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是汉奸吗?李鸿章为何背上汉奸之名呢?
Posted 李鸿章
篇首语: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李鸿章是汉奸吗?李鸿章为何背上汉奸之名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李鸿章是汉奸吗?李鸿章为何背上汉奸之名呢?
李鸿章是汉奸吗,李鸿章是晚清政府的重臣,而说他是汉奸则是因为他签订了很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这个在小编看来并不能这么说的,我们不能一味的说李鸿章是汉奸,我们需要客观的去评价李鸿章,评论他的功与过,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李鸿章。
李鸿章是卖国贼还是汉奸?
李鸿章不仅是一位中国近代史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而且也是一位影响了近代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晚清军政重臣。他不是汉奸,严格说也不算卖国贼。权力可以说比光绪大但需要受到当时实际最高决策者慈禧的限制。
纵观李鸿章一生,可圈可点处众多,但是在皇权体制下,没有实现其抱负,这是民族和个人的悲哀。李鸿章是那个时代的精英。
李鸿章为何背上汉奸之名?
李鸿章在《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上签字,于是成为了“汉奸”,而假如签字的那个人叫“张鸿章”,那么这个“汉奸”就会变成“张鸿章”。也就是说,谁签字,谁就是汉奸。但问题是,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总得有人去签字,总得有人背负这个千古骂名。王树增在《1901》当中有一连串关于《辛丑条约》的诘问,从慈禧到清流哪一个不该骂,却独独骂李鸿章。其实,骂李鸿章也是一种逃避的手段:挑选出一个汉奸大骂痛骂,就转移了视线,推卸了责任,甚至因为谩骂中言辞上的正义而让自己堂而皇之地成为了“正义”的一方,何乐而不为?但似乎很少有人去想、或者是很少有人愿意去想:如果你是李鸿章,你能如何?
李鸿章的局限是时代的局限,也是民族的局限。所以知道李鸿章在那个时代做了些什么能够认清那个时代,而清楚李鸿章的思想根源则更有助于了解自己。如今,我们的国家虽然强大了许多,但依然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要看清楚这个世界,但更要看清我们自己的局限。李鸿章是好人还是坏人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是一个中国人。
李鸿章“汉奸”之名是何时背上的?
这个问题被提出来本身就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的复杂性。没有人会问袁世凯是不是坏人,因为已基本有定论(当然,习惯于把一切问题复杂化的我们偶尔也会有不同声音来讨论,不过基本不影响结论);也很少有人会问辜鸿铭是好人坏人,这倒不是说辜鸿铭一定是好人,而是对此人的评价标准可以脱离“好”与“坏”的范畴,他再好或再坏也不涉及“爱国”“卖国”的大是大非,因为其基本不在政治漩涡之中。而李鸿章则不同,他“一生功过在和戎”,总是出现在外交场合,甚至是在谈判桌前。
要知道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出现在谈判桌前的人往往都会引起人们的不满,更何况是在积贫积弱的晚清被列强的坚船利炮逼迫到谈判桌前的李鸿章。李鸿章“汉奸”的骂名从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的那一天起就已经背负,“好人”与“坏人”的问号也就从那一天开始打出。
张爱玲为何迷恋汉奸胡兰成?张爱玲与胡兰成
张爱玲(1921-1995)生于上海,原籍河北,香港大学肄业,系出名门,祖母李菊耦是李鸿章之女。中学时期的张爱玲已被视为天才,就读香港大学时,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此后张爱玲返回上海,因经济关系开始写作,《第一炉香》和《第二炉香》成为她的成名作,也替张爱玲向上海文坛宣布了一颗夺目的新星的来临。
1943年张爱玲在上海结识了当时汪伪政府文化部的官员胡兰成。一天,胡兰成兴冲冲地去了张爱玲家,可张爱玲不见生客。胡兰成不死心,从门缝里递进去一张字条,写了自己的拜访原因及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并乞求张爱玲见一面。第二天,张爱玲打了电话给胡兰成,说要去看他,不久就到了。张爱玲拒绝他的到访,又自己亲自去见他,主意变得真快。
真正见了面,胡兰成觉得张爱玲个子高得出乎想象,还觉得她坐在那里,幼稚可怜相,不象个作家,倒象个未成熟的女学生。但两人一谈就是五个小时。次日,胡兰成回访张爱玲。她房里的华贵使他不安。胡兰成形容说,三国时刘备进孙夫人的房间,就有这样的感觉。此后,他每天都去看张爱玲,张爱玲取出照片送给他,照片后面写着:“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这一年,胡兰成38岁,张爱玲24岁,他们恋爱了。两人每天在一起,喁喁私语无尽时。但当时世人并不了解他们之间的感情,只觉得胡兰成的政治身份是汉奸,又有妻室,年纪大到几乎可以做张爱玲的父亲。
