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西夏王李元昊简介 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怎么死的
Posted 庙号
篇首语: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西夏王李元昊简介 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西夏王李元昊简介 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怎么死的
(1003年6月7日-1048年1月19日)是 (1038年11月10日-1048年1月19日在位),党项族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之后,李姓为唐所赐。李继迁孙,李德明长子,生母卫慕氏。1038年11月10日自立为帝,脱离宋朝,国号「大夏」,亦称 ,定都兴庆府。晚年沉湎酒色,好大喜功,被其子宁令哥所弑, 后葬于泰陵。> 景宗 (1003年~1048年),西夏 君主。又名曩霄,因先世宋赐赵姓,故又称为赵元昊。 少年时身型魁梧,而且勤奋好学,手不释卷,尤好法律和兵书,通汉、蕃语言,精绘画,多才多艺。其父在位时,已经不断对外出战,扩大势力。雄毅大略,不甘臣服于宋,遂称帝,建国号夏。> 宋伐之于三川口、好水川等战役给予宋朝沉重的打击,宋不能克,乃封为夏国主,曾订定官制﹑军制﹑法律及创制西夏文字。1032年以太子身份继位,仍称藩与宋,后来为表独立,废唐宋分别赐李、赵姓,改姓嵬名,改名曩霄,自称兀卒,以元魏王室后裔自居,并以严酷手段彻底翦除守旧派。> 大庆三年十月十一日(1038年11月10日)自立为帝,脱离宋朝,国号「大夏」,亦称西夏,定都兴庆府。命大臣野利仁荣创西夏文,大力发展西夏的文化。建国后推动教育,创蕃学,启西夏文教之风。开凿「李王渠」,以便西夏国民耕种,三次分别于三川口(今陕西延安西北)、好水川(今宁夏隆德东)及定川砦(今甘肃固原西北)等战中大败北宋,并于辽夏第一次贺兰山之战,大胜辽国,奠定西夏在辽、宋两国的地位。>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 本来有意夺取关中之地,攻占长安,但因宋军顽强抵抗,夏军战败,直捣关中之美梦就此破灭。但由于战事繁多,西夏经济破损,遂于1044年与北宋签订庆历和议,向宋称臣,被封为夏国王,为西夏建树良多,堪称一代英豪。> 他的文治武功卓有成效,但他本人也有不足之处,在位16年(1032年继承王位起计),猜忌功臣,稍有不满即罢或杀,反而导致日后母党专权。另外,晚年沉湎酒色,好大喜功,导致西夏内部日益腐朽,众叛亲离。> 据说他下令民夫每日建一座陵墓,足足建了三百六十座,作为他的疑冢,其后竟把那批民夫统统杀掉。废皇后野利氏、太子宁林格,改立与太子订亲的没移氏为新皇后,招致杀身之祸。> 延祚十一年正月初二(1048年1月19日),李元昊酒醉回宫,其子宁令哥趁元昊酒醉时,将其刺杀,元昊惊觉躲闪,被削去鼻子,惊气交加。最后因失血过多,鼻创发作,不治而亡,享年46岁,庙号景宗,谥号武烈 ,葬泰陵庙号景宗。宁林格后来因弑父之罪被处 。>相关参考
李元昊,西夏开国皇帝,党项族人,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之后。李元昊之所以姓李,是因为他的远祖李思恭在唐朝为官,建立功勋,被唐朝皇帝赐予国姓“李”。他原本姓李名元昊,后改名嵬理,在宋朝赐其姓赵之时不受,后又
李元昊,西夏开国皇帝,党项族人,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之后。李元昊之所以姓李,是因为他的远祖李思恭在唐朝为官,建立功勋,被唐朝皇帝赐予国姓“李”。他原本姓李名元昊,后改名嵬理,在宋朝赐其姓赵之时不受,后又
简介:是,党项族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之后,李姓为唐所赐。李继迁孙,李德明长子,生母卫慕氏。1038年11月10日自立为帝,脱离宋朝,国号「大夏」,亦称,定都兴庆府。晚年沉湎酒色,好大喜功,被其子宁
宋代皇帝中文名:李元昊别号:曩霄,赵元昊国籍:西夏民族:党项族出生地:灵州出生日期:1003年5月26日死日期:1048年1月19日职业:皇帝、政治家、军事家主要造诣:正式竖立西夏;开凿“李王渠”,创
李元昊,西夏开国皇帝,党项族人,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之后。李元昊之所以姓李,是因为他的远祖李思恭在唐朝为官,建立功勋,被唐朝皇帝赐予国姓“李”。他原本姓李名元昊,后改名嵬理,在宋朝赐其姓赵之时不受,后又
李元昊,西夏开国皇帝,党项族人,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之后。李元昊之所以姓李,是因为他的远祖李思恭在唐朝为官,建立功勋,被唐朝皇帝赐予国姓“李”。他原本姓李名元昊,后改名嵬理,在宋朝赐其姓赵之时不受,后又
历史发展需要英雄人物,也造就了英雄人物。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就是在党项政权发展的关键时刻造就的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他主政17年,称帝11年;没有死在敌人的刀下,却死在自己儿子的手中;短暂的一生
历史发展需要英雄人物,也造就了英雄人物。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就是在党项政权发展的关键时刻造就的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他主政17年,称帝11年;没有死在敌人的刀下,却死在自己儿子的手中;短暂的一生
古语云:“百善孝为先”。看来,在中国古代,人们把孝道看得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其孝道思想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可谓根深蒂固。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史中,身为一国之君的皇帝不仅是天下的主宰者,亦是万民
古语云:“百善孝为先”。看来,在中国古代,人们把孝道看得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其孝道思想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可谓根深蒂固。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史中,身为一国之君的皇帝不仅是天下的主宰者,亦是万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