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爱因斯坦从狭义相对论到广义相对论经过了什么
Posted 惯性
篇首语: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爱因斯坦从狭义相对论到广义相对论经过了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爱因斯坦从狭义相对论到广义相对论经过了什么
在现代科学中,宇宙学第一法则是相对论,粒子学第一法则是量子力学。相对论中又分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那么问题来了,从狭义相对论到广义相对论究竟经过了什么?> >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是光速不变和惯性系等效。从这两条原理出发可以得到时间变慢,距离变短等一系列相对论效应。爱因斯坦继续研究广义相对论,不仅是为了升级,而是补救狭义相对论的,狭义相对论有漏洞,并不能自圆其说。> >惯性系就是漏洞,怎么确认惯性系?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利用物体的“惯性”来确定惯性系,在平整的桌面上放一个玻璃球,如果玻璃球相对于桌面静止,桌面就是惯性系;推桌子改变桌子的运动状态,玻璃球会滚动,从滚动的玻璃球就可以确认桌面是非惯性系。> >确定惯性参考系的原理用文字描述是这样的:如果我们不能确定参考系的加速度,就确定参考系中不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受力的物体加速度为零的就是惯性系。>> >这种确认方法会遇到麻烦,在太空舱中或是自由落体时都是失重状态,以太空舱为参考系,完全符合惯性系的条件,但是太空舱明明有向心加速度。自由下落的电梯是不断加速的过程,但是电梯中的人感觉不到重力,也能得出惯性参考系的结论。> >而且一旦承认重力,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在一个没有重力的地方,如果参考系的加速度正好是重力加速度,在参考系中就可以感受到“重力”的存在。重力与加速度仍然无法区分。> >说好的惯性系等效,重力却可以随意造假惯性系。因为惯性和重力都和质量成正比,在参考系内部无法确定重力的存在。而同样是远程作用力,电场力只和电荷有关,利用电荷就能确认电场的存在。> >物质的电场力关联电荷属性,为什么物质的惯性和重力(万有引力)可以同时关联质量属性?物理规则中没有巧合,要么物质有两个质量属性,要么惯性和重力是同一种作用方式。>爱因斯坦……(此处省略一万字)天才的发现了广义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增加了两个原理是:引力是时空弯曲;引力和加速度等效。其实广义相对论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很妙,既然狭义相对论无法分辨惯性和引力,广义相对论不是给出分辨方法,而是告诉我们确实分不开,它们都等效了,永远别想在参考系内部分辨惯性和引力。> >相关参考
经典物理学的脱胎换骨——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19世纪前,物理学的大厦是建立在实物粒子和充斥其间的以太这个前提之上的。实物粒子作为构成物质世界的“细胞”人们可以理解,但“以太”是什么呢?物理学家认为它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1905年,德国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发表了《论动体的电动力学》论文。在这篇短小精悍的论文中,爱因斯坦对统治物理学界2个多世纪的牛顿的绝对时空
生活中光速处处可见,打开手电筒,就会有光,那你知道光的传播速度吗?光的传播速度是30万千米每秒,相当于3亿米/秒。今天我们就了解下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任何物体不会超过光速3亿米/秒”你信吗?我们知道
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一提起爱因斯坦,人们不自觉地就会想起他的那幅照片:花白的头发,像触了电似的根根向上竖着。相信凡是看过这幅照片的人一定会说:爱因斯坦一定是一个不修边幅的人,因为在人们的印象中,大科学家
改变世界的人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简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故事
公元1879~公元1955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永远属于智慧超群行列中的天才,爱因斯坦以其相对论而最为世人所知。实际上相对论包含两种学说,即1905年提出的狭义相对论和1915年提出的广义相对论。人
爱因斯坦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没有之一,并且在未来很久很久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有人超越。>>爱因斯坦曾说:如果我不提出狭义相对论,五年后就有人提出来。但是如果我不提出广义相对论,五十年后也不会有
四维空间是一个时空的概念。简单来说,任何具有四维的空间都可以被称为“四维空间”。不过,日常生活所提及的“四维空间”,大多数都是指爱因斯坦在他的《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中提及的“四维时空”概念。根
爱因斯坦(1879―1955)物理学家,生于德国。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工业大学并入瑞士籍,1940年入美国籍,在物理学多个领域均有重大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并在此基础上推广为广义相对
爱因斯坦(1879―1955)物理学家,生于德国。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工业大学并入瑞士籍,1940年入美国籍,在物理学多个领域均有重大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并在此基础上推广为广义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