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害死白起的范雎最后怎么了
Posted 纵横家
篇首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害死白起的范雎最后怎么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害死白起的范雎最后怎么了
秦军在长平之战大获全胜,一时间秦国战神白起声威达到顶点。但,盛极必衰。> >长平战后,白起派司马靳北略太原,派王龁进攻邯郸,自己返回咸阳等待捷报。一切似乎都在白起计划之中,司马靳拿下太原,尽取韩、赵两国的上党之地;王龁也攻下赵国的皮牢、武安等地,兵锋直指邯郸,看起来赵国破灭指日可待。>但天有不测风云,秦军兵威正盛之时。著名的说客苏代拿了赵、韩两国的银子前来秦国游说。在苏代的巧舌如簧之下,秦相应侯范雎居然被说动了。范雎向秦王提出过“远交近攻”之策,是秦国的大功臣。可听了苏代的话后,范雎居然跑秦昭王面前游说:“秦军已长期在外征战,不光将士疲劳,国内亦疲劳,还不如答应赵韩两国割地求和,以修生养息。”秦王被范雎说动,就此退兵。> >这是为什么?因为苏代是这么跟范雎说的:“白起功劳已经很大了,这次一旦灭了赵国,你的丞相就要让位给白起了。”>人这种动物其实最是自私,投其所好而说之,基本上可以百发百中。范雎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当然不愿意赵国被白起灭亡,这样一来,他在秦国的地位岂不是要位于白起之下?事实上,地位不地位还不是最关键的。白起的起家,是范雎的政敌穰侯魏冉一手提拔起来的,可以说魏冉对白起有知遇之恩,他们两个是一个系统的。而范雎正是利用秦王和穰侯魏冉的矛盾,协助秦王扳倒魏冉而发迹的。> >闻知此事后,白起这种军人的本色就露出来了,肯定是不满溢于言表,范雎得知后恨意更深。>正好赵国毁约不肯按照求和时议定的条件割让城池,秦军再次攻赵,围困赵国都城邯郸。秦昭王这时又想白起了,想让他再次带兵去打赵国。白起这时也是老糊涂了,居然耍性子不肯去,以战机已失而拒绝了。秦王亲自去请,不肯去;秦王再派应侯范雎去请,白起索性说自己生病了。>可以想象的出,范雎回去向秦王复命时必定趁机是煽风点火上眼药、加油添醋打报告。这种打击政敌的机会,范雎是不会错过的。>白起没有出征,秦军在邯郸城下战事不利。偏偏这时白起又说起了怪话:“我早说了不行,不听我的。你看看。”>这话又被人打小报告到秦昭王耳朵了,把秦昭王气的够呛。于是范雎又趁机搬弄是非,秦王一气之下索性免了白起官职,将他贬为寻常士卒赶出咸阳去阴密。>白起才出咸阳城十里,秦王突然又对群臣说:“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 这句话说不定又是范雎打的小报告,看样子还是小报告里的原话,此乃火上浇油之计。于是和当年的伍子胥一样,赐白起剑,让他自裁。>秦昭王五十年11月,白起引剑自刭于咸阳西十里杜邮,一代军神就此灰飞烟灭。>同年,范雎所举荐的大将郑安平在邯郸打了大败仗,为了活命居然投降赵国。按照秦国法律,范雎应当连坐,这是诛三族的大罪。但这次秦昭王包庇了他,范雎居然没事。>可是没过两年,范雎的恩人,同时也是他推荐任命的秦河东守王稽又和其他国家私下交通,坐法被诛杀。按照秦国法律,这又是大罪。可是司马迁是这么说的,这次秦昭王还是没有怪罪范雎,但范雎心不自安,蔡泽闻之后入秦游说范雎,于是范雎向秦王举荐了蔡泽,自己隐退,后病死。>我看啊,太史公的《范雎蔡泽列传》中关于他们两人的事估计又是采信了战国时纵横家的谎言,这些纵横家就是喜欢虚构故事来抬高他们的身份,鼓吹他们老祖宗的事迹。郑安平和王稽都是对范雎有恩之人,又都是因为范雎的举荐而被任用,范雎两次受他们之累而有连坐之罪;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个底细不明的蔡泽,范雎哪来这么大的胆子再次举荐,就算他敢举荐,秦王会象以前那样信任吗?> >而睡虎地出土的秦简,上面明确记载了:“五十二年,王稽,张禄死。”张禄,就是范雎在秦国用的名字。>史官记史,向来言简意赅,有一事不二书的风格。据此,可以判断,这句“五十二年,王稽,张禄死。”就是指同一件事,王稽因为私通敌国被诛杀,而张禄即范雎,则死于王稽连坐之罪。>呜呼,天理循环,报应不爽,武安君九泉下若有灵,可瞑目矣。相关参考
战国时代,不仅名将辈出,靠一张嘴折服群雄的辩士也大有人在,秦国后期的范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范雎是魏国人,自负有才,便四处游说诸侯,希望他们接纳自己的建议,但是都没有成功。只好屈居魏国一个叫须贾的大夫手...