“因为相知,所以懂得”,胡兰成这个情场老手是“懂”张爱玲的,懂她贵族家庭背景下的高贵优雅,也懂她因为童年的不幸而生成的及时行乐的思想。张爱玲把胡兰成当作一个“懂”她的男人,而不是汪伪政府的汉奸,对于胡兰成的妻室,她也不在乎,她在一封信中对胡兰成说:“我想过,你将来就是在我这里来来去去亦可以。”1944年8月,胡兰成的第二任妻子提出与他离婚。于是,张爱玲与胡兰成结婚。
时间已经接近了1944年底,日军在中国的势力江河日下,而胡兰成作为汪伪政府的官员,也有了危机感。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胡兰成末日也来了,于是他逃到了浙江,化名张嘉仪,住在诸暨斯家。斯家人安排胡兰成去温州避难,由斯家庶母范秀美相送。未到温州,他们两人竟然已做成夫妻,对范家人以及邻居也以夫妻相称。
然而,已有半年未曾见面的张爱玲,竟一路寻到了温州。因为怕范秀美的邻居对三人的关系有所猜忌,他们三人在旅馆见面。离开温州时,胡兰成送她,天下着雨,这场雨也冲刷了他们曾经的“倾城之恋”。1947年6月,胡兰成收到了张爱玲的诀别信,随信还附上了自己的30万元稿费。四十七年之后,著名台湾作家三毛根据张爱玲和胡兰成的故事写出了《滚滚红尘》,由林青霞、秦汉、张曼玉主演拍成了电影,并由罗大佑为电影编写了歌曲,同时这部电影也成了三毛编剧的最后遗作。
胡兰成是一个滥情的人,即便在被通缉的时候,他也没放弃在女人那里寻找失去的世界。当张爱玲跑到温州乡下去看他的时候,胡兰成正在同另一个女人鬼混。后来,胡兰成与女汉奸佘爱珍结婚后,依然到处张扬自己与著名女作家张爱玲的“爱情”。
张爱玲一生爱钱、爱出名,正如小说《色戒》中王佳芝某些时候表现出来的虚荣心;张爱玲爱上胡兰成,也许有崇拜权势的心理,所以张爱玲在小说中写到,“权势是一种春药”,她想把这种观念通过王佳芝表现出来;与胡兰成的爱情还包括张爱玲少有的性欲狂欢,所以她在小说中露骨地写到:“到男人心里去的路通过胃”,“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这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是极为少见的直白。
相关参考
李鸿章是晚清重臣,代表中国签订了30多个大小不等的条约,其中最着名的就是《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李鸿章去世后,当时有人用权倾一时,谤满天下来形容他,死后骂声不断,骂他卖国贼、汉奸,其实这种一面的评
是晚清重臣,代表中国签订了30多个大小不等的条约,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去世后,当时有人用「权倾一时,谤满天下」来形容他,死后骂声不断,骂他「卖国贼」、「」,其实这种一面的评
张爱玲(1921-1995)生于上海,原籍河北,香港大学肄业,系出名门,祖母李菊耦是李鸿章之女。中学时期的张爱玲已被视为天才,就读香港大学时,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此后张爱玲返回上海,因经济关系开始写
张爱玲(1921-1995)生于上海,原籍河北,香港大学肄业,系出名门,祖母李菊耦是李鸿章之女。中学时期的张爱玲已被视为天才,就读香港大学时,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此后张爱玲返回上海,因经济关系开始写
张爱玲(1921-1995)生于上海,原籍河北,香港大学肄业,系出名门,祖母李菊耦是李鸿章之女。中学时期的张爱玲已被视为天才,就读香港大学时,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此后张爱玲返回上海,因经济关系开始写
张爱玲(1921-1995)生于上海,原籍河北,香港大学肄业,系出名门,祖母李菊耦是李鸿章之女。中学时期的张爱玲已被视为天才,就读香港大学时,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此后张爱玲返回上海,因经济关系开始写
清秀的鹅蛋脸上,一弯柳叶眉,细长双眼透着聪慧与灵动,二十岁出头的李菊藕正是亭亭玉立时。李菊藕是晚清重臣李鸿章的长女,能诗能文,尚未婚配,于是就陪在李鸿章身边读书。这么一位才貌俱佳的大家闺秀,当时上门提
中国所有发生战争的历史上,被人们诟病最深的可能就是晚清时期,尤其是在甲午中日海战中,李鸿章即使出动了当时最令人刮目相看的北洋水师还是败北。但是究竟是到什么导致了当时号称世界第一海军强国的北洋水师全军覆
中国所有发生战争的历史上,被人们诟病最深的可能就是晚清时期,尤其是在甲午中日海战中,李鸿章即使出动了当时最令人刮目相看的北洋水师还是败北。但是究竟是到什么导致了当时号称世界第一海军强国的北洋水师全军覆
1895年2月22日,李鸿章奉旨进京。此时,日本人再次向清政府表示,他们不仅要清政府赔款和承认朝鲜独立,而且要求割地!此时,不管是慈禧、光绪还是满朝文武,谁都不愿意背上这个遗臭万年的罪名,李鸿章自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