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东汉十常侍分别是谁 十常侍之乱指的是什么历史名人

Posted 太后

篇首语: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东汉十常侍分别是谁 十常侍之乱指的是什么历史名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东汉十常侍分别是谁 十常侍之乱指的是什么历史名人

  十常侍指的是哪些人 十常侍之乱又是什么

  十常侍指的是古代东汉末年汉灵帝时期操纵政权的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等十二个宦官。他们都任职中常侍的官职。

  十常侍之乱是东汉末期形成的一种特别的现象,也是历史遗留的问题,皇宫里的太监与朝堂上的大臣们意见不合,渐渐形成自己的帮派,尔后进行斗争。十常侍之乱影响最直接表现为东汉的灭亡,同时也意味着延续长时间的这种存在于大臣与宦官之间的斗争终于结束。

  十常侍之乱的首要推动者是何进,一个有着将军头衔的大臣,在他的一手推进下,渐渐地董卓得势,获得权力,曹操等人被排挤,宦官最终被灭。何是一个听不进别人意见的人,身边的心腹都提醒他不能信董卓的话,但是他不认同,一心认为小人之言是正确的,且有理有据的。所以最终,皇宫之中,董太后也死了,汉灵帝的遗嘱也没有被遵从,东汉的历史面临完结。何进看不惯宦官是和历史传统有关系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之中,经过多年的发展,宦官势力已然削弱,何进一家也最终失去了天下人的认同。在最终那场惨绝人寰的杀戮中,死伤无数,很多没有长出胡子的小孩子被认为是太监而惨遭杀害,死伤无数,这也是十常侍之乱影响之一。

  自古以来跟在皇宫贵族身边的就是太监公公,伺候起来得心应手,只是渐渐的因为一些昏君大臣的失误,渐渐促成了太监们的得势,以至于太监们逐渐意识到自己地位需要提高。人的野心都是无止境的,这种想要得势的欲望愈加膨胀,最终造成了历史上诸多太监专权的局势,百姓也被牵扯受了诸多煎熬。以上,便是对十常侍之乱影响的介绍。

  十常侍最后是怎么死的

  在三国演义的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里面讲到了三国演义故事的背景,起义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十常侍乱政”。

  中平六年四月,(公元一八九年)初夏,灵帝害病快要死了,他打算立王美人生的皇子刘协做太子。十常侍中的蹇硕在病床边对灵帝说∶“如果要立刘协做太子,必须先杀死大将军何进,才能保皇太子日后平安。”灵帝听了蹇硕的话,立刻派人宣何进进宫。

  这何进原来是一个杀猪的,因妹妹是何皇后,生了皇子刘辩,何进才掌了大权。何进知皇帝要杀他,没有入宫,回到家里,召集大臣商议如何杀掉十常侍。这时灵帝死了,何进便令司隶校尉袁绍领五千御林军进了皇宫,便在灵帝灵柩前面,立太子刘辩继承皇位。

  刘辩虽做了皇帝,但灵帝的母亲董太后心里却不大乐意。十常侍之一的宦官张让给她出了一个主意。董太后听后大喜,第二天早朝时董太后亲自主持朝政,传旨封皇子刘协为陈留王,封自己的哥哥董重为骠骑将军,并让张让帮她处理朝政。

  皇帝刘辩的母亲何太后见董太后把持大权,心里也不痛快,她想了一个计策,在宫中摆了一桌酒,请董太后来喝酒,劝董太后不要管国家大事。董太后气得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两人大吵一场。

  何太后也发怒了。当夜,便把哥哥何进召进宫中,商量怎样除掉董太后及董重。次日,何进下令把董太后送到京城以外的河间去,何进让护送的人暗地里将董太后毒死。又将董太后的哥哥董重的家包围起来,要追回他的官印。董重知道事情危急,便在后堂自杀了。

  袁绍劝何进趁早把十常侍这些宦官杀掉,何进将这个想法告诉何太后,何太后正宠信张让等人,便不同意。袁绍又向何进献上一计,要他调外地兵力入京剿除宦官。主簿陈琳认为这样做会弄出乱子来,便竭力劝阻。说话间曹操从旁闪出,拍着手掌哈哈大笑。

  何进问曹操为什么发笑。曹操说∶“要杀宦官,应该先除为首的宦官,这只要一个监狱官就够了,何必纷纷召来外兵呢?”何进一听,非常生气,喝斥曹操有私心。曹操退了出来,叹息着说∶“乱天下的,一定是何进!”

