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总管同文馆事务大臣 晚清名臣徐继畬简介
Posted 巡抚
篇首语: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总管同文馆事务大臣 晚清名臣徐继畬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总管同文馆事务大臣 晚清名臣徐继畬简介
徐继畲(shē)(1795年12月4日—1873年3月30日)晚清名臣、学者,《纽约时报》称其为东方伽利略。字松龛,又字健男,别号牧田,书斋名退密斋,山西代州五台县(今山西省忻州市)人。道光六年进士,历任广西、福建巡抚、闽浙总督、总理衙门大臣,并为首任总管同文馆事务大臣。徐继畲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伟大先驱之一,又是近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在文学、历史、书法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著有《瀛寰志略》、《古诗源评注》、《退密斋时文》、《退密斋时文补编》等。>>人物生平>乾隆六十年十月二十四日寅时(1795年12月4日),徐继畲出生在山西省代州五台县(今属忻州市)东冶镇东街“司马第”的清贫的士宦之家。父亲徐润第,进士出身,任过内阁中书,湖北施南府同知等职。>徐继畲自幼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儒学的熏陶,曾随父寓京师,师从著名文学家高鹗等名人。嘉庆十七年(1812年),十八岁入县学。次年中举人。>道光六年(1826)中进士,朝考第一,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道光七年(1827年)丁父忧在籍,整理完成父亲徐润第的《敦艮斋遗书》。此书以心灵自由为主旨,熔心学、气学、易学为一炉,深入批驳了宋元以来的官学——朱熹理学,继畲因此完成迎接西方挑战的思想准备。>道光十年(1830年)服阕入都,授翰林院编修。>道光十三年(1833年),补陕西道监察御史。期间上疏弹劾忻州知州史梦鲛以及保德知州林树云等人,并且上疏提议实行简政,深合道光帝意见,因此道光帝召徐继畲入朝觐见,向他询问各种时事,徐继畲都对答如流,深得皇帝欣赏。据传道光帝读其《政体宜崇简要疏》,“大感动,因召对前席,与谈时事,至为流涕”。>道光十六年(1836年)十月,外任广西省浔州府知府。从此青云直上,历任福建延津道、汀漳龙道等职。鸦片战争时在漳州前线奋勇抗英。>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徐继畲入觐,叠蒙召见,道光帝询各国风土形势,奏对甚悉。迁两广盐运使,旬日,擢广东按察使。>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迁福建布政使。道光帝让他以布政使之职,以专派之员办理开放厦门、福州两口通商通行事宜。>>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春,徐继畲和美国新教传教士雅裨理在厦门进行了历史性对话,中国人始知以古希腊为孤本、为母体的西方现代民主政治思想和制度,始知通过选票取得合法性、创古今未有之局的美国共和政体和华盛顿。徐继畲又广泛接触了西方来华人士,对自己国家的专制制度的合法性和永恒性深表怀疑,五年数十易稿,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出版的《瀛环志略》,率先突破根深柢固的天朝意识和华夷观念,将中国定位于世界的一隅,引进了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价值体系,纪录了当时世界以民主政体为主导的各国各类政体,宣扬西方民主制度和理念。对通过选民的选票取得合法性的各国民主制度推崇备至,在黑暗的东方专制大国点燃了幽微的民主烛光;>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十月,升任广西巡抚。十二月,改授福建巡抚。当时,正值闽浙总督刘韵珂因病乞假,徐继畲便兼任闽浙总督。>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公历7月4日, 华盛顿特区为华盛顿纪念塔奠基,并向各州、各国征集纪念物。在来华美国传教士帮助下,咸丰三年(1853年),浙江宁波府向美国赠送了一块花岗岩石碑,用中文刻有徐书中赞美华盛顿总统的上述两段按语。这块石碑至今镶嵌在该塔内西壁200多英尺的高度,表现了东方人的见识,成为中美早期友好关系的里程碑。>太平军北伐,朝廷命徐继畲督办上党防堵。事竣后主讲平遥超山书院以自给。其间研读《后汉书》,探索历代皇朝周期性盛衰的道理,有批语两千余条、十余万字,原书在山西省博物馆。>道光三十年(1850年),徐继畲因在处理神光寺事件时的方法与林则徐等人的意见不合,被言官多次上书弹劾,终在咸丰元年(1851年)因“身膺疆寄,抚驭之道,岂竟毫无主见,任令滋扰”的理由被革职,并召回北京,接受咸丰帝的当面问询。