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一人能当10万兵
Posted 情报
篇首语:枕上从妨一夜睡,灯前读尽十年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一人能当10万兵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一人能当10万兵
回顾历史,一些赫赫有名的将军,名气其实并不都是在战场上打出来的。>1910年生于福建海澄(今龙海)县的苏静,读师范时参加学生运动被迫捕,逃往缅甸,在当地教书,收入颇丰。“九·一八”事变后回国,参加红军。长征时红一军团在前边开路,时任军团侦察科参谋的苏静,每天的工作之一,是绘制行军线路图。突破腊子口后,毛泽东亲自到一军团指挥部队北进,苏静每天早晨都要向毛泽东报告当天的行军路线。长征期间,他绘制了几百张行军线路图,仅存的几张,珍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1938年115师挺进晋西,国民党派个联络参谋来做联络工作。负责联络、接待的侦察科长苏静,发现这个联络参谋收买了115师一个译电员,并骗取了密码本。他毫不客气地索回了密码本,不动声色地处理了变节分子,并假装无意地不时透露些部队“情况”。晚上,每当这个联络参谋用电台把“情况”发回去时,假装睡觉的苏静就在被子里手写心记,很快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密码。>从侦察科长到情报处长,苏静的主打专业就是这个。>从东北到江南,林彪在电报中经常提到的“密息”,指的主要就是破译敌人电台密码所获得的情报。>到东北的第一个歼灭战,秀水河子战斗,敌主力一个营及师属山炮营、运输连,远离主力达3天路程。战前苏静仔细核实情报,认准了,立即报告林彪,林彪立即下定决心,调集部队,将其吃掉。>不久,情报处又以准确情报,保障了大洼战斗的胜利,歼敌4400余人。>在解放战争中,林彪经常指挥到师团,原因之一就是情报及时、准确。>>在东北,林彪曾说,苏静一人能当10万兵。>苏静是当年唯一秘密进入北平的解放军代表,与傅作义的代表共同起草了《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并在协议上签字。>他的儿子苏晓林,看了他写的一篇回忆录《回忆北平和平谈判》,结论是三个字:流水账。>父亲说:“我只是个历史见证人,领导派我去,我执行命令,就去了,就是这么个过程,还能怎么写?”>儿子说:“你当时总有些思想活动吧?再说了,一个人独闯国民党占领下的北平,能没有危险吗?”>父亲说:“有什么危险的?兵临城下,是傅作义邀请我的,跟着他的谈判代表进去就是了。“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嘛。”>儿子说:“话是这么说,可古今中外,斩的还少吗?再说,城里特务那么多,当时力主和谈的原北平市长何思源的家,不就被特务炸了吗?一家6口,1死5伤。不管怎么说,也不管我是不是你的儿子,实事求是,北平和平解放,你是立了大功的。”>父亲说:“那时双方都希望和平解决,所以不会有危险。我只是一个联络员(在这篇回忆录中,他也说“我只是一个联络员”)。如果没有我,领导换别人去,也是一样的。 ”>有件事,如果换个人,那结果可能就不一样了。>第三次谈判后,林彪交给邓宝珊一封信,是毛泽东以林彪、罗荣桓的名义写给傅作义的。毛泽东就和平解决北平提出两个办法前,历数傅作义追随蒋介石打内战的累累罪行,措辞相当严厉、尖锐。当时双方气氛挺融洽,信未封口,邓宝珊急于知道写了些什么,看罢大惊失色,当着苏静的面对周北峰、刁可成说:“这封信太出乎意料,傅作义不一定会受得了。” 又道,我回城后,打算暂不交给傅作义看,以免节外生枝,把事情搞僵,甚至推翻协议,使谈判功亏一篑。>苏静把这个情况向林彪汇报了,林彪说:“是啊!那封信是有些严厉呀,他要暂时不交也可以。”>原来早在1946年10月11日,傅作义攻占解放区重镇张家口后,曾得意地写了一封侮辱性的《上毛泽东书》,登在报纸上,声言如果共产党打胜了,他傅某甘为毛泽东执鞭——毛泽东当然不会忘记的。>《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登报了,苏静奉命出城向“林罗聂”汇报城里情况。一进门,罗荣桓便问他:“由邓宝珊带给傅作义的那封信,交给傅作义看了没有?”苏静说,不清楚。聂荣臻接着说:“你今天还要回去问一下邓宝珊,若还未交给傅作义,你要催促邓并同他一起去见傅,务必要告诉邓在今明两天让傅作义看到那封信。”>这时,苏静还未看到这封信,也不知道傅作义的那封《上毛泽东书》。