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蒋介石为什么放弃了推行简体字

Posted 简体字

篇首语:怀抱观古今,寝食展戏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蒋介石为什么放弃了推行简体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蒋介石为什么放弃了推行简体字

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其总趋势就是从繁到简。隶书是篆书的简化,草书、行书又是隶书的简化,而简体字正是楷书的简化。楷书在魏晋时开始出现,而简体字已见于南北朝(4-6世纪)的碑刻,到隋唐时代简化字逐渐增多,在民间相当普遍,被称为“俗体字”。我们今天使用的许多简化字,在这时候就已经开始出现。宋代以后,随着印刷术的发明,简体字由碑刻和手写转到雕版印刷的书籍上,从而扩大了简体字的流行范围,数量大大增多。>1909年,陆费逵在《教育杂志》创刊号上发表论文《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公开提倡使用简体字。>1922年,钱玄同在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上提出《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得到陆基、黎锦熙、杨树达的联署。这是历史上有关简体字的第一个具体方案,主张把过去只在民间流行的简体字作为正体字应用于一切正规的书面语。它提出的八种简化汉字的方法,实际上也就是现行简体字的产生依据,影响深远。>1928年,胡怀琛出版《简易字说》,收简体字300多个。>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出版国语筹备委员会编订的《国音常用字汇》,收入不少简体字,并指出:“现在应该把它(简体字)推行,使书写处于约易。”>1937年,北平研究所字体研究会发表《简体字表》第一表,收字1700个。>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蒋介石就听取王世杰的意见,并当即指示,逐步推行简体字。>王世杰于是召开会议,布置汉字简化的有关事宜,并委托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黎锦熙主持这项工作。黎锦熙组织了一个专门班子,向教育部提出了简化 1000余字的方案。王世杰认为简化得太多,又指示黎锦熙重新挑选三四百个迫切需要简化的字报教育部审批。1935年8月,王世杰以教育部的名义,颁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并通知各印书馆。> >不料,因事没有参加讨论简化文字会议的国民党中央常委、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得知此事后,十分气愤。他跑到蒋介石办公室大吵大闹,说简化汉字十分荒谬,破坏了中国文化,还说教育部趁他不在京,讨论这么重要的事情,是有意回避他。>蒋介石虽做了一些解释,但戴季陶仍听不进。他多次在公开场合扬言,如果教育部不收回《简体字表》,蒋介石及国民党中央召开的任何会议,他一概不参加。果然,在此后的3个月里,戴季陶拒不参加国民党的会议,也很少过问公事。> >蒋介石虽然觉得戴季陶太过分,但由于戴季陶是国民党元老,没办法,蒋介石只得让步,下令暂不施行简化汉字,1936年2月,戴又促蒋介石以“国民政府”的名义下了一道“不必推行”简化字的命令。>1952年秋的一次国民党宣传汇报会上,蒋介石再次提出文字改革。他说:“我们的汉字笔画太多,士兵教育困难,学生学习难度也太大。我觉得汉字还是应做适度的简化。我的意见,与在大陆时期一样,先提出一个简化方案,再提交到会上来讨论。”为取得大众的支持,蒋介石指示“考试院副院长”罗家伦先在报刊上写些文章造舆论。同时,台湾当局的“教育部”根据蒋介石的指示,立即组织专家、学者研究简化汉字的方案。>就在蒋介石又一次推动简化汉字时,国民党中央委员、著名学者胡秋原突然站出来极力反对。他认为,汉字是汉文化的载体,是中国文化之根,已使用了几千年,书写时并没有什么不便,完全没有必要简化,简化汉字就是破坏中国文化。> >胡秋原的主张得到台湾文学界和史学界的部分人的支持。于是,他一面利用“立法院”这个讲台,猛烈抨击提倡汉字简化的罗家伦等人,一面写文章向台湾民众阐述为什么不能简化汉字。此后一个时期,胡秋原联络一帮人在党内党外利用一切机会,反对简化汉字。>蒋介石见社会上不断有人反对文字改革,感到此事阻力太大,恐怕一时难以施行,便不再提简化汉字的事了。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蒋介石为什么放弃了外蒙古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邢和明。蒋介石意识到苏联对外蒙古的要求“志在必得”,决不是以任何高度自治或准其驻兵的方式能够满足其欲望的。如果不答应斯大林的要求,那么“东北与新疆各种行政之完整无从交涉”,共产

历史人物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何放弃收复香港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第二天,日军进攻,仅仅过了18天后,陷落,港督杨慕琦举出白旗投降。从此,落入日本手中长达4年之久。抗战胜利后,香港理应回到中国的怀抱来,那么,为什么放弃收复香

为何他宁可放弃国宝级文物,也不愿意招惹蒋介石的九十四军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国民政府随即专门成立了「”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燕京大学毕业的王世襄便是其中的一员。而他负责搜寻的,正是国宝级的文物——战国青铜壶。他得到消息,这个青铜壶很有

蒋介石为何放弃持久消耗战战略,要第三战区官兵继续与日军决战

日军占领大场后,中国军队已无力抵挡淞沪的日军,中国军队一线兵团主力部队和预备部队大部分也调至上海,甚至长江南岸守备区、杭州湾北岸守备区防备日军登陆的保障部队也被调至上海。中国军队主帅顾祝同、陈诚等人建

怎么正确认知简体字和繁体字

对繁体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繁体字和简体字之争,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已经争论了一百多年了。这些年来,又有人开始鼓吹繁体字,早在2008年,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

蒋介石为何放弃持久消耗战的战略,执意要第三战区官兵继续与日军决战

日军占领大场后,中国军队已无力抵挡淞沪的日军,中国军队一线兵团主力部队和预备部队大部分也调至上海,甚至长江南岸守备区、杭州湾北岸守备区防备日军登陆的保障部队也被调至上海。中国军队主帅顾祝同、陈诚等人建

中国简体字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简体字的由来

简体字的由来:汉字简化、简化汉字是古已有之,不是今天才有的。也不是中国大陆、中国共产党人独出心裁制造出来的。因此,海外有人发难简化汉字,其理由往往是片面的。如果撂开别的企图不说,至少也是不了解汉字演变...

新加坡为什么用的是简体字,而非繁体字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新加坡运用的汉字大都是简体字,这对于生活在新加坡的华人来说有无比的亲切感。那么新加坡是什么时候开始用简体字的,为什么不是繁体字呢?中英文公告显然繁体字-简体字的演化不是一蹴即至的,

哪位开国上将曾多次提出降职 又因何故放弃该想法

核心提示:毛主席在一个有王宏坤在场的会上特意说,不少同志觉得适应不了革命需要,难以胜任工作,我就不明白难道这些人还不想法建设好自己的国家,建设好军队,让帝国主义及蒋介石来笑话我们无用吗?边学边干,干要

历史百科 简化字和繁体字

简化字和繁体字简化字是指原来结构复杂,笔画多,后来人们在运用中,人们对它进行了改造、简化,由此而产生的笔画、结构简单的汉字,就是简化繁体字,取代繁体字的笔画结构简单的汉字。繁体字就是笔画结构复杂,被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