史上短命的大一统朝代,秦朝历秦始皇、秦二世,隋朝历隋文帝、隋炀帝,都只延续了两位君主,称之为「”二世而亡”。但是如果严格来说,秦朝和隋朝都不算是二世而亡,因为秦朝还有秦三世子婴

坐享隋朝积累的国力和粮食 李世民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唐太宗继承唐高祖李渊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

隋朝历史 李世民如何一次消灭窦建德

王世充派人求窦建德救自己,窦建德凭什么来救呢?能解围吗?李世民怎么应对十万大军?唐李世民率军在洛阳城下进攻王世充,胶着时,消息传来,窦建德率军来援洛阳的王世充。乱世中,政治生态非常简单,投有永远的朋友

隋朝历史 李世民为什么一定要杀单雄信

李世民为什么要杀单雄信?本书以第一人称的笔记手法,生动再现了唐太宗的领导艺术及其政治手腕,还原了历史本相。李世民登基后,放过了为兄长出谋划策的党羽,收编过来,为我所用,顺利化解了流血政变后的不稳定因素

隋朝历史 李世民为什么一定要杀单雄信

李世民为什么要杀单雄信?本书以第一人称的笔记手法,生动再现了唐太宗的领导艺术及其政治手腕,还原了历史本相。李世民登基后,放过了为兄长出谋划策的党羽,收编过来,为我所用,顺利化解了流血政变后的不稳定因素

隋朝历史 李世民是如何击败王世充、窦建德的

武德四年二月,李世民选精锐骑兵千余人,均皂衣玄甲,分左右两队,以名将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任统领,在谷水(今河南渑池县渑水及其下游)大败王世充,并进而包围洛阳宫城,但洛阳城中守卫甚严,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