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爱国故事 宋末三杰之一文天祥是什么样人
Posted 文天祥
篇首语: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天祥爱国故事 宋末三杰之一文天祥是什么样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2、历史人物 宋末三杰合力挽救之下的宋朝是什么命运 他们各自结局又是什么
文天祥爱国故事 宋末三杰之一文天祥是什么样人
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宋瑞,号文山、浮休道人,生于公元1236年,去世于公元1283年,是南宋末年著名文人、爱国大诗人、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文天祥状元及第,此后在仕途上几经沉浮,最终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别的不说,光说他能高中状元,便可以知道他的确是一个有实才之人。他一生沉沦,写下无数诗句,留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这样写道:“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虽然古代圣人说了这样一句话,而古时之人将圣人之言看作真言,但是能真正做到舍生取义之人,并不是很多。本文的主人公文天祥,可以算作此列。
文天祥《过零丁洋》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确是青史留名,被后世之人敬仰,成为著名的民族英雄,忠义之人的典范。他青史留名并不是因为他做了多少于国家有益之事,亦或者获得了多少的成就,他之所以能留名青史便在于他舍小义而取大义,不在乎生死,而坚持了自己的心中大义。
文天祥一直都坚持抗元,这一点在南宋还没有投降元朝之时就已经存在。当时元军南下,进攻京师,长江上游告急,朝廷诏令天下勤王。这之前的文天祥“性格豁达豪爽,平生衣食丰厚,声伎满堂。”本来是一个身家富有,生活富足的公子哥儿,但是在听到国家危急之时,他痛心的贬谪自己,并且将自己的全部身家用来捐资募军,上京勤王。当时文天祥的大半友人都劝他不要去,毕竟时局危急,打仗是一个会丧命的活计。但是文天祥却坚持领兵抗元,表现了自己的民族大义。
后来南宋投降,文天祥被伯颜关押,在被义士救出之后,文天祥仍然坚持抗元。他率领天下义军,在江南苦战,拥戴小皇帝,坚持抗元斗争。后来文天祥被元军所俘,元朝以高官厚禄相诱,希望他能投降元军。除此之外,元军还打上了亲情牌。当时文天祥的妻子与女儿也被元军所俘,在宫里做宫女。
他的女儿给他写了一封信,文天祥知道只要自己投降,就能一家团聚,而自己的亲人也不用再受到虐待。但是他放弃了家族小义,而选择了民族大义,他给自己的女儿回信道:“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此事过后,文天祥从容赴死,被押解到柴市口斩首。他的夫人为其收敛尸首,在其衣带中发现了他留有的话语,这就是史上著名的《衣带赞》:“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样一个将民族大义看的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的人,无愧无古代君子典范。
不过文末小编要插一句,虽然文天祥坚持领兵抗元,是历史著名的民族英雄。但是他文官出生,并不熟悉军事,也并不擅长于打仗。所以在与元军对抗之时,一直都是败多胜少,而那少数的胜利还多是没有遇见元军主力的情况下。所以我们佩服文天祥的气节,但是也要看到他的不足之处。
历史人物 宋末三杰合力挽救之下的宋朝是什么命运 他们各自结局又是什么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学阶段学习背诵那么多古诗词,现在回想起来这两句依旧震人心魄,这两句诗来自于南宋末期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当然也是在他抗元过程中被捕时所作。在风雨飘渺的南宋末期,他与陆秀夫、张世杰都是抗元的勇士、名臣,因此被合称宋末三杰,那么他们摇摇欲坠的南宋在他们的合力挽救之下是什么命运呢?他们的各自结局又是什么呢?> >文天祥状元出身,中进士之后因为一篇时局策对的文章被宋理宗亲自选拔为第一名。后来因看不惯权相贾似道当政,便写了一篇讽刺之文来表达自己的看法,结果被罢官。>后来因为元军的步步紧逼,长江上游告急,宋朝便下令天下兵马勤王,危急时刻文天祥聚集身边的有志之士前往京城救援,这时他的朋友劝谏他说,你这样无异于以卵击石,又有什么用呢?文天祥则说我也知道是这么回事,但食君之禄当为君分忧,国家养育了我们,危急时刻,怎么能不报效国家,所以就算自不量力,但若我的以身殉国能换来更多忠义之士的响应,也是值得的,就这样文天祥进京勤王。> >之后元军在襄樊之战中大破宋军,直逼南宋首都临安,面对宋朝的求和,元军不允,无奈宋朝投降。但宋度宗的两个儿子在国舅等人的护卫下,成功脱逃,在金华与大臣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文天祥等人会合。