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太原保卫战中,以“善守”闻名的傅作义为什么会守不住

Posted 日军

篇首语:时间是把锋利的刀,成全过我的疯狂,也粉碎过我的梦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太原保卫战中,以“善守”闻名的傅作义为什么会守不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太原保卫战中,以“善守”闻名的傅作义为什么会守不住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四日,侵华日军发起对太原的攻城之战,到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八日,面对日军强大的地面火力进攻和空中力量支援,守城的傅作义部队不得不突围而出,至此太原失守,太原保卫战宣告失败。当时日中双方的兵力对比,是日军一个师团对国军九个师团,在这样悬殊的兵力之下,傅作义作为一名“守城名将”,为何会在在太原保卫战中失利?>>事实上,太原保卫战应从十月十三日的忻口防御战开始,忻口是在五台山、云中山两山峡谷中间的一个隘口,是出入晋中的咽喉要道,忻口若是失守,则太原将陷入困境。但面对日军强力进攻,忻口最终还是失守,为此时任第二战区司令官的阎锡山不得不重新制定一个以太原为中心的“守城战”。>阎锡山指定傅作义为太原保卫战的指挥官,为何选择傅作义?因为傅作义就是因“守城”而成名的!一九二七年,他曾以一个团的兵力顶住了宋哲元一个军长达三个月的进攻,一九二八年,傅作义以不足万人的兵力顶住了奉军多达十万人的进攻,坚守涿州长达四个月之久。可见傅作义在守城方面的确有不小的造诣,而太原作为阎锡山的“老巢”,尽管战斗不利,但他还是不愿放弃,因而才会寄希望于傅作义。>事实上,太原保卫战在一开始的时候便已经显出败象,从娘子关和忻口撤退回来的野战部队,由于军心涣散,在撤退过程中因有日军追击,没多久便失去了控制,纷纷向南边逃走,一去不复返。为此卫立煌后来亲自进城与傅作义商议,认为太原不过一座孤城,以你傅作义手下的兵力,根本守不住,只能徒耗兵力而已。不过傅作义对此不以为意,坚持要“守土抗战”,力保太原。>傅作义此后部署防御工作,至四日黄昏时,他为了给守城将士打气,曾召集部下们,这样说道:“从今天起,城门就要关闭了,我们守城就比方人已经死了,光差盖盖了!”很显然,傅作义这是表明以及“城在人在,城失人亡”的决心,然而这却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将领们的恐慌,他们认为这场仗是一场“必败之仗”。为此,傅作义的很多士兵甚至军官都弃城而逃。对此傅作义也无可奈何,只得下了一道死命令,凡是当逃兵被抓到的,一律枪毙!>>十一月五日,日军开始有计划地轰炸太原,次日天刚亮,日军开始轰炸太原城东北角,企图炸开城墙,轰炸一直持续到了当天晚上,城墙被炸开了一个很大的缺口,傅作义下令士兵将城墙修复。此后,双方在此处形成炮战,一直僵持到十一月七日,这日太阳初上,日军开始由东北角的缺口处向发起全面进攻。傅部全力围堵,但仍有小股日军部队窜入太原城内,不过好在傅作义急令火力支援,日军后续部队无法进城,不能形成有效的攻势。>日空军部队不断地对太原城区进行轰炸,大片房屋倒塌,交通瘫痪,且敌人进城的消息不胫而走,弄得城内人心惶惶。不过,这些都不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发生于十一月八日的一件事,则将守城将士和居民的最后一点信心完全击垮,使得傅作义不得不率领部队撤出太原城,从敌人的包围圈中突围。>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八日,傅作义召令第三十五军副军长曾严毅前来司令部议事,然而当曾严毅的部下郄莘田来到曾严毅的住处,曾严毅正走出门来,后看也不看郄莘田,直接骑上了战马,朝太原城门而去。不久之后,曾严毅搬开了堵住城门的沙袋,弃城而逃,当时曾严毅打的是三十五军副军长的旗号,有不少官兵看见他逃出城,因而“副军长弃城而逃”的消息,在官兵中持续传播发酵,后来竟传成了“傅军长弃城而逃”。>傅作义听说曾严毅弃城逃走,气得傅作义直骂曾严毅“混账”,当时形势对傅作义部队十分不利,日军不仅由东北两面对太原城发起冲击,且不断向太原城南运输兵力,企图切断傅作义的退路。为此,傅作义忧心如焚,召集部下商议是守还是退,最后一致决定保存有生力量,撤出太原城,由兵力较为薄弱的城南突围。>是日入夜后,傅作义向全军发布撤退命令,先行在三十五军特务连的保护下,由大南门撤出太原城。而由于当时撤退命令过于仓促,三十五军在撤退途中,毫无章程,一片散沙,被后面追击的日军打得四处逃窜,有不少死在了汾河中淹死。后傅作义收拾残余部队,与石楼修整,而此时太原城已完全被日军所掌控。>>后来多年之后,傅作义在回忆这段战事时,将太原失守的原因归结为第二战区司令阎锡山的“不作为”、“指挥无能”,为什么这样说?傅认为太原会战中,不仅第二战区投入了全部二十七个半的步兵师、三个步兵旅、三个骑兵师,而且还有孙连仲的一个集团军,汤恩伯的第二十兵团,反观日军,仅仅投入了四个半师团。也就是说,双方的兵力差达到了惊人的九比一,然而从太原会战最初,国军接连在太原会战的各个战役中失利,最后太原保卫战打响,仅余傅作义第三十五军“孤军奋战”,这也是太原保卫战失败的重要原因。>也正因为如此,蒋介石才“力保”傅作义,并将他收入麾下。太原保卫战作为太原会战最后一场战役,

