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张柬之简介 唐朝武周时期秋官侍郎张柬之生平

Posted 历史人物

篇首语:我以为我们之间的故事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后来我才发现,在念念不忘的日子里,我遗忘了我们之间的故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张柬之简介 唐朝武周时期秋官侍郎张柬之生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张柬之简介 唐朝武周时期秋官侍郎张柬之生平

   (625年-706年),字孟将,汉族, 襄州襄阳人。 中进士后任清源丞。689年以贤良征试,擢为监察御史。后出任合州、蜀州刺史、荆州长史等职。狄仁杰向 推举之, 将其提升为洛州司马。不数日,狄仁杰再荐之,称其「可为宰相,非司马也。」遂得以升为秋官侍郎,过了一段时间有得姚崇推荐,于是升位宰相。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与桓彦范、敬晖等乘 病发动政变,复辟 国号。因功擢天官尚书,封汉阳郡公,后升为汉阳王。不久,张遭武三思排挤,被流放边疆。张柬之被流放泷州,气愤致死。>  张柬之,字孟将,唐朝政治家,李唐名相,神龙政变功臣之一。生于唐高祖武德八年,卒于中宗神龙二年,年八十二岁。少补太学生,涉猎经史,尤精「三礼」。为令狐德棻所重。永昌元年,(公元六八九年)以贤良召,对策第一。授监察御史,迁凤阁舍人。忤武后旨,出为合、蜀二州刺史。狄仁杰荐其有宰相才。武后召为司刑少卿,拜同平章事。诛张昌宗、张易之,复唐社稷,柬之首发其谋,以功封汉阳郡王。>  自从武则天上帝位之后,继承人问题就成了众人关心的焦点。如今,随着武则天的衰老,它又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虽然李氏子孙已经失去权势,但武氏子弟仍然没有确定的把握能够在武则天之后登上皇位,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毕竟还有李显和李旦两个昔日的皇帝存在。大臣们因此劝告武则天说,她应当将帝位传给儿子,这样在死后就可以和李治一起配享太庙,接受子孙后代的供奉。但如果将帝位传给武三思等人,境遇将会悲惨得多,因为在他看来,一个做了皇帝的侄子去供奉姑母的牌位是件不可想像的事情。>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狄仁杰和张柬之谁权大 张柬之和狄仁杰谁厉害

张柬之张柬之曾任监察御史、荆州长史、洛州司马、秋官侍郎、宰相等职,正因为有了狄仁杰的举荐他才得以重用,之后才有能力发动神龙政变。狄仁杰和张柬之谁权大>狄仁杰是内史,就是中书令,是负责起草诏令的,张柬之

历史人物 唐朝宰相张柬之简介 历史上的张柬之怎么死的

  (625年-706年),字孟将,中国襄州襄阳人,曾与崔玄暐、桓彦范、敬晖等发动神龙革命,迫禅让予唐中宗,因而复辟。后得罪韦皇后、武三思,因而被贬至。>  中进士后,任清源县丞。永昌元年(689年)

历史人物 张柬之的张柬之的生平介绍_张柬之神龙政变

中文名:张柬之别名:张孟将、张汉阳出生地:襄阳主要成就:发动神龙政变,恢复李唐谥号:文贞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  张柬之年轻时涉猎经书史籍,补缺为太学生。祭酒令

历史人物 唐朝名相,诗人张柬之简介

唐朝人物中文名:张柬之别名:张孟将、张汉阳国籍:唐朝民族:汉出生地:襄阳出生日期:625年逝世日期:706年职业:诗人、宰相主要成就:发动神龙政变,恢复李唐代表作品:《东飞伯劳歌》《请罢姚州屯戌表》官

历史人物 张柬之的子女 对张柬之的历史评价

张柬之张柬之出生襄阳,不仅是唐朝名相,还是颇有才气的诗人,著有《东飞伯劳歌》《请罢姚州屯戌表》等作品。张柬之一生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发动神龙政变,那么历史上都如何评价他呢?张柬之的子女>张漪,著作郎>张峄

唐朝宰相张柬之是怎样一个人

导读:唐朝宰相张柬之是怎样一个人?与狄仁杰是什么关系?张柬之,字孟将,生于武德八年(625),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少时广涉经史,补太学士。精通儒家义理,尤好三礼,国子祭酒[1]令狐德棻尤重其才

唐朝宰相张柬之是怎样一个人

导读:唐朝宰相张柬之是怎样一个人?与狄仁杰是什么关系?张柬之,字孟将,生于武德八年(625),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少时广涉经史,补太学士。精通儒家义理,尤好三礼,国子祭酒[1]令狐德棻尤重其才

历史人物 张柬之一生有多少丰功伟绩

很多人都不了解张柬之毕生的成就和功绩,是从别人退休的一个尴尬的年龄才开始的,接下来跟着本站小编一起欣赏。>张柬之,字孟将,是唐朝襄州之人。他是唐朝有名的名相和诗人。张柬之考取功名中了进士,担任清源丞。

历史人物 张柬之一生有多少丰功伟绩

很多人都不了解张柬之毕生的成就和功绩,是从别人退休的一个尴尬的年龄才开始的,接下来跟着全榜网小编一起欣赏。>张柬之,字孟将,是唐朝襄州之人。他是唐朝有名的名相和诗人。张柬之考取功名中了进士,担任清源丞

张柬之是谁?他和狄仁杰是什么关系?

   张柬之(625年——706年),字孟将,汉族,唐朝襄州襄阳人。唐朝名相,诗人。张柬之早年的官做得并不大,直到70多岁了,才在一次朝廷举办的贤良科目考试中,一举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