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第一位把标枪投过100米大关的是谁历史名人

Posted 标枪

篇首语:劳动教养了身体,学习教养了心灵。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第一位把标枪投过100米大关的是谁历史名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第一位把标枪投过100米大关的是谁历史名人

  1960年第17届罗马奥运会上标枪被正式列为比赛项目,并对标枪的长度、重量、绳把的位置作出了统一的规定。据报道,8月21日,里约奥运会男子标枪项目决赛上,德国选手罗勒以90米30的佳绩获得了该项目冠军。那么第一位把标枪投过100米大关的是谁呢?下面历史网小编将为你详细介绍。

  第一位把标枪投过100米大关的是谁

  据了解,前民主德国标枪选手乌威·霍恩在东柏林举行的第22届奥林匹克日田径赛上投出104.80米,乌威·霍恩是男子标枪“永久世界纪录”的创造者。

  乌威·霍恩1962年7月16日出生于前民主德国的阿尔腾堡,从小喜爱体育运动,尤其擅长投掷标枪。1975年13岁的霍恩开始进行标枪训练,至977年获得全国少年比赛的标枪冠军。1981年以85.56米的成绩获欧洲青年冠军,时隔一年霍恩以91.34米的成绩首次获得欧洲田径锦标赛的冠军,并战胜了奥运会冠军、前民主德国选手库拉,引起世界田径界的广泛关注,被视为世界男子标枪的“希望之星”。

  为了能打破世界纪录,霍恩在教练沃尔特尔的指导下,加强了速度和力量训练,并对自身的技术做了进一步改进,形成了助跑速度快,加速节奏好,最后用力充分的技术特点。由于技术的改进和能力的提高,霍恩的成绩节节上升,直逼世界纪录。1984年7月20日19时57分是霍恩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他在东柏林举行的第22届奥林匹克日田径赛上,以104.80米的惊人成绩,把原99.72米的世界纪录一下提高了5.18米,成为第一个突破男子标枪“百米大关”的运动员,堪称世界田坛一大奇迹。

相关参考

兵器百科 美国F-106“三角标枪”截击机

美国F-106“三角标枪”截击机基本参数:机身长度:21.56米机身高度:6.18米翼展:11.67米最大起飞重量:15670千克最大速度:2455千米/小时最大航程:4300千米F-106“三角标枪

历史人物 唐朝最了不起的两位公主,她们分别是谁

唐朝最了不起的两位公主,接下来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其中一位公主上阵杀敌,为唐朝开创了大片疆土。还有一位则是在皇室继承中,接连拥立了三位皇帝。先来说一下这第一位把,也就是唐高祖李渊的第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烧制出白瓷的是谁?

湖南长沙东汉墓已出现早期白瓷。河南安阳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粹墓曾出土比较进步的白瓷,但成熟的白瓷要到隋代才出现。陕西西安郊区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李静训墓出土的白瓷,胎质洁白,釉面光润,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凌烟阁24功臣排名第一位的是谁

凌烟阁24功臣排名第一位的是谁赵国公长孙无忌。武德九年(626年),长孙无忌参与发动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居功甚伟。贞观元年,曾担任尚书右仆射,贞观二年初回家避嫌,直到贞观末才复出。贞观十一

揭秘:战国四君子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谁

在战国中后期,秦国的国力逐渐凌驾在东方六国之上。对于六国的贵族来说,为了保家卫国,抵抗秦国的入侵,开始竭力网罗人才和广招宾客,从而扩大自身的实力。其中,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

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凌烟阁24功臣排名第一位的是谁

凌烟阁24功臣排名第一位的是谁赵国公长孙无忌。武德九年(626年),长孙无忌参与发动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居功甚伟。贞观元年,曾担任尚书右仆射,贞观二年初回家避嫌,直到贞观末才复出。贞观十一

拱宸桥历史

1.拱宸桥有多少年历史了拱宸桥位于大关桥之北,东连丽水路、台州路,西接桥弄街,连小河路,是杭城古桥中最高最长的石拱桥。桥长98米,高16米,桥面中段略窄为5.9米宽,而两端桥堍处有12.2米宽。三孔薄

中国男子100米短跑名将有谁

1、张培萌张培萌,1987年3月13日出生在北京市,中国男子短跑运动员。与苏炳添并称中国百米双雄。2004年,进入北京队。2005年,进入国家队。2007年8月3日,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100米获得他职

历史人物 清朝的第一位皇后是谁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孟古对清朝有哪些贡献?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清朝,提到叶赫那拉部的女人,最容易让人想到的是慈禧太后、还有女真第一美女东哥格格,而东哥格格的姑姑却显得默默无名,但是她却是清朝第一个得

清朝第一个皇帝是谁怎么当上,中国清朝第一位皇帝是谁

中国清朝第一位皇帝是谁?清朝第一位皇帝是顺治皇帝。顺治皇帝是清朝入关以后的第一位皇帝,而他的父亲皇太极虽然被后世称为“清太宗”,但他建立的是“大清国”。但直到皇太极去世的时候,“大清国”还没有定鼎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