与咸丰帝对答完毕后,咸丰帝评价他为人朴实,但因言官弹劾势重,还是被降为太仆寺少卿。>咸丰二年(1852年),上《三渐宜防止疏》,劝咸丰帝勿大兴土木,勿耽于女色,勿偏听偏信。咸丰上谕:“意深辞婉,‘置诸座右,时时省览,可当箴铭。”未经考差授四川乡试正考官。同年,吏部追查徐继畲在巡抚任内逮捕罪犯延迟一事,徐继畲因此被彻底罢官,回到故里。当时正逢捻军之乱以及回民起义,徐继畲协助官府率领团练协防辽州、上党、阳城等要地,深受当时兼任山西巡抚的沈桂芬的好评。>咸丰六年(1856年)他被平遥超山书院董事会特聘为书院山长,于教业之余,倾心写诗作文、从事学术研究。>同治四年(1865),两宫皇太后命其入京,徐继畲被重新起用,命参通商事务,以三品京堂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协助恭亲王奕訢办理洋务。>同治五年(1866年)总理衙门重印《瀛环志略》,“中外奉为指南”。同年,授太仆寺卿,授二品顶戴。>同治六年(1867年)正月二十一日(1867.2.25)任总管同文馆事务大臣,即中国现代第一所高等学校的首任校长,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初创时期。他与总署王大臣推出激进的同文馆改革计划,因倭仁等守旧派的阻挠而失败,日歔欷不自得。同年秋,美国第17任总统安德鲁·约翰逊和国务卿西沃德,请著名画家普拉特,制作了一幅斯图尔特的华盛顿画像的复制品,由驻华公使蒲安臣将这幅画像赠送徐继畲,并举行赠送仪式,蒲安臣致辞。徐继畲答辞称:“因思贵国中华盛顿首建奇勋,创为世法,以成继往开来之功,其必传于世无疑也”。一如既往地肯定民主制度,在时间和地域上的适应性和生命力。>同治七年(1868),为美国新教传教士、同文馆教习丁韪良编的中国第一部系统自然科学声光电化著作《格物入门》作序。>同治八年二月初二日(1869年三月十五日),以老病乞休,奉旨以二品顶戴致仕。>>同治十二年(1873年),值徐继畲中举60周年,奉旨准其重赴鹿鸣宴,以惠耆年,并赏给头品顶戴。同年三月初三日辰时(1873年3月30日),徐继畲在家中去世。相关参考
中国的美国早期史研究(回顾与前瞻) 晚清士人在最初接触美国历史知识时,就曾涉及早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到了美国立国的历史;徐继畬在所著《瀛环志略》中,则对乔治&mid
曾国藩简介曾国藩是清朝末期大臣,更是湘军的创立者。曾国藩一生都在为朝廷考虑,在军事,政治,文学各个领域都作出了突出贡献。可以说清朝的末期要是没有曾国藩,将会灭亡的更快。曾国藩画像咸丰二年,太平天国军攻
古代内务府总管是不是太监?????不是。内务府,清代官署名,掌宫廷事务。长官称总管大臣,无定员,由满族王公或满族大臣兼充,秩从二品,乾隆时改正二品。内部主要机构有广储、都虞、掌仪、会计、营造、慎刑、庆
在《能静居日记》中,赵烈文详记了他与曾的这次谈话及此后曾国藩对清王朝命运的思索。只要没有紧急繁忙的军政事务,曾国藩晚上往往喜欢与幕客聊天。同治六年六月二十日,即公历1867年7月21日,时任两江总督的
个人经历宫宝田,山东乳山人。大内高手,真正的大内高手。宫宝田被召入宫,任护卫首领,加封四品带刀侍卫,先后任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近身侍卫,清廷最后一任大内侍卫总管。庚子年间,八国联军侵华,宫由于护驾得力,
文章来源:隋风|短史记(ID:tengxun_lishi)问:想问一下,美国华盛顿的方尖碑里,真刻有徐继畬对美国国父的盛赞之词吗?确实有。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有一座为纪念华盛顿而建造的方尖碑
人物生平早年升迁雍正五年(1727年),庆复承袭其父佟国维一等公的爵位,并且被授为散秩大臣。不久就被迁移为銮仪使,并兼领武备院的大小事务。雍正七年(1729年),又被授为正白旗汉军副都统。雍正八年(1
李鸿章是晚清名臣,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同时也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是晚清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
曾国藩是晚清重臣,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公元1811年,曾国藩出生在湖南湘乡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其名最开始为曾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李鸿章是宗圣曾子
文章来源:隋风|短史记(ID:tengxun_lishi)问:想问一下,美国华盛顿的方尖碑里,真刻有徐继畬对美国国父的盛赞之词吗?确实有。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有一座为纪念华盛顿而建造的方尖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