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曾国藩父子写诗为什么都低头一拜

Posted 大王

篇首语: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曾国藩父子写诗为什么都低头一拜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曾国藩父子写诗为什么都低头一拜

1864年,经过多年征战,曾国藩率湘军打赢太平天国,暂时挽救了摇摇欲坠的清王朝,获得极高的封赏,此时曾国藩荣宠至极。然而,站在权力的顶端,他却有一种临深履薄的惊心。他在一首给其弟曾国荃的诗中,道出了当时的境况和心态:>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无独有偶,二十年之后,他的儿子曾纪泽在万里之外的英伦,也写下了意象相似的诗文:>不可淹留是岁华,鬓毛斑白尚天涯。>深知恋栈空余豆,颇欲安炉去炼砂。>故国音书多懊恼,中年诗集半伤嗟。>低头一拜陶彭泽,万事乘除问酒家。>诗中提到的屠羊说和陶彭泽是什么样的人?有着怎样的嘉言懿行竟令声名煊赫的曾氏父子对其顶礼膜拜呢?>屠羊说重义轻利 备受推崇>屠羊说是《庄子》中的一个人物,故事是说春秋时楚昭王丧失了王位,屠羊说跟随昭王逃难。后来,昭王回国又夺得了王位,要赏赐跟随他一起逃亡的人,包括屠羊说。屠羊说却说:“大王丢失了王位,我失去了屠羊的职业;现在,大王恢复了王位,我也恢复了从前的职业。既然我的俸禄已经恢复了,又何必再行赏赐呢?”>昭王执意要奖赏他,屠羊说说:“大王失国,不是我的罪过,我不能接受惩罚;大王复国,也不是我的功劳,所以我也不能接受赏赐。”昭王打算接见屠羊说,屠羊说又说:“根据楚国的法令,只有建立大功的人才能觐见国王,而我的智谋不足以保存国家,勇力不足以杀死敌寇。吴军进攻郢都的时候,我是畏惧艰难而逃避,不是一定要追随大王。现在大王要违背法令来接见我,普天之下,我没有听说过这种做法的。”>昭王觉得屠羊说虽然地位卑贱,然而陈义甚高,准备让他担任三公的职位。屠羊说说:“我知道这三公的职位比在集市上屠羊地位尊贵得多,所得的俸禄也优厚得多;然而,我怎能贪图高官厚禄而使国王蒙受妄施的恶名呢!我不敢当,还是让我回到集市上继续从事屠羊的职业!”最终没有接受昭王的赏赐。>作为一个重义轻利的典范,屠羊说备受后人推崇,《新唐书》里就记载了一个名叫李渤的人的事迹,展现了与屠羊说同样的精神风貌:>李渤字濬之,魏横野将军、申国公发之裔。父钧,殿中侍御史,以不能养母废于世。渤耻之,不肯仕,刻志于学,与仲兄涉偕隐庐山。尝以列御寇拒粟……>元和初,户部侍郎李巽、谏议大夫韦况交章荐之,诏以右拾遗召。于是河南少尹杜兼遣吏持诏、币即山敦促,渤上书谢:“昔屠羊说言:‘位三旌,禄万钟,知贵于屠羊,然不可使吾君妄施。’彼贱贾也,犹能忘己爱君。臣虽欲盗荣以济所欲,得无愧屠羊乎?”不拜。> >陶彭泽不慕荣利 忘怀得失>至于曾纪泽诗中的陶彭泽就是陶渊明,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因曾做过彭泽县令,故有此称谓。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常常为人们津津乐道。他曾自况曰:“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忘怀得失”。他这种不随流俗的心境和行为在后世也深得嘉许。>《宋书》说他“少有高趣”。《旧唐书》赞颂他是“慢世逃名,放情肆志,逍遥泉石,无意于出处之间”。宋人洪迈在他的名作《容斋随笔》里更是称誉他“高简闲靖,为晋、宋第一辈人”。>不论是深为曾国藩推重的屠羊说,还是曾纪泽心向往之的陶彭泽,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不萦怀个人的名位和待遇,这就使得那些自感人生不如意的人们对其产生了心灵感应。>曾国藩宦海沉浮 明哲保身>时至晚清,政象纷纭,生活于其中的人们常有朝不保夕之感。1864年的曾国藩达到他人生的最高峰,然而,所谓名既大,谤亦随之。在他享有极大极高尊崇的时候,非议之音也纷至遝来,“左列钟铭右谤书”。此情此景,他只有逃避和明哲保身,把一切都看淡看轻。>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浸染的曾国藩,又经过多年宦海沉浮的历练,深知“日中则昃,月盈则亏”的道理,意识到“处兹乱世,凡高位、大名、重权,三者皆在忧危之中”、“祸咎之来,本难逆料”、“当于极盛之时,预作衰时设想;当盛时百事平顺之际,预为衰时百事拂逆地步”、“惟不贪财,不取巧,不沽名,不骄盈,四者究可弥缝一二”。这样,才能“持盈保泰”。也难怪曾国藩对屠羊说如此崇拜了!> >曾纪泽斡旋外交 交涉不利>曾纪泽(1839~1890年),湖南湘乡人,曾国藩之子。曾国藩死后,曾纪泽袭封“一等毅勇侯”,地位仍然十分尊崇。作为当时为数不多的熟悉世界政治的干才,他被遴选去从事外交事务。1878~1886年间出使英、法、俄。1879年因崇厚签订的《里瓦基亚条约》丧权太甚,举国哗然,清政府迫于舆论,拒绝批准条约,并于1880年派遣出使英、法大臣曾纪泽兼充出使俄国大臣赴俄谈判,力图挽回损失。>面对如此不利局面,曾纪泽不避艰辛,决心完成“障川流而挽既逝之波,探虎口而索已投之食”的使命(《曾惠敏公遗集》卷三)。他分析形势,认为俄国自攻克土耳其后,财力已大受损伤,且与英国等国有矛盾,不会再对中国发起一场战争,俄皇与其外部丞相都有和平了结之意。而左宗棠手握重兵,驻扎西陲,可以作为后援,因此,事情犹有可为。经过一番艰难的斗争,反复辩驳,终于于1881年重新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争回了部分权益和领土。这是曾氏一生中最为光彩的一件事,为其生前身后赢得了美好的声名。>但是,在不久以后的中法战争和中法交涉中,曾纪泽的良苦用心就遭到了一次极为痛心的打击。作为行走在外交第一线的使臣,他有责任和权利向政府申述自己对时局的设想,曾纪泽忠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他努力向最高决策者进献忠言,希望能为国家再争得一线生机。>本来,经过二十多年的洋务运动,中国的国力已经颇有些气象,而法国经过普法战争的失败之后,也并非人们想像的那样强大,清政府完全可以统筹全局,周密部署,在疆场上与之一决高下,在谈判桌上与之腾挪周旋。然而当时的清政府实在是太孱弱了,它既不能审时又昧于大势,仍是一味地妥协退让,致使曾纪泽的真知灼见在中法交涉中没有发挥积极的效用。交涉的不利结果和来自国内的训示让他懊恼,他深感自己的无力与无奈,思忖年华渐逝,鬓发已衰,他只能随缘了。此时,陶彭泽闲静、淡远的人生态度自然令他心有戚戚了!