战国时代,不仅名将辈出,靠一张嘴折服群雄的辩士也大有人在,秦国后期的范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范雎是魏国人,自负有才,便四处游说诸侯,希望他们接纳自己的建议,但是都没有成功。只好屈居魏国一个叫须贾的大夫手...
范雎恩怨分明,逼迫魏齊自盡,借秦王之手害死白起,晚年結局如何
文I人文視角編輯I九歌春秋戰國時期,長期的戰亂使得各諸侯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秦國自從有了封地後,歷經數代才逐漸強大起來,並逐步消滅六國,從而完成了統一,秦朝也是第一個封建制王朝。在秦國完成統一的
睚眦必报的范雎带着在魏国受到的屈辱,远走他乡在秦国蛰伏两年后终于以胜利者的姿态,惩罚性地对当日欺辱自己的魏齐和须贾实施报复,由此落下了他心胸狭窄的铁证,可谁又知道一路走来他的艰辛?从小家境贫寒的范雎,
睚眦必报的范雎带着在魏国受到的屈辱,远走他乡在秦国蛰伏两年后终于以胜利者的姿态,惩罚性地对当日欺辱自己的魏齐和须贾实施报复,由此落下了他心胸狭窄的铁证,可谁又知道一路走来他的艰辛?从小家境贫寒的范雎,
范雎怎么死的历史上的功臣,大多数都没有好下场,或者被当代的帝王忌惮而杀害,或者失去“先帝”的庇护,被新主子除掉。战国时期的商鞅、吴起等人为各自的国家殚精竭虑,最后却没能得到好下场。秦国的宰相范雎,凭借...
范雎怎么死的历史上的功臣,大多数都没有好下场,或者被当代的帝王忌惮而杀害,或者失去“先帝”的庇护,被新主子除掉。战国时期的商鞅、吴起等人为各自的国家殚精竭虑,最后却没能得到好下场。秦国的宰相范雎,凭借
睚眦必报的范雎带着在魏国受到的屈辱,远走他乡在秦国蛰伏两年后终于以胜利者的姿态,惩罚性地对当日欺辱自己的魏齐和须贾实施报复,由此落下了他心胸狭窄的铁证,可谁又知道一路走来他的艰辛? 从小家境贫寒
睚眦必报的范雎带着在魏国受到的屈辱,远走他乡在秦国蛰伏两年后终于以胜利者的姿态,惩罚性地对当日欺辱自己的魏齐和须贾实施报复,由此落下了他心胸狭窄的铁证,可谁又知道一路走来他的艰辛? 从小家境贫寒
蔺相如和廉颇同心协力保卫赵国,秦国还真的不敢去侵犯。可是秦国从楚国和魏国却得到了不少土地。那时候,秦国的实权操在秦国的太后和她的兄弟穰侯魏冉手里。公元前270年,穰侯要派兵去打齐国。正在这时候,秦昭襄