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秦始皇一个背了2000多年的黑锅,焚书可靠,坑儒可疑

Posted 方士

篇首语:知道如何活用知识最重要,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次之,拥有知识再次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秦始皇一个背了2000多年的黑锅,焚书可靠,坑儒可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秦始皇一个背了2000多年的黑锅,焚书可靠,坑儒可疑

历史,有时候像是一个说故事的评书场,为名人说故事。>千百年来,许多人围绕着秦始皇编造了一个又一个故事,添油加醋,真假参半。> >他的家世,被涂抹得阴暗淫乱。>说他的父亲是吕不韦,一个大商人,说他的母亲养面首生孩子,甚至发动政变要夺权。>他的为人,被渲染得暴虐恐怖,声音似豺狗,内心如虎狼,焚书坑儒,灭绝文化。> >焚书可靠,坑儒可疑>焚书,详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纪事说:秦始皇三十四年,在咸阳宫的酒席宴上,博士们之间发生了争论。>主要分歧在于是否应当以历史传统为师,修正全面实行郡县制的政策。秦始皇将这个问题下到廷议继续讨论。> >这时,一贯主张全面郡县制的丞相李斯,大力强调薄古厚今,进而提出了焚书的建议。>李斯的建议,被秦始皇采纳。>焚书这件事情,是秦国君臣间经过议论后,颁发并执行重大政令的政治事件。>诏令的产生和下达也符合秦代政令的程序,基本可信。> >坑儒的事情,也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然而,对比之下,坑儒的纪事,更像是一段起伏跌宕的故事。>晚年的秦始皇惧怕死亡,主要心思都放在追求长生不老上,大量的方士被召集到秦始皇身边。>其中,最有名的有徐福、侯生、卢生和韩众等,受到秦始皇的礼遇厚赏,四处寻仙问药。> >但仙药哪里找得到?卢生和侯生等一帮方士们,实在是有些玩不转了,于是串通起来一起逃亡。>这是坑儒事件的导火线。>《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得知方士卢生和侯生逃亡后,大怒道:“我没收天下的书籍,将其中没用的通通清除。>广收文学、方术之士,希望振兴太平,寻求仙药。> >现在韩众逃亡不归,徐福等人的耗费数以亿计,末了还是得不到仙药……在咸阳的诸生,有人制造妖言,惑乱百姓。”>于是,派遣御史一一审问,诸生们相互告发以保全自己。>犯禁违法的有四百六十余人,全部在咸阳活埋。>千百年来有关坑儒的种种故事议论,都是从这段纪事生发出来。> >然而仔细阅读,却到处都是欲盖弥彰的漏洞。>“坑儒”事件疑点重重>1、受害者称谓的奇怪变化>在坑儒事件中具体提到名字的人都是方士。侯生和韩众,韩国出身的方士。>徐福,齐国出身的方士。卢生,燕国出身的方士。>这些有名有姓的方士多年出没在秦始皇身边,糊弄秦始皇,终于引发了秦始皇的怒气,成了打击对象。> >但是,当秦始皇大怒时,被谴责的对象由方士变成了“文学方术士”。>文学之士,可以泛称博学善文的人,也可以用来指称儒学之士。>不过,这里提到的文学,没有一个有真名实姓,都是含含混混,一笔带过。>进而,又出现了“诸生”,取代“文学方术士”,直接淡化了方士,强化了儒生。> >当然,这种浓淡之间的人为涂抹,毕竟还是有些偷偷摸摸,是在隐晦处进行的。>2、谁添加的说明>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紧接着这段纪事的,是公子扶苏登场劝谏秦始皇不要重罚儒生的纪事。>秦始皇怒气上来,派扶苏到上郡蒙恬军中去作监军。> >非常明显,这段纪事是作为有关坑儒事件的一条重要补充而添加上去的。>按常理讲,坑儒事件起源于方士,扶苏劝谏秦始皇,话当从方士求药开始,奇怪的是他没有提及这些。>而是突如其来地扯到诸生,而且,他话里的诸生,意义变得非常明确,就是诵读和师法孔子的儒生。> >这明显是一句掐头去尾,有意剪裁历史的话。>这句话不像是为了劝谏秦始皇而说的,倒像是为说明诸生就是儒生而说的。>如果没有这条添加的说明,秦始皇坑埋儒生这件事就站不住脚。>3、受害者处刑的奇怪>根据前一段纪事,秦始皇大怒以后,下令将这批文学方术士,交给了御史处置,“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按照当时秦国的制度,文学方术士们交由御史处置,他们将接受严格的法律审判。> >根据秦始皇怒气中口述的罪名,他们将被定以“妖言”的罪名,处以腰斩之刑。>但从记载的结果来看,他们是被活埋而死的。>根据秦汉法律,特别是近年来出土的大量法律文书来看,秦朝的死刑没有活埋处死的律文和案例。>在秦汉历史上,活埋处死,仅出现在战争中,而且,往往是作为受到谴责的暴行被记载下来的。> >有名的比如,秦国大将白起活埋赵国四十万战俘,项羽活埋秦国二十万降卒。>是编造这段故事的人对于法律不太专业吗?>4、杀了小鬼,放了阎王>活跃于秦始皇身边的方士约有三百人之多,其中有名有姓者五人,韩众(终)、侯生、卢生、石生和徐福(市)。>在所谓的坑儒事件中,他们是直接受到秦始皇指名道姓谴责的人,罪行最重。> >卢生、韩众和侯生逃亡,下落不明,石生也是没有了消息。>奇怪的是,徐福并没有受到事件的影响。>他没有逃亡,也没有受到法律的追究,一直在琅琊台愉快地生活,继续为秦始皇寻找仙药。>被坑的都是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鬼,罪大恶极不是逃亡就是安然无恙。>这种名不副实的结局,实在是使人怀疑秦始皇是否坑埋过方士?> >让秦始皇继续将黑锅背下去?>我们现在所读的《史记·秦始皇本纪》,是东汉明帝以后的版本。>经过东汉的儒生和正统史家们的添加和篡改,已经不是司马迁当年写的样子。>不明白这一点,不但读不懂书,也永远读不懂秦始皇。>焚书可信,断无可疑。> >我们只知道,后来焚书坑儒变成一种文化符号。>这个文化符号,借谴责专制暴君、谴责文化暴行之名,将儒家经典抬举为圣经,将儒生抬举为了殉教的圣徒。