相关参考

揭清朝曾国藩父子对其低头一拜到底是谁

  1864年,经过多年的征战,曾国藩率领他的湘军终于平定了太平天国,挽救了摇摇欲坠的清王朝。对于顶梁柱和救命恩人,清王朝并不吝惜它的赏赐,给了他极高的封赏,此时的曾国藩荣宠至极。然而,这并没能给他带

曹植与曹操谁写诗更有水平

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都是建安文学的领袖,诗歌写得都不错,尤其是曹操和曹丕在诗歌史上还都破过记录,曹操写出了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很高美学价值的山水诗《观沧海》,每每谈到山水诗的发展,都

曹植与曹操谁写诗更有水平

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都是建安文学的领袖,诗歌写得都不错,尤其是曹操和曹丕在诗歌史上还都破过记录,曹操写出了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很高美学价值的山水诗《观沧海》,每每谈到山水诗的发展,都

一人能让关羽低头,一人敢与吕布叫板

名字不仅是一个人的代号,还寄予着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因此起名字,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在汉末三国,那个乱世中,烽火蔓延了整个华夏大地,各处百姓都民不聊生,活下去成了人们最大的信念,大多数人都无心他想,却

历史人物 帝王为什么都喜欢写诗?

古今中外的帝王为何都好写诗?>  帝王好写诗,堪称中国一绝,帝王写的诗不怎么样,也是中国一绝。  在中国,凡帝王,无论识字的,不识字的,无论会写字的,不会写字的,穿上龙袍,坐上龙椅,找到九五之尊的感觉

民间俗语“娶妻不娶仰头女,嫁汉不嫁低头汉”,你觉得有道理吗

俗语是我国在日常生活中流传最广的一种传统文化,它的涉及面十分广泛,从日常生活到婚丧嫁娶不一而足,其中许多都是百姓们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生活意义。婚丧嫁娶在古时候都是一等一的大事,

名人趣事 该低头时就低头

  被称为美国人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住地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他的身子矮去一大截的门。出来

名人趣事 该低头时就低头

  被称为美国人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住地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他的身子矮去一大截的门。出来

历史军事 投降后的日本仍语言挑衅中国 一次战役让其低头

1945年8月15日,中国人民翘首企盼终于迎来了这一天,这一天见证了日本战败的历史性一刻。在那一天,各地的日本人都如丧考妣地调集在一起,收听来自广播中《波茨坦宣言》(即请求日本投降)的通知。中华儿女为

历史人物 史上写诗最多的皇帝是他,写的最差的还是他,见到什么好东西都要上去盖个章

说到写诗,自古以来中国就不乏文豪大家,诗词歌赋各有特色,能人将相,才子辈出。而且写诗也是历朝皇帝展示自己才华的工具,无论委婉抒情,亦或是豪放大气,飘逸潇洒,都能从一首诗中看出一个人的性格才华。>>写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