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感谢一个老太监 慈禧能够发动政变重新掌权

Posted 慈禧 政变

篇首语:我走在逃离命运的路上,却与命运不期而遇。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要感谢一个老太监 慈禧能够发动政变重新掌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要感谢一个老太监 慈禧能够发动政变重新掌权

2、历史人物 慈禧太后吃饭前为什么总要打人,清朝老太监道出内情

要感谢一个老太监 慈禧能够发动政变重新掌权

1860年9月,英法联军打进了北京城。咸丰皇帝被吓得屁滚尿流,一溜烟儿跑到承德避暑山庄躲了起来,留下自己的弟弟恭亲王奕忻坐守北京城,与洋大人们讨价还价。作为满清历史上第一个被赶出京城的皇帝,咸丰的心情之抑郁可想而知。而咸丰本就好酒好色,逃到承德后,他干脆彻底堕落,破罐子破摔,纵情于酒色之中,不管今夕是何年。咸丰的身体本就羸弱,在承德这么一阵折腾,就死掉了。临死之前,咸丰还有一个任务必须完成,那就是:立太子。这个问题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容易之处在于,咸丰就一个儿子,完全没有选择的余地,没有选择就没有痛苦;说难呢,是因为这个儿子只有5岁,尚不能理政。而且这个儿子还有一个彪悍的母亲叶赫那拉氏——也就是我们日后所说的慈禧太后。

自古皇帝年幼,太后容易专权。所以汉武帝在立下太子后,就把太子的母亲给杀死了。咸丰不可能不知道这点道理。于是,他在立下太子后,一口气给太子弄了八个顾命大臣,替太子理政,以防后宫干政。可是呢,他又怕大臣专权,于是就赐给慈安、慈禧每人一枚印玺,大臣们拟定的旨意,要同时加盖这两个印章,才能生效。

这样一来,大臣和后宫互相牵制,足以保证小皇帝安然长大,然后接过权杖,亲自理政。咸丰也许被自己的英明决定陶醉了吧?可后来的事实证明,咸丰只有小聪明,没有大智慧。

1861年8月,咸丰在承德死后,太子即位,即同治皇帝。咸丰生前设置的那套体制,开始正式运转。他不会想到的是,没等慈禧开始专权,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大臣就开始了专权之路。肃顺想把两宫太后的印玺都变成橡皮图章:让你盖章,你就盖章;不让你盖章,你就不要盖。两宫太后没有反抗,因为她们没有反抗的实力。但是,慈安只是在哭哭啼啼,慈禧却在冷眼旁观。

肃顺后来被砍头前,曾说道:受了那个小娘们的算计。“小娘们”指的,就是慈禧。很显然,肃顺本来没把慈禧和慈安放在眼里。所以,他越来越张狂。

这时候,慈禧开始行动了。她想到了留在京城的恭亲王奕忻。事实上,奕忻是一个特别有能力的人。当初,道光皇帝立太子时,奕忻是咸丰的竞争对手。道光一时糊涂,立了无能的咸丰。可是咸丰心里知道,奕忻的能力要比他强太多了。正因如此,咸丰一直防备着奕忻,在咸丰活着的时候,奕忻一直没有实权,只能替他干些擦屁股的脏活儿、累活儿。

两宫太后垂帘听政

慈禧觉得,要解决肃顺,奕忻可用——不得不说,相比于咸丰,慈禧更有识人之明。

慈禧把身边的心腹之人召集起来,说了一下当时的形势,然后问道:我有一道秘诏,谁能给恭亲王送去?

这时,一个外号叫做“苏老牙子”的老太监挺身而出。苏老牙子本来是咸丰皇帝的贴身太监,对皇族忠心耿耿。慈禧大喜。可是当时的承德行宫,完全被肃顺所控制,信是送不出去的。于是,慈禧写了一个简短的纸条,苏老牙子把它卷成水烟的纸捻子,逃过卫兵的检查,把它送了出去。

收到慈禧的密信后,奕忻快马加鞭,以奔丧的名义奔赴承德。在承德,奕忻与慈禧密谋许久,定下了对策。等到肃顺等顾命大臣扶着咸丰的灵柩回到北京后,早就控制了北京城所有兵力的奕忻,与慈禧一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政变,逮捕了肃顺等人,史称“辛酉政变”。之后,慈禧开始垂帘听政,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可以说,没有“辛酉政变”,就没有日后大权在握的慈禧。而这次政变成功的关键,是慈禧写给奕忻的那封密信。所以,慈禧真该好好感谢送信的那个老太监。

