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李鸿章造访美国在图书馆前吐了一口痰,结果如何
Posted 图书馆
篇首语: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李鸿章造访美国在图书馆前吐了一口痰,结果如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李鸿章造访美国在图书馆前吐了一口痰,结果如何
作为一个名“糊裱匠”,李鸿章是十分优秀的,始终都在为清朝这座破烂的大厦修修补补,甚至在73岁的高龄时,还访问了美国。> >1896年8月28日,“圣路易斯”号游轮缓缓驶入美国纽约港口,从船上走下一名来自中国的尊贵客人,他就是李鸿章。>虽然是第一次踏上美国的国土,但李鸿章对美国的风土人情并不陌生,甚至与美国前总统杜兰特还是老朋友,两人曾经于1879年在天津会晤过。>后来,格兰特还写过一封信给李鸿章,里面详细指出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差距,希望能够引起李鸿章等人的重视,并效仿日本向西方文明学习。但十分可惜的是,杜兰特的信并没有引起重视,以至于清朝在5年后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 >而这一次,李鸿章的到访就是来取经的,希望学习西方的文明,以挽救即将倾覆的清大厦。>他来到美国后,瞬间就成为一个大新闻,美国总统克利夫兰的长子亲自去游轮上迎接李鸿章,道路上挤满了人,大家都想看看这位清朝的外交官长什么样子的。>一位美国记者这样描述道:“他的面庞有一种引人注目的慈祥表情,他双眼明亮,闪烁着睿智的光彩,目光里包含了幽默和机智。他戴着一副老式的硬框眼镜,颧骨高而不瘦,黝黑的皮肤看上去显得很健康……他从不显得傲慢。他是那种从不向他人提出什么要求,但又总能获得满足的那类人。他能很轻松地与人交谈,而又不会使与他交谈的人感到紧张……他对妇女尤其礼貌,也很喜爱儿童。”> >访美期间,李鸿章经常都穿着那一件“黄马褂”出行,可美国人不太明白这其中的含义,以为那是皇上才能穿的衣服。于是,报纸上就出现各种奇葩的标题:“中国皇帝李鸿章到访美国”等等。还好慈禧等人看不到这些报纸,不然还不得气死了。>类似的文化差异还有很多,有一天,李鸿章等人参观了美国的华盛顿国立图书馆。图书馆是禁止吸烟的,任何人都一视同仁,搞的李鸿章十分不舒服,要知道,他可是敢当着慈禧的面抽烟的人。>李鸿章为了发泄怒气,在走出图书馆大门时,用力吐了一口痰。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立即就拦住他,希望他能够将地上的痰擦干净,再行离去。> >但李鸿章会做这种事情吗?肯定不会,于是让随行人员去擦痰,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还是不允。最后,罚款了事!相关参考
1996年元月,蒋介石的孙子蒋孝勇,吃饭时吞咽吃力,荣民医院的检查结果出来,食道癌,他不寒而栗。>拿起电话,给远在美国念书的儿子蒋友柏吐了实情,儿子蒙了,来不及跟老师告假,心急如焚的飞回台湾。>病魔面
美国是世界上图书馆最具规模的国家,也是中文藏书最多的西方国家。在美国各大城市和每间大学,都设有一定规模的图书馆,其中规模最大的是美国国会图书馆,其中中文藏书共达50万册。据我国古籍专家、上海图书馆
德国的克虏伯兵工厂在世界近代史上给人的影响极为深刻,作为二战以前著名的军火公司,他所生产的大炮带给世界的震撼,即便是到了今天也依然存在,可惜这个拥有百年历史的公司,也早就在1967年宣布改组,后来克虏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古罗马人的奇葩习惯!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查理一世的“血馒头”事件英王查理一世因为与国会两院的矛盾无法协调,最终导致了英国内战的爆发。胜利者的法庭给了他们的国王一个“向
接上文中法战争给左宗棠致命打击!一口痰差点儿要了命,他累了 (1)左宗棠最后的洋务观洋务运动一直有两条路线,一者是左宗棠认为的:洋务企业不要官员插手,因为官员腐败;一
历史秘闻 蒋介石听到美国在上甘岭惨败,仰天长叹一口气,随后说了一句话
蒋介石听到美国在上甘岭惨败,仰天长叹一口气,随后说了一句话!和平年代来之不易啊,但是生活在太平时代的我们,也不应该忘记先辈们为了今天的和平付出的代价,在那个硝烟炮火的年代,很多人都牺牲了,后来我们终于
美国的居住大厅标志着从童年到成年的门槛,在年轻人生活的转型期为他们提供住房。当父母送孩子上大学时,他们会在教室或图书馆前摆姿势吗?也许吧。但是,正是在宿舍卸下衣服、电脑和forter,才决定了童年和成
最大的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由三幢大楼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在阅览室大厅的圆屋顶下,有世界历史名人如柏拉图、牛顿、哥伦布、莎士比亚等的雕像,俯视着这里的每一个人。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会有一种进入
古代前1184年——特洛伊城沦陷。1192年——卢沟桥建卢沟桥成。近代1792年——里勒创作《马赛曲》1800年——美国国会图书馆成立,最初是为美国国会服务的学术图书馆。1898年——西班牙向美国宣战
问题如下:是什么让我们「”少年不识李鸿章,长大方知真中堂”,时代局限还是其他?回答如下:这不是时代局限,而是特殊国情造成的结果。其实,像李鸿章这样的人物,放到美国史里,可能类似于提出「”门罗主义”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