  朝廷派往西凉领兵的刺史董卓,手下有二十万大军,野心很大。这天,他接到何进的檄文,心中十分高兴,便令他的女婿李儒先派人向朝廷上了一道表章,说这次出兵是为了惩除宦官,制止逆乱。好让朝廷的大臣不对他产生怀疑。随后便起兵向京城洛阳进发.

  张让等听说外地的兵来到,便先下手,派五十名刀斧手埋伏在长乐宫嘉德门内,让何太后召何进进宫。何太后不知是计,就派人宣何进进宫。何进自觉手中掌握天下大权,十常侍不敢把他怎么样,便不听劝阻进了皇宫。刚一进门便被乱刀砍死。

  护送何进进宫的袁绍、曹操在宫门外等了很久,不见何进走出,就在门外大声叫喊∶“请大将军上车!”这时,何进的人头被从墙里扔了出来。袁绍、曹操大怒,挥舞着宝剑高叫着杀入宫内,碰见宦官,不论大小,全部杀死。一时皇宫内火光冲天。

  张让等宦官,慌忙劫拥着少帝和陈留王,从后宫逃跑了,而其他的成员在此次宫变中全部被杀死了。三更时分,逃到北邙山下,猛听得后面一片喊杀声,火光中一队人马赶到,张让自知难逃一死,便投河自杀了。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十常侍之乱

  十常侍指中国古代东汉(公元25年―220年)灵帝时操纵政权的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等十二个宦官。他们都任职中常侍。  汉灵帝时的宦官集团,人称“十常侍

历史秘闻 十常侍之乱的幕后黑手是什么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十常侍之乱背后的故事,欢迎阅读哦~十常侍之乱,是东汉帝国政治生活的标志性事件,动乱发生后,董卓趁乱以武力掌握朝政,皇权虚设,天下进入诸侯割据时期,剩余的三十年其实是生命终结前的

中国历史 《十常侍之乱》的历史故事

十常侍之乱汉桓帝很年轻就死了,即位的是汉灵帝,这是个更加荒淫无道的皇帝。他出了名的贪财,把朝廷的官职标上价码公开出售,即使是正常的升官,也得交钱,然后把那些钱都用来给自己修筑宫室园林。在他身边的宦官帮

汉朝历史上十常侍之乱影响及评价是怎样的

十常侍之乱是对一段历史的描述,包括这些太监狐假虎威,祸乱朝纲的整个过程。他们安插亲朋好友在全国各地为官,也是为了捍卫自己的势力与地位,但是他们本身缺陷,缺乏治理国家的实力与能力。这些人为非作歹,祸害百

三国的开端是十常侍之乱,之后董卓祸乱,背后的黑手竟然是袁绍

小说《三国演义》里有相当一部分篇章是描述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战事,家世豪华的袁绍在书中成为十八路诸侯共同推举的盟主,其弟袁术成为大军的总督粮官,袁氏兄弟成为讨董大军中的绝对掌权人。十八路诸侯起兵的理由

汉朝历史 东汉的“十常侍”分别都是哪些人

东汉的“十常侍”分别都是哪些人?  十常侍指中国古代东汉(公元25年—220年)灵帝时操纵政权的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

汉朝历史 东汉的“十常侍”分别都是哪些人

东汉的“十常侍”分别都是哪些人?  十常侍指中国古代东汉(公元25年—220年)灵帝时操纵政权的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

历史人物 十常侍是谁

  十常侍指中国古代东汉(公元25年—220年)灵帝时操纵政权的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等十二个宦官。他们都任职中常侍。  张让(?—189年),东汉宦官

引狼入室,灭宦官董卓入京

  “十常侍”只是一种习惯上的称呼,实际上应该是十二常侍才对。汉灵帝时,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等十二人,都为中常侍,故世称“十常侍”。在“十常侍之乱”中,

历史人物 谁是三国里第一个料定董卓必反的牛人

  汉末之乱,有诸多原因。除了制度上的原因之外,人为的祸乱也实在不少。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十常侍之乱与之乱。十常侍最后以大将军何进的生命为代价,由袁绍袁术剿杀。十常侍虽然导致官场腐败,民不聊生,甚至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