相关参考

焚書坑儒,他背了2000多年的黑鍋,其實真相是這樣的 - ...

秦始皇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位偉大的帝王,他是"皇帝"一詞的最早使用者,也是後世"千古一帝"所評價的對象。他在位期間統一六國、修建長城、統一文字和度量衡,並北擊匈奴、南征百越,將中國的版圖大大拓展,也把中

历史秘闻 焚書坑儒,他背了2000多年的黑鍋,其實真相是這樣的 - ...

秦始皇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位偉大的帝王,他是"皇帝"一詞的最早使用者,也是後世"千古一帝"所評價的對象。他在位期間統一六國、修建長城、統一文字和度量衡,並北擊匈奴、南征百越,將中國的版圖大大拓展,也把中

秦始皇为何焚书坑儒

作为千古名帝--秦始皇,虽然在位时间并不长,但他在政治上的不同凡响,赢得后人的好评。但是,就有着这样的一件事情,历经2000多年遭到后人的唾骂,甚至称之为暴君。其原因就是实行“焚书坑儒”的措施。秦始皇

为什么秦始皇焚书坑儒却没有毁灭儒家文化

作为千古名帝的秦始皇,虽然在位时间并不长,但他在政治上的不同凡响,赢得后人的好评。但是,就有着这样的一件事情,历经2000多年遭到后人的唾骂,甚至称之为暴君。其原因就是实行“焚书坑儒”的措施。关于这次

为何千古帝王秦始皇宁遭天下唾骂也要焚书坑儒?

作为千古名帝--秦始皇,虽然在位时间并不长,但他在政治上的不同凡响,赢得后人的好评。但是,就有着这样的一件事情,历经2000多年遭到后人的唾骂,甚至称之为暴君。其原因就是实行“焚书坑儒”的措施。关于这

为什么秦始皇焚书坑儒却没有毁灭儒家文化

作为千古名帝的秦始皇,虽然在位时间并不长,但他在政治上的不同凡响,赢得后人的好评。但是,就有着这样的一件事情,历经2000多年遭到后人的唾骂,甚至称之为暴君。其原因就是实行“焚书坑儒”的措施。关于这次的“...

坑的到底是不是儒? 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

历来“焚书坑儒”,一直被作为秦始皇残酷暴戾的证据,他也被后世天下学人唾骂了两千多年,焚书坑儒对中国文化来说,影响可谓深远,很直接地摧残了中国的文化,压制了人们的思想。在这所谓的“焚书坑儒”中,秦始皇坑

李鸿章陈世美在列 背了千年黑锅的三大历史名人

随着历史长河的不断前行,许多真相都在人云亦云中变了味。那些被你唾骂多年的历史人物中,背着怎样的一个黑锅在地底沉睡?NO.1李鸿章——替罪羔羊,枉背满清黑锅满清的卖国贼只有一个,那就是掌握满清实际权力的

秦始皇焚书坑儒

秦始皇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事件是秦始皇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对于不同政见的士人的残酷镇压。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宴会,始皇很高兴。可是有一个思想保守的博士名叫淳于越,原齐国人。他

李鸿章陈世美在列 背了千年黑锅的三大历史名人

...中变了味。那些被你唾骂多年的历史人物中,背着怎样的一个黑锅在地底沉睡?NO.1李鸿章——替罪羔羊,枉背满清黑锅满清的卖国贼只有一个,那就是掌握满清实际权力的西太后。在清朝,特别是在西太后时代,连光绪皇帝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