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杨涟的简介 杨涟狱中血书历史名人

Posted 奏疏

篇首语: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杨涟的简介 杨涟狱中血书历史名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杨涟的简介 杨涟狱中血书历史名人

>   谈到明朝值得人尊敬的文臣,不管怎么样都不能少了他。这个需要被历史永远铭记,这个力挽国家于危难的忠臣——杨涟。杨涟,明代晚期著名大臣、谏官、东林党人、政治家,字文孺,号大洪,湖广应山汉族人。生于公元1571年,去世于公元1625年,公元1607年及进士第。万历三十五年,杨涟中进士,最先被任命为常熟知县,后来在当知县期间,政绩斐然,举全国廉吏第一,后入朝任给事中。

  

  后来明神宗病危,杨涟坚持让太子太子进宫服侍皇帝。神宗驾崩,光宗即位后,又带领一干文臣上书极力反对郑贵妃封皇太后的请求。明光宗逝世,立刻督促诸大臣,进宫拥李太子即位。明光宗逝世时,李选侍就藏在一旁,将光宗给诸大臣的交代听得清清楚楚。明光宗逝世后,李选侍悄悄将太子唤出,想要移居乾清宫,然后挟太子欲把持朝政。此事被杨涟知道后,杨涟挺身而出,以国家大义为首,说服朝臣,不顾自身安危,闯进乾清宫,拥太子即位,将李选侍逼得不得不移出乾清宫,如此混乱不已的朝局才得以安定。此事过后,杨涟升任兵科都给事中。

  天启年间,大太监魏忠贤和从小照顾皇帝长大的奶妈客氏组成客魏集团,里外联合,将朝政把持在手。他们一个在宫内翻云覆雨,残杀宫人,控制内廷,一个在外控制朝政,陷害忠良,力图将朝廷变为他们的一言堂。杨涟本身就是一个为官极为清正的人,看到国家朝政被一个阉人和妇人搅得天昏地暗,如何能放任阉党一直这样祸乱朝政,陷害忠良。于是他怀着一股悲愤的心情,写下了含有魏忠贤二十四条大罪的奏疏,里面包含魏忠贤迫害先帝旧臣、干预朝政,逼死后宫贤妃,操纵东厂滥施淫威等大罪,并将此奏疏呈给了皇帝。

  那个时候的魏忠贤大权在握,势力强盛,不管是宫内还是宫外,到处都是他的耳目。杨涟的这封奏疏,自然逃不开他的眼睛。在听到杨涟呈上了这样一封奏疏后,魏忠贤立马前往宫中面见皇上。在皇上面前颠倒黑白,将多条大罪减去,还反而诬告杨涟陷害他这个“忠良”之士,在魏忠贤的哀哀哭求下,熹宗皇帝竟然相信了魏忠贤的话。还反过安慰因为被“诬陷”,而哭泣不止的魏忠贤。最终杨涟的这封奏疏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还反过来害了自己。本来熹宗皇帝只是下旨斥责杨涟,魏忠贤矫旨责杨涟“大不敬”、“无人臣礼”之罪,将杨涟革职为民。

  如此之后,还不满足,又另外给杨涟安了重罪,将杨涟等人押解下狱。杨涟等“六君子”在狱内遭受各种严刑苦打,最后留下血书慨然赴死。崇祯初,为杨涟等平反昭雪,追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著作收入《杨忠烈公文集》五卷、《杨大洪先生集》

  杨涟死前将血书藏在了草席下面,可是仍然被狱卒发现。那狱卒本来是准备将此信上交的,可是看见信里的内容后,被杨涟的肝胆忠义所感动,将血书私留了下来,换班后将血书悄悄带给了杨涟的妻子。杨涟信内嘱咐自己的妻子,不要轻易将此书信昭示天下,等自己的冤案被平反后再拿出来,如此这封血书才得以流传于今世。

  杨涟《血书》:

  涟今死杖下矣,痴心报主愚直仇人,久拼七尺不复挂念。不为张俭逃亡,亦不为杨震仰药欲,以性命归之朝廷,不图妻子一环泣耳。

  打问之时枉处赃私,杀人献媚五日一比,限限严旨。家倾路远,交绝途穷,身非铁石有命而已。雷霆雨露莫非天恩仁义,一生死于诏狱,难言不得死所。何憾于天何怨于人

  惟我身副宪臣,曾受顾命。孔子云“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持此一念,终可以见先帝。于在天对二祖十宗与皇天后土、天下万世矣。大笑大笑还大笑,刀砍东风于我何有哉!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杨涟与《狱中血书》

  杨涟因弹劾24大罪,被诬陷受贿一万两,历经拷打,惨死狱中。>  又翻阅吴晗所著《明史简述》。>  又致我夜不能寐的境地,也罢也罢,呈于亲爱的读者们一起看看。>  杨涟(1571年—1625年8月2

历史人物 明朝著名谏臣、政治家杨涟简介,杨涟血书内容是什么

人物生平清廉忠义杨涟生于明穆宗隆庆六年(1572年)七月十日,他五岁就学外塾,性敏慧,书过目辄成诵,塾师奇之。杨涟的青年时代,正是东林党方兴的时期,他对于顾宪成等人以天下为己任、不畏权势、敢于訾议朝政

杨涟与《狱中血书》 对权阉魏忠贤的舍命一击

杨涟因弹劾魏忠贤24大罪,被诬陷受贿一万两,历经拷打,惨死狱中。又翻阅吴晗所著《明史简述》。又致我夜不能寐的境地,也罢也罢,呈于亲爱的读者们一起看看。杨涟(1571年—1625年8月28日),明代湖广

杨涟与《狱中血书》 对权阉魏忠贤的舍命一击

杨涟因弹劾魏忠贤24大罪,被诬陷受贿一万两,历经拷打,惨死狱中。又翻阅吴晗所著《明史简述》。又致我夜不能寐的境地,也罢也罢,呈于亲爱的读者们一起看看。杨涟(1571年—1625年8月28日),明代湖广

明谏臣杨涟简介 杨涟血书

  谈到明朝值得人尊敬的文臣,不管怎么样都不能少了他。这个需要被历史永远铭记,这个力挽国家于危难的忠臣——杨涟。杨涟,明代晚期著名大臣、谏官、东林党人、政治家,字文孺,号大洪,

杨涟血书 明谏臣杨涟简介

谈到明朝值得人尊敬的文臣,不管怎么样都不能少了他。这个需要被历史永远铭记,这个力挽国家于危难的忠臣——杨涟。杨涟,明代晚期著名大臣、谏官、东林党人、政治家,字文孺,号大洪,湖广应山汉族人。生于公元15

杨涟血书 明谏臣杨涟简介

谈到明朝值得人尊敬的文臣,不管怎么样都不能少了他。这个需要被历史永远铭记,这个力挽国家于危难的忠臣——杨涟。杨涟,明代晚期著名大臣、谏官、东林党人、政治家,字文孺,号大洪,湖广应山汉族人。生于公元15

历史人物 明谏臣杨涟简介 杨涟血书

  谈到明朝值得人尊敬的文臣,不管怎么样都不能少了他。这个需要被历史永远铭记,这个力挽国家于危难的忠臣——杨涟。杨涟,明代晚期著名大臣、谏官、东林党人、政治家,字文孺,号大洪,湖广应山汉族人。生于公元

终究不朽”? 为何评价杨涟“千年之下

明朝杨涟杨涟,字文孺,号大洪,汉族,湖北人,明朝著名的谏臣。杨涟一生效命于朝廷,为朝廷的建设做出了自己重要的贡献。杨涟为人老实忠厚,极其痛恨那些搅乱政局之人。后来,因为反抗阉党来遏止魏忠贤的事件中,...

杨涟究竟犯了什么罪惨遭粉身碎骨之刑?

明朝杨涟杨涟,字文孺,号大洪,汉族,湖北人,明朝著名的谏臣。杨涟一生效命于朝廷,为朝廷的建设做出了自己重要的贡献。杨涟为人老实忠厚,极其痛恨那些搅乱政局之人。后来,因为反抗阉党来遏止魏忠贤的事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