但他明白,罗聂如此重视这封信,很可能是党中央,甚至就是毛泽东查问了此事。>傍晚,苏静回到城内,找到邓宝珊。邓宝珊困惑不答,迟疑良久,才拿上信,两个人一同去了中南海居仁堂。傅作义情绪很好,问这问那,与苏静热情交谈。邓宝珊乘机到内屋,将信交给了傅冬菊,傅冬菊看了信,也没敢交给傅作义,而苏静也绝口未跟傅作义谈这封信的事。>2月1日,《人民日报》全文发表了这封信。傅作义看后,果然情绪异常激动。两天后,他在给林彪、罗荣桓的信中说:“两年半戡乱战争的严重灾难,我愿担当全部责任,愿意接受任何惩处。”>此时,距林彪将信交给邓宝珊已经半个月了,北平和平也已生米做成熟饭了,不管什么样的果子,他傅作义也只能吞下去了。>邓宝珊当然是深知其人的,傅冬菊更是深知其父的。无论如何,傅作义都是个有尊严的军人。>辽沈战役,首战义县,攻城部队战前大挖交通壕,直挖到敌阵地前,以敌人手榴弹投不到为准,既可增强攻击的突然性,又能大大减少伤亡。苏静见了,立即报告林彪,林彪未置可否。苏静知道,林彪一句话不想听两遍,但他还是去林彪那儿又讲了一遍。这次林彪果然极为重视,立即给攻锦州部队发电,要求每师用2/3兵力挖交通壕。而敌守城司令范汉杰,见到城下那么多蛛网似的交通壕,就知道守城无望了。>苏静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说什么、做什么——无论会承担什么样的责任、风险。>而现在,他要做的,就是无论如何也要促成北平的和平解放。>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时,许多与苏静差不多的老资格的机关干部授衔大校。>而苏静却是中将。相关参考
西汉自开国以来,就饱受北方匈奴等少数民族的侵扰。西汉初年,因国力微弱,百废待兴,自汉高祖刘邦直至景帝时期,对北方匈奴等少数民族,一直采取「”和亲”政策——将汉皇室公主嫁给胡族部落首领,换取边境的暂时和
历史人物 明朝初期统收贵州,因为有“顺德夫人”,而节省了10万兵
明朝建立之初,贵州尚未归附,云南为蒙元梁王(把匝刺瓦尔密)盘踞。洪武4年,明朝廷废除元朝设置的顺元路,合并水西安氏、水东宋氏两个土司,重新建立贵州宣慰司,担任宣慰使的是水西安氏的首领霭翠,任宣慰同知的
武则天当皇帝之前,早已有很多谣言流传,大家最熟悉的是唐太宗晚年李淳风的预言。李淳风是大唐第一术士,又是太史令,相当于国家天文台台长。他的言论容易被记入史书,从而受到大家关注。但在李淳风之前,当武则天还
武则天当皇帝之前,早已有很多谣言流传,大家最熟悉的是唐太宗晚年李淳风的预言。李淳风是大唐第一术士,又是太史令,相当于国家天文台台长。他的言论容易被记入史书,从而受到大家关注。但在李淳风之前,当武则天还
公元前341年,齐、魏两国在马陵交战,结果,齐军大胜魏军,杀死了魏国太子申,歼灭了魏国10万大军。>> 魏惠王召见惠施,对惠施说:“齐国是我的仇敌,到死也不会忘记对他的仇恨。我国虽小,但也想调动
1945年10月24日,为统一指挥山东、华中部队,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华中军区,拟定由当时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政委、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的粟裕任司令员,由张鼎丞任副司令员。10月27日,华中局发出通知,转
历史人物 张飞单人独骑,大叫三声,却无一人敢应战,这究竟是为何
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张飞为蜀汉名将,桃园结义后,跟随刘备战争北站,因其勇猛过人,与关羽一起被称为万人敌。自镇压黄巾起义跟随刘备,每逢战事,张飞都身先士卒。虎牢关三英战吕布,也是他一马当先,
本站网纵横版8月10日刊出《高适:乞丐封侯》一文,说高适在梁宋流浪,乞讨为生,年过半百,由于遇到李白、杜甫,改行学诗,没几年声名大振,一直通显封侯。高适在新旧《唐书》均有传,但对其早年都语焉不详。
《礼记·学记》记载:“能博喻,然后能为师。”意思是说:会的人就能当老师,即谁会就向谁学习。而纵观整个日本历史,我们会发现日本就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中国强盛时日本学习中国,西方强盛时日本又学习西方。日
东晋拥有天时地利人和八万兵破前秦百万大军 东晋时期,前秦国皇帝苻坚先后灭掉了前燕、前凉、代等国,统一了黄河流域。以后又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