历史人物 慈禧太后吃饭前为什么总要打人,清朝老太监道出内情

慈禧太后在垂帘听政时期在宫廷中为所欲为,她吃的穿的用都是当时帝王都无法攀比的,据当年在清宫中服侍过慈禧太后的太监描述,慈禧太后每天从起床开始到卧榻休息,大致需要由近千人服侍,而这样的待遇堪称清代宫廷之最。> >慈禧太后每天起床之后,都要花上很长时间来梳头和穿衣服,她在起床之后,会让很多小太监跪在旁边,小太监们一字排开,双手端着慈禧太后梳头要用的工具,并按照顺序上前来服侍慈禧太后。在等待服侍期间,很多小太监的腿脚都已经不听使唤了,所以很多人会因为身体打颤而跪不稳,如果被慈禧太后发现了,那么这个小太监就要被处罚。慈禧太后穿衣服的时候排场更大,宫女和太监们需要用双手将衣服撑好,每次穿衣服都需要几十分钟,所以服侍慈禧太后的下人要有超出常人的耐力和体力。> >在慈禧太后用餐的时候更加讲究,当时宫廷中传膳的顺序是首领太监会查看菜式,然后首领太监就会根据菜式来安排手下传膳,在中国古代传膳需要经过很多人手,而且为了避免菜肴在上桌之前冷却,就需要手下人动作非常快。当时慈禧太后用膳的地方距离厨房有很长一段距离,所以每到慈禧太后用膳的时候,小太监们都会跑步传菜,不敢有任何怠慢,尤其是一些需要趁热吃的食物,这些太监们在传菜的时候一定更加紧张和迅速。>因此每天慈禧太后用膳的时候也是宫中太监们最紧张的时刻,如果在传菜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闪失,那么慈禧太后就会严惩当事人。如果慈禧太后在用菜的时候发现有些菜已经凉了,那么她不会考虑自己用餐的速度,而是会马上先责难手下。>慈禧太后经常在用膳之前打人,而这也可以视为她的一项怪癖,如果慈禧太后感觉哪一道菜的温度不对,那么就会责罚负责传送这一道菜的全部人,会从首领太监开始罚起,其次就会处罚手下太监,所以慈禧太后在用餐期间,外面经常会传来太监们的哭喊声,而慈禧太后却不为之所动,因为这样她才会吃的更加香甜可口,这样的原因是不是很让人哭笑不得呢?>服侍慈禧太后的下人每天都过着非人般的生活,而这些手下在被慈禧太后责罚完毕之后还需要继续巴结奉承慈禧太后,可怜的太监们永远都是过着胆战心惊的可怕生活。

相关参考

慈禧掌权47年的真正内幕

1861年11月,太后与恭亲王奕訢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此后三度垂帘听政,直至1908年去世,统治中国长达47年之久。人们大多认为,这是由于慈禧太后善于玩弄政治权术,具有翻云覆雨、为人阴狠、手段毒辣等独特

历史人物 慈禧太后吃饭前为什么总要打人,清朝老太监道出内情

慈禧太后在垂帘听政时期在宫廷中为所欲为,她吃的穿的用都是当时帝王都无法攀比的,据当年在清宫中服侍过慈禧太后的太监描述,慈禧太后每天从起床开始到卧榻休息,大致需要由近千人服侍,而这样的待遇堪称清代宫廷之

历史人物 慈禧太后吃饭前为什么总要打人,清朝老太监道出内情

慈禧太后在垂帘听政时期在宫廷中为所欲为,她吃的穿的用都是当时帝王都无法攀比的,据当年在清宫中服侍过慈禧太后的太监描述,慈禧太后每天从起床开始到卧榻休息,大致需要由近千人服侍,而这样的待遇堪称清代宫廷之

慈禧太后政变夺权依靠的人是谁,除了恭亲王之外还有一个关键人物

​慈禧太后在公元1861年发动政变,搞掉咸丰皇帝的顾命大臣,掌握了满清中央实权,开始了她长达四十多年的垂帘听政的统治。那么,慈禧能够夺取满清实权靠的只是她自己吗?当然不是,我们很多人都知道慈禧夺权曾联

历史人物 慈禧与辛酉政变 慈禧太后为保命而发动的政变

  与: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实际掌控清帝国权利长达48年之久,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百度部落格其在」」过程中>与肃顺等「顾命八大臣」斗智斗勇,表现出一个弱女子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可圈

历史人物 咸丰帝去世后,慈禧是如何成功发动辛酉政变的?

清朝历史上,慈禧太后是一个相当有名的人物,她的垂帘听政可以说是整个历史上最有名的后宫干政的行为。不过,慈禧太后也并不是一当上太后就有这样的好处的,而是在咸丰帝去世之后,慈禧发动了一场宫廷政变,最终成功

咸丰去世后辛酉政变这场政治变革有何影响

辛酉政变是咸丰帝去世之后慈禧与恭亲王联合起来发动的政变,他们的目的就是要除去咸丰帝安排的几位顾命大臣,于是才发生了这次的辛酉政变。然而这次事变终究能够爆发和辛酉政变的历史背景有着很大的关系,那么辛酉政

咸丰去世后辛酉政变这场政治变革有何影响

辛酉政变是咸丰帝去世之后慈禧与恭亲王联合起来发动的政变,他们的目的就是要除去咸丰帝安排的几位顾命大臣,于是才发生了这次的辛酉政变。然而这次事变终究能够爆发和辛酉政变的历史背景有着很大的关系,那么辛酉政

太监揭秘慈禧洗澡过程

慈禧认为人身体的上半部分是天,下半部分是地,地永远不能盖过天,所以洗澡时,上下身要分开洗,洗下身时要重新换一套用具。慈禧太后向来爱打扮,尤其对洗澡特别讲究,夏天是每天洗一次,冬天则是2天到3天洗一次。

慈禧除掉的“顾命八大臣”,个个势力都不小

晚晴的时候咸丰帝的贵妃开始垂帘听政,后来又与一些大臣勾结,一起发动了政变,也除去了先帝留下来的“顾命八大臣”,这几位都是先帝用心挑选的,个个都来头不小,经过这一次政变历史上又多了一位掌权皇后。经过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