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为武圣徒有虚名吗 关羽做为主帅只打过一场胜仗
Posted 关羽
篇首语: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称为武圣徒有虚名吗 关羽做为主帅只打过一场胜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称为武圣徒有虚名吗 关羽做为主帅只打过一场胜仗
因为《三国演义》的巨大影响力,今天想谈谈三国中的任何一个人物,都会引起争论。小人物也许争议会小一点,但大人物就不一样了,尤其像诸葛亮、曹操、刘备等人物,但真正会引起轩然大波的争议的,要属关羽了。这个人物在以后的历史中,以令人奇妙的方式改变他本来的面目。今天我们要说关羽,必然会引起关羽粉丝的疯狂反对,甚至过激情绪,但请记住,今天我们说的是历史。
要揭开关羽的真面目,得先从他的武功和武德说起。"温酒斩华雄"是《三国演义》中关羽刚出道时一个著名的亮相。然而,在正史中,斩华雄的其实是东吴孙坚。所以这个故事没有办法证明关羽的实力。
再说斩颜良。当时袁绍手下的大将颜良打败曹操手下的大将徐晃,曹营中无人可敌,此时关羽出马,一刀即斩颜良。颜良、徐晃在当时都是已经成名的大将,特别是颜良,以勇闻名。关羽竟然一个照面就杀了颜良,许多人就此断定关羽强过颜良,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颜良其实并非不能战,而是死于毫无防备。
首先,于情理上,颜良没把关羽当敌人。当时关羽的结拜大哥刘备是与曹操为敌的,而且当时正在袁绍军中,颜良见到关羽,自然以为他是来投奔己方的,故不准备迎敌,结果被关公斩于马下。
再者说,关羽纯属突袭,颜良根本没有还手的机会。《三国志》中对这一段的描写是:"(关)羽望见(颜)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hellip;hellip;"
《三国演义》中还有更详细的描述:"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土山,将盔取下放于鞍前,凤目圆睁,蚕眉直竖,来到阵前。河北军见了,如波开浪裂,分作两边,放开一条大路,公飞奔前来。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到来,恰欲问之,马已至近。云长手起,一刀斩颜良于马下hellip;hellip;"这段话中,关公有两个出人意料的举动,一是"倒提青龙刀",二是"将盔取下放于鞍前"。按常理,古时武将上阵都要将头盔、铠甲穿戴整齐,目的是保护自己,而关羽冲阵时,却是一副完全不设防的架势,河北军及颜良都以为关羽不是来投奔的就是来传话的,因此根本未做迎敌准备,河北军甚至放开一条大路。关公则抓住了对方的心理错觉,完成刺颜良这一极其困难的任务。
通过上面一虚一实的事迹,都难以看出关羽的武功实力到底有多强,但能推测其胆子倒是不小。如果考虑到斩颜良是一种谋略也就罢了,假如从两军对阵先通名报姓的规矩来说,关羽的武德似乎就欠奉了。
再说关羽的谋略。在《三国演义》里,关羽作为主帅只打过一场胜战,就是镇守荆州时,出兵攻打曹军,斩庞德,擒于禁,水淹七军。但胜利之后仍不能攻克樊城,等到徐晃前来增援后,又打不过徐晃,只得解除樊城之围,这说明他不是一个成功的军事家。即使如此,此时的关羽军队元气未伤,如果安然返回荆州,还有机会。然而,却突然被东吴的吕蒙使了一招白衣过江,夺了荆州。这当然与关羽的失策有极大的关系。
最显关羽低能的是,他竟然将后方基地托付给恨他入骨而又被他轻视的两位将领。当初,在荆州誓师出征时,关羽处罚糜芳、傅士仁两个留守基地的统帅,即播下危机的种子;待到进攻樊城时,关羽又因为这两位统帅不能完成供应军粮的任务,派使者去威胁他们:"如期把兵员粮草准备好,要不然我回来就斩了你们。"关羽此举就如将基地建立在沙滩上。他的行为完全不像是一个历经沧桑的大将,反而像是一个纵情任性的暴发户。结果,吕蒙稍一策反,就连糜芳这样的皇亲国戚也反了。