相关参考

初唐名将临洮郡公王忠嗣 唐朝十大名将之一

王忠嗣(706年—750年),初名训,祖籍山西太原祁县,后移居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父王海宾以骁勇闻名,官至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王忠嗣九岁时,王海宾战死于吐蕃松州保卫战中,追赠为左金伍大将军。忠嗣

清末 ”太原奇案”以曲折离奇闻名,这桩奇案最终是怎么侦破的

清朝末年,由于吏治腐败,官场昏暗,出现了许多冤假错案,其中的「”刺马案”「”杨月楼案”「”太原奇案”「”小白菜案”,被后世称为清末四大奇案。而「”太原奇案”又汇聚了凶杀、悬疑、巧合、曲折、喜剧等众多元

唐朝时期名将太子右卫率王忠嗣生平 王忠嗣简介

王忠嗣(706年—750年),初名训,祖籍山西太原祁县,后移居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唐朝名将。父王海宾以骁勇闻名,官至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王忠嗣九岁时,王海宾战死于吐蕃松州保卫战中,追赠为左金伍大

唐朝时期名将太子右卫率王忠嗣生平 王忠嗣简介

王忠嗣(706年—750年),初名训,祖籍山西太原祁县,后移居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唐朝名将。父王海宾以骁勇闻名,官至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王忠嗣九岁时,王海宾战死于吐蕃松州保卫战中,追赠为左金伍大

揭秘在太原保卫战中国民党牺牲了多少人

太原保卫战是太原会战的核心战役,也是太原会战的最后一场战役,太原会战一共激战了整整2个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激战的时间也是最长的,战斗之激烈是不可想象的。在这场战役中,日军参加战

知名人物 如何评价傅作义?

傅作义,字宜生,1895年生于山西荣河县(今临猗县)。6岁进私塾,10岁入县立小学堂,13岁升运城河东中学堂。15岁考入太原陆军小学。少年时喜欢阅读《三国演义》、《说岳全传》、《水浒》等书籍,崇尚忠勇

太原最终沦陷了吗 太原保卫战的结果如何

1937年11月4日,日军来到太原附近,对太原发动最后攻击,11月9日太原被攻破,太原保卫战是太原会战的主要战役,也是太原会战的最后一个战役,这次战役规模也比较庞大,那么太原保卫战经过是什么呢?在大同

安史之乱揭秘——太原保卫战

至德元载(756年)八月,户部尚书兼太原尹、北都留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河东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李光弼奉肃宗之令,率河间、景城兵五千,由灵武出发,赴河东节度使治所太原上任。李光弼画像这是一次迟到的赴任,

历史军事 太原最终沦陷了吗

1937年11月4日,日军来到太原附近,对太原发动最后攻击,11月9日太原被攻破,太原保卫战是太原会战的主要战役,也是太原会战的最后一个战役,这次战役规模也比较庞大,那么太原保卫战经过是什么呢?  太

中国军事人物 傅作义

   对实现北平和平解放做出贡献的傅作义   傅作义(1895年?1974年),字宜生,山西荣河(今临猗)人。宣统二年(1910年)人太原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