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周恩来为什么让没带兵打仗经验的萧华统率一万大军
Posted 周恩来
篇首语:我活着是为学习,而学习并不是为活着。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周恩来为什么让没带兵打仗经验的萧华统率一万大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周恩来为什么让没带兵打仗经验的萧华统率一万大军
在20世纪30年代,中央苏区出现了一支由青少年组成的工农武装。>这就是有名的少共国际师。>这个少共国际师别看是一个师,实际上人数突破了一万。>>这一支上万人的队伍由谁来统率呢?>红军总政委周恩来作出了一个最大胆的决定,由18岁的萧华来统率,由他来当师政委。>此时,红军总政治部青年部长萧华正在前方。一天,他突然接到通知,令他迅速赶回红军总部,面见周恩来。当他快马加鞭赶回瑞金,见到周恩来时,周恩来对他宣布了一个命令:>“经过军委研究,决定你去少共国际师担任政治委员。”>萧华一听,立即说:“要领导一万多人,担子太重了。我太年轻,不行。”>他说的是实话,此时他才18岁,太年轻;此外,他只在红4军特务营和另一个团当过政委,但时间很短,几乎没有独立带兵打仗的经验。>“正因为你年轻,才叫你去嘛。”周恩来说,“年轻干部带年轻的兵,这样部队更有朝气。只要认真学习,经过斗争的膳练,你就能成熟起来。”>最后,周恩来强调说:“18岁,领兵万人,这是组织对你的信任。”>>萧华于是表示:“坚决同意。”>1933年9月3日,少共国际师在宁都县跑马坊召开誓师大会,周恩来亲自授旗,萧华接过军旗,正式上任。>随即,少共国际师开赴前线,配合红三、五军团进行反“围剿”作战。在闽北的拿口,他们打了第一仗,歼敌300多人。随后,全师又进行十几次战斗。但是,在石城保卫战中,全师遭受巨大损失,一万多人只剩下5000余人,伤亡过半。不久,这支部队改称红15师。>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红15师负责殿后。在湘江血战中,全师浴血奋战,撤出战场时只剩下2700人。遵义会议后,全师拆散,编入红1、2师。>正是在这些残酷的战斗中,萧华成熟起来了,少共国际师也成熟起来了。1955年,这一支部队出了23名开国将军。其中,萧华的军衔最高,为上将。他说:“周总理救了我(曾在一次敌机轰炸中用身体护住萧华),也培养了我!”>>周恩来选用18岁的萧华统率万人大军,成为了军史上的一个佳话。相关参考
采石挫敌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月,金主完颜亮统率大军30万,从淮西侵入南宋疆土。防守淮西的宋军主将建康都统制王权,听到金兵渡淮消息,当天夜里就带兵从庐州南逃。他却恬不知耻地向朝廷报告说,这是诱敌深
来源:历史客栈20181961年9月,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访华。在跟毛主席会谈时,蒙哥马利盛赞毛主席是一位非常高明的军事家,「”用兵如神”。毛主席笑了笑,回答说:「”在我的战友中,有一个最会带兵打仗的人,
原题:最特殊的开国上将,不会带兵打仗,毛主席却说他一人能抵一个军在开国将帅中元帅主要都是坐指挥,大将战前指挥,而上将是带兵冲锋献阵,所以在开国上将中有一大批勇猛之将,像韩先楚,黄永胜,许世友,陈再道,
其实赵云在三国迷心里一直有种说不清的感觉,在罗贯中笔下的赵云勇猛无敌,好几次为刘备立下汗马功劳。但是赵云几次的战役几乎都是单枪匹马作战,很少有带兵打仗的常规战役,赵云在蜀国一直得不到重用难道是因为不会
相同的人聚在一起就会有共同喜欢的事,十大元帅既是战友又是心心相惜的知己。在十大元帅显赫的军功背后,我们也可以窥见他们也有与普通人一样的兴趣爱好,与常人不同的是,这些兴趣爱好往往被他们的丰功伟绩的光芒所
萧华简介,萧华怎么死的? 萧华出身于兰陵萧氏齐梁房,早年曾任给事中、工部侍郎、兵部侍郎,袭爵徐国公。安史之乱时被叛军擒获,授为魏州刺史。后复归朝廷,历任秘书少监、尚书右丞、河中节度使。萧华简介,萧华
撰文|赵立波题记:光武帝刘秀的横空出世颇为生动,除了生前的文治武功外,在其身后获得了罕见的美誉,认为他超越历史上所有的皇帝。一向挑剔的清代的王夫之颂扬他「”允冠百王”,「”三代以下称盛治,莫有过焉”。
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谁,他又是怎样带兵打仗的? 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战国时代,赵国大将赵奢的儿子,名叫赵括。一个年轻帅气轻狂的小伙子。听说他跟他老爹论兵时,他老爹不是他对手,因此获得了骄傲的资本。但是赵
古代历史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倾向于对战争的了解,因为人都有一股最原始的冲动,那就是倾向于暴力。这不是说每个人都有心理变态的冲动,而是因为,人类进化以来就是靠着暴力才得以生存,所以这是每一个生物的本能,也
唐代杨思毷,开元初年,越南酋长梅玄成起兵叛唐。在给自己起了个相当威猛的封号—“黑帝”后,老梅与林邑、真腊国合兵同盟,攻陷了唐治下的安南府三十二州。玄宗命令杨思勖主持讨伐。当时已经年过六十的杨公公采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