紧接着,在得知吕蒙占领荆州后,关羽不但不封锁消息,反而派使节与吕蒙联系,结果使节被敌方利用,在关羽军中传递家书,使全军瓦解。关羽此举让人颇为不解,如果他稍有头脑,封锁消息都来不及,怎会让使节往返于荆州与军营之间,不知他希望得到什么?难不成希望用外交手段让吕蒙主动归还荆州?如果真是这样想,可真是愚蠢到家了。
《春秋》中就有一个相似的战例:前482年,吴王夫差在黄池,探子回报首都姑苏陷落,夫差马上诛杀探子,为的就是不让消息走漏,军心动摇。而熟读《春秋》的关羽,不知道究竟读了什么。
再者,关羽大军撤退之日,曹军的大将曹仁并没有追赶,情势跟当年彭城落入刘邦之手,项羽回军一样。而当年项羽一举就击溃了刘邦部队,关羽大军却边走边散,最后只带着儿子败走麦城,被砍了头。
第三说关羽心胸狭窄、不识大体。在关羽眼中只有一个主子,和一个小圈子。当年刘备从隆中请出诸葛亮后,关羽就处处排挤诸葛亮。马超归降刘备后,因为马超声名极响,关羽不满,一定要跑到成都去与马超比武,还好诸葛亮故意把马超比作张飞和黥布、彭越之徒(二人均是秦末汉初的名将),然后拍马屁说你关二爷绝伦逸群,关羽这才作罢。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封关张马黄赵为五虎上将,关羽又开始排斥黄忠,嫌弃黄忠老迈,居然说出"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这样没有涵养的话来。如果不是费诗能言善道,谁都不能预料后事如何。
第四说关羽自大自负,不识抬举。最显著也是后果最严重的一个例子,就是以"虎女安肯嫁犬子"这样的恶言,拒绝孙权为儿子的提亲。在当时,孙权的权势只有曹操与刘备可与之媲美,其又与刘备是同盟国,怎么能以"犬子"来称呼一个友国头脑的儿子呢?就算不愿意,也不应该恶言相向。关羽这一冲动,破坏了诸葛亮十二年前的隆中对策,如果像隆中对策设计的,跟孙权保持和睦,吴、汉坚持联合对抗曹魏,局势当可改观。
这还不算,在关羽围攻樊城时,孙权一方面派使者告诉关羽,他将派兵前来相助;一方面又命令军队慢腾腾行军。关羽弄不懂孙权的心机,反而发脾气骂道:"攻破樊城后,看我不把你灭了!"关羽的骄狂和吹牛,终使孙权在两难之中作出了选择,主动写信给曹操,请求出兵讨伐关羽,为之效命。
第五说关羽的浅薄。关羽镇守荆州时,东吴年轻将领陆逊尚名不见经传。他看透了关羽骄傲自大的缺点,于是让大都督吕蒙假装病退,自己接替其职。在与关羽的书信来往中,陆逊极尽奉承之词,让关羽心花怒放,对其不加提防。这给吕蒙实施白衣过江之计打下了基础。
关羽身后被追赠为壮缪侯,此封号颇耐人寻味。"壮"是武勇、功高之意,而"缪"是一个多义词,包含有:同"绞";假装;深思状;谬误;同"巧"。在封号中使用歧义很多、褒贬均有的"缪"字,只能理解为包含了最高当局乃至满朝文武对关羽既褒且贬的用心。因为,此字显然不是取"绞"、"假装"之意,纵观关羽的一生,同"巧"字也没有多大关系。以"深思"比喻似乎能说得通,但十分勉强,只有取"谬误"之意更为恰当,因为关羽荆州之败,给西蜀带来的损失太大了。
看了上面罗列的关羽事迹后,我们发现,关羽军事能力、智慧、心胸都有致命的缺陷,唯一可取的就是其对刘备的忠与义。然而,这个效忠并没有让刘备受益,而是替刘备把天下人得罪精光,并且是导致刘备死亡的重要原因。关羽死后,刘备悲伤过度,不顾诸葛亮劝阻,执意攻打东吴,结果夷陵一战被陆逊所败,死于白帝城。此战也使西蜀元气大伤。
有人会说,如此一个满身都是缺点的关羽,凭什么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始终光芒四射呢?究其原因,不是因为他的英勇,而在于他对刘备个人的效忠,这种效忠,又被解释为"道义"。
罗贯中笔下的关羽成了武圣,这当然是因为罗贯中佩服关羽。而封建王朝的当权者们极力吹捧他,则是出于愚民的考虑。在民间,关老爷也依然备受恭拜,其原因很简单:人们认可小说中所描写的这种忠、义。尽管罗贯中笔下的关羽徒有虚名,甚至还有移花接木之嫌,武圣的整个高大形象却早已深植人心。"千里走单骑"的故事,更是让人们为他的光明磊落而折服。