经过商量,陆秀夫等人带着二王在广东等地抵抗元军的进攻,文天祥等人则在江西等地抗元。由于势单力薄,文天祥在得不到流亡朝廷的支援下,最后在五坡岭被生擒,文天祥等部的被灭也宣告着南宋流亡朝廷陆地抗元势力的覆灭。> >被俘之后的文天祥表现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宁死不降最后被元朝杀害,文章开头的那句诗,可以说就是文天祥的真实写照。>陆秀夫与张世杰二人带着二王先后转战各地来抵抗元军的清缴,最后只能以崖山为根据地做最后的挣扎。南宋流亡朝廷陆地势力被剿灭以后,元军几路大军汇合,集中进攻崖山。奈何兵力悬殊,宋朝军民经过殊死搏斗,还是不敌,陆秀夫见无法突围,又不忍年幼的皇帝被敌军俘虏受辱,于是便背着八岁的赵昺投海,随行十多万军民亦不想被敌军俘虏也相继跳海。一代人杰,抗元志士就这样为国捐躯。> >崖山海战时眼见大势已去只有张世杰等人率领十余艘船突围而去,突围之后的张世杰希望以杨太后(杨淑妃)的名义再找宋朝赵氏后人为主,再图后举,但杨太后在听闻自己儿子赵昺的死讯后,亦赴海自杀。眼看死的死,亡的亡,心灰意冷的张世杰亦在不久后溺卒于平章山下。> >摇摇欲坠的南宋朝廷在他们合力挽救之下,在投降之后又得以延续几载,不过终究由于敌人太过强大,他们也回天乏力不能力挽狂澜,但以他们为代表的汉人所表现出的那种面对外族入侵和压迫,誓死抵抗,不屈不挠的爱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崖山海战十多万军民的临终一跳,当你想起那个画面也许每个人都会动容吧。相关参考
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宋瑞,号文山、浮休道人,生于公元1236年,去世于公元1283年,是南宋末年著名文人、爱国大诗人、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文天祥状元及第,此后在仕途上几经沉浮,最终官至...
宋朝人物本名:文天祥别称:原名云孙字号:宋瑞,一字履善、文山、浮休道人所处时代:南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吉州庐陵出生时间:1236年6月6日去世时间:1283年1月9日主要作品:《文山诗集》、《指南
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中一个积弱的朝代,外敌屡屡进犯,宋军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虽然最终一分为二变成北宋、南宋,相继被灭,宋朝将领中依然还是出了三位英雄人物,即张世杰、文天祥、陆秀夫,三人被称为&ldq
是哪个朝代的:,想必大家都一定很熟悉此人,尤其是那两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绝世名句。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他。> (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江西吉州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这些年来,翻案风盛行,史有定论的善恶忠奸常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江西吉州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这些年来,翻案风盛行,史有定论的善恶忠奸常
历史人物 宋末三杰合力挽救之下的宋朝是什么命运 他们各自结局又是什么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学阶段学习背诵那么多古诗词,现在回想起来这两句依旧震人心魄,这两句诗来自于南宋末期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当然也是在他抗元过程中被捕时所作。在风雨飘渺的南宋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江西吉州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r
文天祥是南宋著名政治家、爱国诗人以及抗元名臣,和陆秀夫、张世杰并称“宋末三杰”。但文天祥还是最出名,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位。文天祥被称为民族英雄,不仅因为他为宋朝所作出的贡献,也因为他大义凌然、宁死不屈
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中一个积弱的朝代,外敌屡屡进犯,宋军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虽然最终一分为二变成北宋、南宋,相继被灭,宋朝将领中依然还是出了三位英雄人物,即张世杰、文天祥、陆秀夫,三人被称为“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