总之,读历史是为了发现真相,而民间传说,我们可以尊敬,但不能因此和历史混为一谈。还是那句话:以史为镜,可以知真伪。我们必须怀着理性态度来看待历史,以及每一位历史人物。这其实也是对人物本身的尊重。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历史上有没有一生只打过一次仗,却能被称为名将的人?
千年的历史当中,出现过很多令人称奇的人和事,就比如,一辈子只打过一次仗,但是就是凭借这一次的战绩,而能够名列“名将”行列的人。这样的人历史上其实并不少,不过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一位人物介绍,这个人就是战国
历史上的名将不在少数,最为有名的是白起、韩信、王翦、秦琼、程咬金等等,这些人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将。要知道历史上的名将非常多,这些人是数不胜数的,可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经历了长期的打仗,才成为历史
结合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来看,我们现在推崇的武圣关羽,一生当中并没有打过几次胜仗,虽然说斩杀的小兵是有不少,然而死在他手下的武将却屈指可数,三国演义中虚构的有几个,但是如果放在正史当中那就更少了。既然这样
围魏救赵,这个成语妇孺皆知,而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庞涓和孙膑。提到庞涓,大家都会想到孙膑过人的军事才能,而同样是科班出身的庞涓却一直活在孙膑的光环下,还一直背负着气量狭小的罪名,那庞涓算不算是个名将?庞涓
关羽一向被人奉为武圣人,可以说是到了一个能够与孔子平齐的地位,这样的荣耀可不是人人都能有的,古往今来也只有他一个人。关羽在后世人心中的地位相当之高,可是如果仔细数一数,发现他这一生只打过两次胜仗,偏偏
“围魏救赵”,这个成语妇孺皆知,而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庞涓和孙膑。提到庞涓,大家都会想到孙膑过人的军事才能,而同样是科班出身的庞涓却一直活在孙膑的光环下,还一直背负着气量狭小的
“围魏救赵”,这个成语妇孺皆知,而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庞涓和孙膑。提到庞涓,大家都会想到孙膑过人的军事才能,而同样是科班出身的庞涓却一直活在孙膑的光环下,还一直背负着气量狭小的罪名,那庞涓算不算是个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关羽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国时期,有很多的英雄人物,其中有一位猛将,就是关羽。我们不禁能够想起来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张飞,他们三个结拜为兄弟以后,走到哪里都会互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蜀汉军师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一个诸侯,一个帝王,如果一生之中没有经历过大仗、没有经历过风波,那么他的一生是不完整的,犹如婴儿一般,天下局势稍有风吹草动,那么
历史人物 他就打过一场仗,外族三百年不敢再侵略中华,说的一句话家喻户晓
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史,也是一部血淋淋的战争历史,一代王朝衰落伴随又一代王朝的崛起,为国建功立业的文人、将帅层出不穷,战神白起、王翦,抗倭名将戚继光,抗金名将岳飞、韩世忠等,这些历史名将一生都在为国征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